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铁更进一步,以生铁精炼而成,含碳量约在0.02%以下。 钢则是含碳量介于0.02%至2.11%之间的铁碳合金。 所以炼钢,其实就是不断减少铁矿碳含量的过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就用海绵状的块炼铁,再过热渗碳、反复锻打,炼出了渗碳钢。 即百炼成钢。 到了西汉时期,炼钢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懂得了炒钢。 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炒钢冶金技术。 之后又发明了用于炼钢的熔炉,到宋朝时期,已发展得相当成熟。 腰鼓造型能使热气分布均匀,节约燃料,延长炉墙寿命。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台舒是内行,蒲象更是内行中的内行,一见高炉图纸便被吸引住,接过来仔细观看。 张祯:“还有一个小玩意儿,有助于火力。” 说着画出木风箱。 这物件在现代农村很多,但汉朝还没有,最早见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虽是小东西,却非常实用。 台舒听她说明原理和用途,忍不住埋怨道,“张师妹,为何不早告诉我?” 此物他也需要呐! 张祯:“呵呵,没想起来。” 是真没想起来,今日说炼钢才想到的。 台舒有点酸,“蒲师弟一至,你就想起来了!” 张祯:“......台师兄恕罪,我绝无厚此薄彼之意,真是一时忘记!” 真正的端水大师,绝不能让某一方感觉到偏心。 如果有人已经感觉到了,就得尽量弥补。 蒲象笑着拍台舒,“好个不知足的台师兄,得了张师妹那么多好处,还在这儿瞎叫唤!” 台舒也笑,“什么瞎叫唤,你当我是狗!” 两人笑开,张祯松了口气。 小小危机不成问题! 见蒲元也专注地看着木风箱的图纸,笑道,“小师侄也能看懂?” 蒲元好奇反问,“张师叔不是讲解过了么,我为何还不懂?” 张祯:“......我一说,你就能听明白?” 蒲元更是不解,“为何还不明白呢?” 他又不是没长耳朵。 张祯:“......小师侄真是天生聪慧!” 学渣不理解学霸的脑回路,学霸也不理解学渣的脑回路。 两者之间,像是存在次元壁。 她似乎知道台舒对蒲元的评价为啥那么高了。 因为人家天赋异禀。 又对蒲象道,“师兄冶炼时,可用萤石?” 蒲象:“......萤石何用?” 他冶炼时会加入石灰石,能让铁水更纯净。 萤石却是从未加过。 张祯:“先师手札中有记,加入萤石可助熔,还能去除杂质,但要适量,否则会导致喷溅。” 这是明朝时的发现。 蒲象郑重施礼,“多谢张师妹指点!” 张祯目光亮晶晶,“不敢当,蒲师兄千万不要多礼!其实,我不通冶炼之术,只是照本宣科!此道,还得看蒲师兄!” 钢铁,不仅能运用于军事,还能运用于民生经济。 例如改进农具、兴修水利等等。 蒲象要是在这个项目上做出成绩,带领工匠炼出大量钢铁,大汉的生产力都能更上一层楼。 很期待呀。 蒲象被她看得心中发热。 他虽是墨家弟子,却也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工匠,从来没有被大人物们放在眼里。 张师妹站在权力的顶峰,又与他初见,竟能平等以待,饱含期盼。 还毫不藏私。 他怎忍心让她失望!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与台舒交换一个眼神,对张祯道,“张师妹,咱们还有几位师兄弟,不知大将军府容不容得下?” 还有师兄弟?! 张祯喜出望外,“求之不得,尽管叫来,几千几万都容得下!” 这种有真材实料的专家,来多少她都不嫌多。 蒲象:“我这便去信。” 张祯关切地道,“若是路途遥远,不如我派军士前往,护送他们来京!” 关中、冀州基本在朝廷掌控之下,还算太平。 这两地之外,盗匪、兵乱多得很。 世间未平呐。 蒲象:“不用劳烦师妹,他们就在巴蜀,离得不远。” 刘焉和张鲁打个不停,大家都甚为厌烦,想暂时避开。 有张师妹坐镇的大将军府,应该是个好地方。 他先来,意在探路。 台舒师兄说一万句张师妹的好话,不如他亲自来看一眼。 张祯也想起,蒲元似乎是临邛人。 那么蒲象的师兄弟在巴蜀,也就不奇怪了。 “蒲师兄,一共有几位?我先安排住处!” 这住处得紧挨着大将军府,不能让他们被别人撬走、偷走! 蒲象算了算,道,“九位,都是拖家带口。” 张祯笑道,“无妨,无妨,再多都能安排!” 蒲象又探询似的看了台舒一眼,见他微微点头,方慢慢道,“张师妹,愚兄初来,想送大将军府一件薄礼。” 张祯并未推辞,“多谢师兄!” 无论蒲象送什么,都是一份心意,她都高兴。 不过,这父子二人进来时,并未带着礼盒。 礼在哪儿呢? 蒲象:“成都有座金牛山,山里矿藏极丰,质地极优。刘焉、张鲁都还不知。” 金牛山?! 张祯大喜,连道,“蒲师兄这不是薄礼,是厚礼,重礼,万金之礼!” 她知道金牛山,刘备的蜀主八剑,便是在那儿采的铁矿。 没想到那处矿藏早被墨家弟子发现了。 这消息,真的价值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