二夫人又调了几个小丫头过来伺候九娘子,不需要她再做这些杂事,但她乐意。 九娘子一去几个月,她想念得很。 除了张祯被封为靖国长公主、忠义侯,张家今年还有好几桩喜事。 她的大堂哥张视,就是做长安县县丞的那位,因顶头上司告老还乡,被提拔为长安县县令。 虽然是看在张祯的面子上,但他本人也确有才干,还非常踏实。 事业有成,婚事也如意,娶了朱儁的孙女朱源。 这婚事还是朱儁主动提的,据说是关中保卫战时,张视抚民有功,得到朱儁的赏识。 还有二堂哥张禇,即在吕布军中做曹掾的那位,已被提为主簿,也成了亲,妻子是王氏旁支,名为王姗,王允做的媒。 三堂哥张祴,当羽林郎那位,则被提拔为裨将,娶妻皇甫芳,是皇甫六郎的堂妹。 四堂姐张祉,也就是婉娴,也嫁给了崔四郎。 换言之,张祯大伯张泽的五个孩子,只有最小的张祥没成亲了。 张泽和妻子杨夫人心满意足,如释重负,直呼大事只剩一桩。 特意送了重礼感谢张祯,还说,“若非神悦,儿女婚事不会这般顺利。” 如果不是神悦一飞冲天,朱家、王家、皇甫家,哪会让女儿下嫁。 之前为长子张视说亲,都是左不合适右不合适。 张淙见不得他们一脸轻松,冷不丁道,“大哥大嫂也未年老,说不定哪天又给我添个侄儿呢,到时且有得忙。” 杨夫人又羞又气,“你,你,言语无礼,该打!” 这也是他当小叔子的能说的话? 张泽听从妻命,追着兄弟教训。 ——多子多福,再添个孩儿,也不是不可以,但这事儿不该由兄弟来管。 张泊也帮大哥堵截二哥,堂上闹成一团。 姜老夫人提着拐杖出来,一人给了一杖才消停。 每次喜宴,小皇帝刘协都赐了珍宝绫罗,朝中大臣也纷纷上门道贺。 私下里都说,张家这是祖坟冒青烟了。 也不知道要朝哪个方向磕头,才能生下张祯那样的女儿。 吕布也是一次都没落下,还把孙权带在身边,俨然亲叔侄一般。 张祯见得多了,忽然意识到,她的职业生涯即将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 什么问题呢? 吕布年纪到了,想有自己的后代。 这本是人之常情。 但于她而言,会带来极大的变数。 目前,吕布被她洗脑成功,一心要当忠臣。 可有了儿子之后,会不会父爱爆棚,想给儿子更高的权力,更大的富贵,例如皇位? 就算吕布没有这样的想法,也难保他儿子没有。 何况还有他儿子的娘,万一是个有野心的,吕布又是个耙耳朵,也许会在孩儿娘的撺掇之下,行谋逆之事。 到时谁能挡他? 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除非,她能将吕布之妻、吕布之子也洗脑成功,一家子都忠于汉室。 想到那漫长而浩大的工程量,张祯就替自己累得慌。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似乎也有。 由她自己占据吕布之妻的位置,所有变数迎刃而解。 但是,好像也不妥...... “亲娘咧,这不就是以身伺虎吗?!” 张祯被自己吓了一跳,赶紧否决掉这个方案。 办公室恋情导致的变数也很大! 算了,边走边看,船到桥头自然直。 凤仙呐,单身挺好挺自由的,你再单身几年。 那无处安放的父爱,就暂时先给孙权吧。 快睡着时她扪心自问,若有一日,必须嫁给吕布才能稳住局势,她愿不愿意? 大概、也许、估计,会愿意。 抛开别的不说,吕凤仙这厮很高很帅,完全符合她的审美。 虽然比她大好几岁,可她历经两世,这会儿干的又是艰难的大事儿,一不小心就会掉全族脑袋,只能步步为营、如履薄冰,心智较为成熟。 同龄的那些儿郎,在她眼里都略显稚嫩。 第218章 税赋 正旦大朝,百官朝贺。 刘协第一道旨意,是改元盛安。 这种事情自然无人反对,全都歌功颂德。 第二道旨意,是要求各地主官,在今年秋收之后向朝廷缴纳税赋。 诏书一宣,满堂寂静。 王允、朱儁、杨瓒、蔡邕、士孙瑞等人事先知道消息,因而老神在在,八风不动。 不知道消息的朝廷官员,分为两派。 一派面露激动,欢喜不已。 一派神色担忧,暗自焦虑。 各地派来的使者,则都惊呆了。 ......不是,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先前也不透个口风? 就这样忽然下诏是想吓谁呀? 刘协高坐龙椅,俯视众使者,冷声道,“诸卿若有异议,当堂奏来!” 皇姐提出此议时,他先是忐忑,随后兴奋得呼吸急促。 此事若能成,汉室复兴有望。 若不成,若不成,那就继续努力,不必沮丧。 “微臣领命!” 一人出列,朗声说道。 刘协凝目看去,不认识,便问道,“卿是何人?” 那人恭敬回道,“微臣单谦,冀州使!” 现在想想,他方才的吃惊纯属多余。 荀知州早有交待,冀州是朝廷的,朝廷说什么他就应什么,不得有任何迟疑。 所以他还吃惊个啥? 原来是冀州! 刘协又问,“爱卿不用先回去禀报荀知州么?” 单谦像是被这个问题给问住了,愣了片刻,才道,“回禀陛下,冀州乃王土,荀知州乃王臣,陛下有诏,荀知州焉能违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