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会那么蠢。 吕奉先也不是眼里只有美人的色中饿鬼。 他听张神悦的,一是因为认同张神悦匡扶汉室的大志,二是因为张神悦一直在成就他。 如果没有张神悦,他只是都亭侯吕奉先,不是名震天下的大将军。 琢磨到这一步的时候,刘协感觉解脱了。 他的路很清晰,也很简单。 不多思、不多想、不多虑,全听张神悦安排。 任何烦恼都是庸人自扰。 某日她要篡位或帮吕奉先,他双手奉上玉玺。 无论如何,一两世的尊荣总是有的。 她若不篡,那他就好生呆着。 伏寿听了刘协这番话,怔了片刻,羞愧道,“陛下,妾身无知,看轻了皇姐!” 陛下说得对,张神悦根本用不着拿情意当武器。 她也没有在施美人计。 虽然她很美。 她的计策多不胜数,信手拈来,就能达成目的。 也就不用担心吕奉先对她的情意是否改变。 有无情意,吕奉先都翻不出她的手掌心,众多诸侯武将、乱臣贼子,也都翻不出她的手掌心。 自己真是白愁了。 刘协宽容地道,“改了便好。” 他这个皇帝都只是摆设,对皇后还能有什么过高的要求? 能够陪伴他,像寻常主母那样照料得了一个家,他就心满意足了。 銮驾渐渐停住,十里长亭到了。 长亭一侧,已经筑了迎师的祭坛。 刘协和伏寿下了銮驾,张祯也从车中出来,相互礼见。 迎师的时辰并不是随便定的,是根据大军到达的时间挑的吉时。 因此没说几句话就看见了风中招展的旌旗。 耳畔隐有风雷之声,马蹄踏得地面微微震颤。 大军归来了! 刘协心中也是激动,一手扶张祯,一手扶伏寿,共同上了祭坛高台。 本来无需皇后相迎,他和张神悦就可以了。 但他想象一下他与张神悦并肩而立,吕奉先在下面看着的场面,觉得后背有点凉。 还是不刺激吕奉先为妙。 百官在祭坛两旁站好,极目远望。 不多时,就见无数铁骑奔腾而至。 跑在最前面的体魄英伟,顶上三叉束发紫金冠,身着兽面吞头连环铠,外披红锦百花袍,腰系玲珑狮蛮带,张扬耀眼,威武霸气。 正是大将军吕布。 隔着老远,就听他一声断喝,“下马!” 众将士勒马跃下,尽显铁血肃穆之气。 跟着他步行至祭坛前方,轰然拜倒。 “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参见靖国长公主!” 刘协意气风发地道,“诸将辛劳,免礼平身!” 傀儡皇帝又如何? 只要拉线的人厚道,照样威风! 众将谢恩起身。 吕布抬头,近乎贪婪地看定张祯。 张祯回看他,目光坦荡大方。 吕布露出个大大的笑容,朗声道,“长公主殿下,臣回来了!” 几个月不见,神悦更美。 这是他的神悦,他的! 张祯真怕他下一句是“你想不想我”,上前一步,笑道,“大将军辛苦了!” 不等吕布再说,扬声道,“众将士辛苦了!尔等保境安民,忠勇仁义,碧血丹心,皆是我大汉荣光!朝廷,永远记得诸位的付出!士民,永远记得诸位的功勋!吾皇万岁,大汉万岁!” 众将眼眶湿润,胸中充满豪情和骄傲。 大汉荣光。 长公主说他们是大汉荣光。 高声应和,“吾皇万岁,大汉万岁!” 第373章 王师威武 匈奴、鲜卑两族跟在诸将之后,遥望前方的祭坛高台。 台上有三个人,皇帝、皇后、靖国长公主。 长公主本不该与帝后齐平,但没人指出,没人提醒,朝中诸公装聋作哑,归来将士喜闻乐见。 军权归属大将军府,长公主也出自大将军府。 她站在台上,于他们而言意义非凡。 两族眼中,皇帝天潢贵胄,皇后仪态万千,但他们的目光,都凝聚在靖国长公主身上。 就是她,稳住了本要坍塌的汉室。 江湖传闻,大将军吕布是她裙下之臣。 看方才那情形,多半是真的,并非以讹传讹。 两族皆是心情复杂。 汉室不乱,他们没有机会。 可汉室乱了,他们也身陷苦难。 真不知道连年战乱成全的是谁。 这时前面的流程已走完,礼仪官引导匈奴单于栾提呼厨泉、鲜卑单于泄归泥上前觐见,其余贵族紧紧跟随。 “臣等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参见靖国长公主!吾皇万岁,大汉万岁!” 吕布率诸将行礼,都是单膝下跪。 他们却五体投地,虔诚参拜。 不虔诚不行,这仪式说好听点是归附,说难听点是献俘。 要想有命活下去,就得表现出温顺无害。 刘协看向张祯。 张祯微微点头,示意他安抚两族。 刘协却顽皮地眨了眨眼睛,还拉着伏寿往旁边让位,意思很明白,你来。 这小子...... 张祯也不推辞,我来就我来。 走到高台中间,目视下方,沉声道,“诸胡归汉,古已有之。尔等遵循古例,本宫甚为欣慰。当着大汉天子、朝廷诸公、军中将士的面,本宫再问一次,尔等可是真心?” 吕布也很欣慰,小皇帝越来越懂事了。 不枉神悦一直护着。 栾提呼厨泉和泄归泥不敢怠慢,同时答道,“真心!” 不真心的都已经去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