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还好,穿得整整齐齐的,并没有果奔。 素雅俊逸的一个青年,看着很正常。 但谁能想到,他会做出那么多不正常的事呢? 众所周知,魏晋多狂士,可这狂的根儿,还在东汉末年。 祢衡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怼天怼地怼空气,谁都不服。 孔融与他交好,对他极为欣赏,因而向汉献帝和曹操多次举荐。 那会儿的汉献帝已落入曹操之手,如同庙里的菩萨,没有自主权。 曹操爱才,便召见祢衡。 结果祢衡看不上他,称病不见,还说了许多不好听的话。 曹操大怒,但顾忌着他的才名,不欲杀之,后来听说他擅长击鼓,就强召为鼓吏,也算是一种侮辱。 某日朝会,曹操大宴宾客,让鼓吏们鼓曲。 上场时,鼓吏们需要穿着特制的服装。 轮到祢衡,他没换衣服就开始击鼓,小吏斥责,他便当场脱衣解带,直至赤身果体,又神情自若地穿上制服。 老曹都惊呆了,也算有肚量,自嘲说,“本来我想羞辱祢衡,没想到反被祢衡羞辱了。” 当时孔融也在场,回来责备祢衡,“正平,你是个大雅之人,难道应该这样么?” 劝他接受曹操的征召。 ——那时的孔融,跟曹操还没彻底交恶,对曹操有几分好感。 祢衡回道,“我愿意为你前往。” 孔融以为他想通了,就又去跟曹操说,祢衡有狂疾,如今知道错了,想上门请罪。 曹操大喜,告诉门吏,如果祢衡来了,就即刻请他进来。 当天等他到很晚。 结果祢衡穿着普通单衣,拿着三尺长的大杖,坐在曹营门口,以杖捶地,痛骂曹操及其祖宗十八代。 估计骂得很脏很过分,史书的记载是“无所不至”,这四个字就很灵性,能说明一切。 试想一下那个场景,张祯都替曹操生气。 曹操也是忍无可忍,立时令人备马三匹,随从两人,要将祢衡送给刘表。 如同送瘟神。 为啥? 因为曹操觉得刘表天性险急,忍受不了祢衡这种性情,借刘表之手杀祢衡。 离开那天,曹操麾下众人送行。 名为送行,实为奚落,约定好了祢衡到来时,大家都坐着不起身,给他个难堪。 也不怪这些人坏,主要是祢衡太能喷,出口就得罪人。 连荀彧他都不放在眼里,说能借荀彧的脸去吊丧,意思是荀彧唯一的优点是长得帅。 他看得上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孔融,一个是杨修。 加上他,三个都狂,三个都死于非命。 说回送行,没一会儿祢衡来了,见众人都坐着,便号啕大哭。 大家不知他演哪出,问他原因。 他说,“坐者为冢,卧者为尸。尸冢之间,能不悲乎?” 把众人骂为尸冢,唯他是为尸冢而悲的活人。 这种怼人的能力,张祯深为佩服。 要在现代,他一个人就能在网上喷死众多键盘侠。 王朗幸亏遇上的是诸葛亮,如果是祢衡,估计死得更快。 祢衡到了刘表那儿,起先还收敛一些,并且展露了自己的才华,刘表大为惊异,极为器重。 可惜没过多久,他又故态复萌,侮辱轻慢刘表。 刘表也不能容忍,将他送给江夏太守黄祖,也就是孙策、孙权的杀父仇人。 黄祖刚开始也善待祢衡,被他的才华所折服。 其子黄射,也跟祢衡关系极好。 但祢衡毕竟是祢衡。 某次宴席上,因琐事当着一船宾客的面骂黄祖“死锻锡公”,锻锡公相当于老东西,再加个死字,更是侮辱人。 黄祖怒不可遏,命人拖出去打。 祢衡大骂不止。 他骂人的功力,相信大家也知道了。 黄祖被骂得失去理智,下令绞杀。 其主簿向来讨厌祢衡,立刻执行。 黄射光脚来救,却没赶上。 祢衡就这样死了,结束了自己目中无人的一生,享年二十六。 他的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呐,在没有武力保护的时候,最好别太毒舌,容易丧命。 这样一个人物,如今来到了大将军府,张祯不能不慎重以待。 命人奉上茶点,自己先看信。 孔融在信中说了两件事。 一是北征乌桓原来还有深意,是他自己见识粗陋,没想周全。 但贸然动兵还是有损国力,请她以后慎为之。 二是举荐祢衡。 言道祢衡“淑质贞亮,英才卓砾,忠果正直,志怀霜雪”,望善用之。 张祯通篇看完,甚感无语。 祢衡年少时就显露出了才能,在士林极有名声,否则曹操和刘表也不会忍受他那么久,还不敢杀他,要借黄祖之手。 她也相信,祢衡并非徒有虚名,是真的腹有才华。 可她敢用吗? 耐得住祢衡的毒舌吗? 虽然朝中文武都觉得她极有辩才,但那要看跟谁比,如果是跟祢衡,她不觉得自己能赢。 然而人就在眼前,她敢不用吗? 不怕祢衡坐到大将军府门口骂街? 孔融大叔,你这不是举荐,是强买强卖! 想了一想,张祯笑着招呼祢衡,“正平先生!” 今年他二十一岁,应该还没有后来的老辣尖锐。 祢衡放下茶盏,淡淡的应了一声,“嗯。” 张祯:“敢问先生,此次入京,是出于本意,还是却不过文举先生情面?” 不管怎样,先问清他是不是自愿。 祢衡侧头看向她,目光很是犀利,“出于本意如何?却不过孔文举情面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