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怀疑他的头风是被这三人气出来的。 虽然孔融、杨修都死于他手,祢衡也被他摆了一道,但,怎么说呢,如果换了别的诸侯,这三个只会死得更快。 原因无他,太气人耳。 许是时机合适,祢衡说出了那句名言,“世间之才,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说完又一本正经地补充,“还有你我。” 张祯暗道你是真不知谦虚为何物,才要说多谢,又想起他的风格,硬生生转换,“确实,你我也有大才。” 祢衡颔首,又道,“德祖对张大人,也是仰慕已久。” 张祯:“是么?呵呵!” 算起来,杨修这小子今年十九岁,还在老家跟着长辈读书,不怎么在外行走。 他的家世非常牛。 袁绍、袁术逢人就夸耀自家四世三公,但在杨修面前,他们不敢说这话。 因为杨修出身于著名的弘农杨氏,簪缨之家,四世太尉。 比袁家还多辉煌一世。 曹操非要杀杨修,原因之一就是忌惮世家的影响。 杀孔融,也是类似的意思。 但在张祯这里,世家也有世家的用处。 咦,不对,这一世朱儁一直任着太尉,杨修的父亲杨彪就失去了担任太尉的机会,目前任职司空,也是三公之一。 四世太尉,可更为四世四公。 “正平先生,杨修此来,杨司空知道么?” 祢衡:“自然知道,极为赞同。” 张祯微笑,“如此甚好,大将军府蓬荜生辉!” 不管这两人本身有多狂多奇葩,他们的投效都值得庆贺。 想用他们的长处,就得忍耐他们的短处,光要优点不要缺点,就如同只想马儿跑,不想马吃草! 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儿? 何况,抛开他们本身的才能不说,此事便如风向标,意味着天下士子对朝廷的认同度越来越高。 她但凡有点脑子,就不可能将这两人拒之门外。 因为,她所经营的不是草台班子,是大汉朝廷,一国政治军事中心,必须兼收并蓄,有大海一样的胸怀! 不仅能容人才,也能容奇才、鬼才、刁才! 第238章 大汉第一喷子天团 安置好祢衡,张祯又往郊外跑,亲自过问各县农桑状况。 还带着课农司属吏,巡视关中各处田地。 粮食,才是一切的基础。 政治上玩得再溜,军事上再是悍勇,没粮也完蛋。 她在心里把祢衡当成难伺候的大爷,不敢让他做任何实事,就高规格闲养着,锦衣美食,酒肉管够。 高顺都奇怪了,某次她回去时问道,“此人有何异处,值得你如此相待?” 张祯沉吟道,“能骂人。” 高顺:...... 这个你不是也会么?还用他? 张祯这一瞬间与他心灵相通,解释道,“这一方面,我与他相比就如小巫见大巫。” 高顺疑道:“不可能罢?” 张祯:“......高将军,你可能对我有些误会。” 能跟人好好说话的时候,她从来都是轻声细语,通情达理。 祢衡可不一样。 高顺:“呵呵。” 我误会什么,王允都曾被你气晕气吐血。 张祯:“这么说罢,祢衡是名士,也是狂生,这样的人就得好生养起来。” 高顺:“需要的时候再放出去?” 张祯:“......对!”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怎么被你说得跟放恶犬似的。 老高同志,你不厚道啊! 高顺若有所思,“我明白了。” 再见祢衡,就分外客气。 祢衡也很怪,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动辄出口伤人,但对于高顺,他的态度竟然很平和。 在高顺面前老老实实,不讽刺也不嘲笑,像个普普通通的好青年。 张祯原先还担心他连高顺也得罪了,见此情形,分外不解。 忍不住打探道,“正平先生,你与高将军颇为投缘?” 祢衡叹了口气,道,“世上有一种人,持身以正,魑魅难侵。高将军,就是这种人。” 他看任何人都是带着挑剔的眼光。 对高顺也不例外。 可高顺此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私德无可指责,军职也能胜任。 且性情大方,为人爽直,言语很是通透,既不自负,也不自卑,无半点矫揉造作。 他绕着高顺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还是没找到破绽。 甚至因为高顺而对素未谋面的吕布高看几分。 试想,如果吕布没几分真本事,能得高顺忠心? 张祯:“......高将军确实难得。” 祢衡同志,我理解你对老高同志的赞赏。 但是,你没意识到你把自己归纳入“魑魅”了么? 真是狠起来连自己都骂呀! 过得几天,杨修也来了。 先往家中见过父亲杨彪,又连夜跑去跟祢衡汇合。 次日,祢衡带他到大将军府见张祯。 相见之时,杨修一愣,脱口道,“既有如此美貌,又何必有如此才智?既有如此才智,又何必有如此美貌?” 他早就听说张祯长得美,却没想到竟然这么美。 张祯微微一笑,“我就不能既美貌又聪慧,内外兼修?” 她现在也有些了解东汉愤青们的路数,宁可自负,不可自谦。 话说,杨修也是个挺帅的小伙。 身材修长,面容白皙俊美。 像他们这样的望族,数代基因改良下来,颜值想不高都难。 只是眉宇间凝聚着桀骜之色,看着就不好相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