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刘备文不成武不就,凭什么入了张神悦的眼? —— 同一时间,吕布也在问张祯,“为何是刘备?” 张祯反问,“大将军觉得不妥么?” 吕布沉吟道,“也不是不妥,只是便宜了那大耳儿!” 关羽为荆州将军,他是一万个放心。 可那大耳儿,什么都没做,白捡一州主官! 是,他是发了檄文,但发檄文的英雄不只他一个! 怎么就轮到他? 凭他姓刘? 刘表也姓刘呢! 张祯笑笑,安抚道,“大将军,刘皇叔是可以信任的。” 说来也怪,吕凤仙和刘备历史中的那些爱恨情仇,并没有发生,他也没有那一世的记忆,但不知为何,就是看刘备不顺眼。 在关于刘备的事情上,总想着挑刺。 吕布轻蔑地道,“呵,谅他也不敢生事!” 耳朵那么大,手臂那么长,丑死了。 若敢作乱,他会让他知道自个儿有几斤几两。 张祯嗔道,“大将军!” 吕布:“好好好,放心!你定的人,我绝不拆台!” 次日刘表来见张祯,举荐潘濬为荆州刺史。 张祯面露惊异,“潘濬?” 她还以为,刘表举荐的人会是蔡瑁或蒯良、蒯越呢。 刘表笑得淡然,“承明为人端正,嫉恶如仇,刚直不阿,正适合刺史之职!” 其实,他想荐的本来也是那三人中的一个。 但长子刘琦提醒了他,蒯家最先勾结陈登,蔡家部曲是刺客,举荐这两家的人,是故意给张神悦添堵么? 听得他出了一身冷汗。 人老了,考虑事情就有些不周到,加上这几日张神悦对他甚为礼敬,就忘了她的杀伐手段。 随即想起了潘濬。 不是跟潘濬有多好,而是潘濬来自汉寿。 张祯也在脑海中飞快搜索潘濬的事迹,前期不太出名,跟过刘备,之后投了孙权,是东吴的社稷之臣。 与关羽不合,是他身上的一大标签。 对了,他还有个厉害的表哥! “敢问皇伯父,你此番举荐潘濬,他自己知道么?” 刘表:“事还未成,并未告知。” 张祯笑道,“好!” 刘表:“神悦这是应了?” 张祯摇头,“不,多谢皇伯父举荐贤才!潘濬有位姨兄蒋琬,皇伯父可知?” 蒋琬蒋公琰,乃蜀汉重臣,深受诸葛亮赏识。 诸葛亮曾密表后主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刘禅很听话,诸葛亮仙逝之后,果真任命蒋琬为丞相,稳住了惶恐中的蜀汉朝堂。 后又晋升为大将军、大司马。 他也想讨伐曹魏,但和诸葛亮出兵秦川不同,他打算沿汉水、沔水东下,袭击曹魏的魏兴、上庸二郡。 正造着舟船,忽然旧疾复发,壮志难酬。 最后的结局,和诸葛亮一样,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表思索了片刻,道,“仿佛听过。” 心里对张祯又多一层忌惮。 她远在长安,竟对江南名士这般了解。 张祯殷切道,“皇伯父,改为举荐蒋琬如何?他当了刺史,也会照拂自家表弟,潘濬前程无忧。” 蒋琬还有另一个表弟刘敏,是蜀汉后期大将。 她都这么说了,刘表能如何? 只得道,“既如此,我便举荐蒋琬!” 心里暗道蒋琬这是祖坟冒青烟了,人在家中坐,官从天上来,岂不乐哉。 —— 蒋琬祖籍零陵湘乡,但他此时不在老家,就在襄阳。 这时代的名士,都很关心国事,他也不例外。 自从张祯入汉寿治疫,他和朋友们就密切关注着事态的进展。 后来刘表欲让荆州,去江陵迎张祯,他们也跟去了。 又一路跟回襄阳,想在新的荆州官场大展拳脚。 大家都觉得,这是入仕最好的时机! 正谈论着,州牧府侍从来到,言说靖国长公主有召。 蒋琬又惊又喜,连忙重整衣冠,前去州牧府。 张祯见了他,观其言行,一番考校,颇为满意,便直言景升公荐他为荆州刺史,敢不敢接? 蒋琬愣住,沉默数息,才郑重道,“敢!” 张祯觉得他谨慎,更高看几分。 但也不是立时就委任,让他先熟悉荆州人事。 —— 过得几日,刘备也来了。 见到张祯,第一句话便是,“神悦,为何是我?”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富庶强盛,乃兵家必争之地! 神悦遥领冀州,并不亲至,他可以理解。 毕竟冀州寒凉,不如中原宜居。 可这是荆州! 比冀州更重要的荆州! 拥有荆州,便等于掌控了中原地区的局势,得大半天下! 神悦,竟舍得放手?! 就算他知道神悦志在匡扶汉室,此时也有些不敢置信。 张祯笑答,“因为你合适!” 蜀汉没能拿稳荆州,是多少人的遗憾。 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遇害身亡,又让多少人心痛。 随后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不顾众将劝阻,亲自提兵数万攻打东吴,结果犯了兵家大忌,惨败于夷陵。 刘备仅以身免,逃到白帝城,郁郁而终。 也给后世留下了“刘知兵”的外号,与孙十万、曹三笑不相上下。 蜀汉先有关羽之失,再有刘备之败,元气大伤。 如果不是诸葛亮力挽狂澜,历史定会被改写。 站在大局的角度,刘备出兵东吴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