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5章(1 / 1)

张师妹会什么,似乎都很正常。 但气氛到这儿了,不得不表示一下惊奇。 张祯重重点头,“嗯,我会!” 印刷术意义重大,但其科技含量没有造纸术高,工艺流程也少。 她便也不让台舒找人,直接跟他说了。 此时已有的印章,实际上就是印刷术发展的第一阶段。 唐朝时有了雕版印刷术,方法如下。 选取纹质细密坚实的枣木或梨木,锯成大小一致的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薄的纸张上,再反贴于木板之上,照着笔划将其刻下,成为阳文。 然后就可以印了。 印的时候准备好墨和小刷子,刷一遍雕好的木板,印一次。 墨干了就再刷,再印。 最后将印好的纸张装订成册,就是一本书了。 是不是很简单? 但这种印刷方法比较死板,只能印刻好的书籍。 想印别的,就得重刻。 所以到了北宋,出身平民的雕刻工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即活字印刷术。 先用胶泥刻阳文,再用火烧硬。 每个字都是单独的,可以灵活选取、移动。 印刷时,根据那一页稿件挑出单字,按顺序在纸张大小的盘里排好版面,就能涂墨印刷。 印完收回,下次还能印别的。 换言之,只要先烧出常用字体,就能随意印刷。 而且,材料并不用固定死,可以用泥烧字,也可以用木刻、石刻、铜刻、锡刻、铅刻。 技术核心对了,怎么做都行。 缺点是找字体的时候比较费力,毕竟汉字那么多。 但也有解决的方法,收藏字体时按韵分类。 下次找起来就方便多了。 张祯一步到位,直接跟台舒说活字印刷术。 台舒边听边思索,听完已经有了腹案,说是明日就安排人试做。 吕布也听得津津有味,感觉自己也能行。 等台舒离开,张祯又召来编撰《汉寿战疫记》的幕僚何同,询问进度。 何同双眼熬得通红,身体疲累但精神亢奋,说是最多两个月就能完成。 他们过年都没闲着,就想一鼓作气编好这本书。 这种精神,张祯极为赞赏,又担心大家累坏了身体,交待多休息。 赏赐就不必说了,工作结束必有重酬。 何同退下时,张祯才发现已近黄昏。 一天又要结束了! 哎,真是恨不得一天掰成三四天来用。 吕布传了晚膳,张祯也不推辞,坦然用餐。 这几年,她在大将军府用膳的次数超过在家,早习惯了。 饭后,吕布热情挽留,“神悦,今晚别走!你的院子每日都有人清扫,很干净!我也有许多事情想跟你请教!” 张祯向他一拱手,转身走得飞快。 她要敢留宿,吕凤仙就敢半夜翻墙。 还是算了。 她是要干大事的人,怎么能耽于男色? 吕布看得又好气又好笑,扬声道,“你慢些,后面没狗!” 是他的错,太过急切,吓着她了。 往后要慢一点,文雅一点。 第303章 那就休了他 确定了皇后的人选,小皇帝刘协便命太史令推算立后的吉日。 太史令不敢怠慢,领着所属官员算了几天,推荐了临近的五个日子,刘协一番权衡,最终选了三月十七。 整个朝堂,便为此忙碌起来。 张祯身为刘协名义上的皇姐,又是执掌朝政的权臣,很多事情有司不敢自专,会问到她面前。 虽然大多只是请她在几项方案中做出决定,也耽搁了大量时间。 感觉自己提前当了家长。 后来她一想,这不对啊,我又不是长辈,小皇帝有现成的长辈。 遂请出刘表,让他主理此事。 刘表高高兴兴地接过了这项重任,不辞辛劳,亲自过问大小事务,尽心极了。 他不怕劳累,就怕无事可做。 立后大典涉及诸多祭祀、礼仪,而这正是袁术的职责范围,因此两人不可避免地有交集。 都是城府深的人,一个心怀叵测,一个笑里藏刀,明里暗里交锋数次,看得袁绍喜气洋洋。 有时还忍不住横插一脚,或帮刘表,或帮袁术,忙并快乐着。 对此,张祯、刘协以及朝廷诸公很是欣慰。 这三人如今是虎落平阳,但落了平阳的虎,也依然是虎。 不怕他们不和,就怕他们和。 尽情吵尽情闹罢,最好打起来,也算是给立后大典添场小戏。 而立后大典之前,朝中还有一件重大的事。 三月一日,靖国长公主张祯的十八岁生辰。 前两年,张家都没有隆重操办,只是一家人为她庆生。 ——其实张家是想大办的,但张祯不愿意,战火随时有可能烧到家门口,正事还忙不过来,哪有过生日的心情? 可今年不同。 一是她被封为仁熙靖国长公主,长公主的生辰,自然不能草率。 二是天下初平,跳得最欢的那几个都老实了。 张家、大将军府众人、小皇帝、王允、蔡邕等人想为她大办生辰宴的意愿十分强烈,她也不好拂了他们的美意,便欣然同意。 吕布又说,张家门庭浅窄,不便待客,不如在大将军府开宴。 张祯拒绝。 她的生辰宴,跑到大将军府去办?这像什么话。 无独有偶,刘协也觉得张家太小,临时扩建也来不及,提议在未央宫中办。 张祯也拒绝。 倒不是怕抢了未来皇后的风头,是真觉得没必要。 于是张家上下也忙起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