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6章(1 / 1)

说来也奇怪,他对这些事情,仿佛天生就敏锐。 张祯不答,对他微微一笑,又看向诸公,“此事需有人专门负责,诸位以为,交给谁合适?” 众人心说这还用问?当然是贾诩和诸葛亮。 就这两个听得最明白。 王允代表大家,正式地举荐了他们。 张祯从善如流,现场任命贾诩兼领巡盐御史,诸葛亮为司盐校尉。 “孔明,你的这些问题,我也还没有章程,你与文和叔商议着办。” 转头对贾诩道,“文和叔,此事就交给你和孔明了。怎么跟盐商打交道,也由得你们自己。” 贾诩、诸葛亮郑重领命。 “若有不通之处,再来找我!” 张祯一阵轻松,露出舒心的笑容。 这个乱七八糟的时代就这点好,她想干什么,都有对口的人才。 盐务交给贾诩和诸葛亮,她放一百个心。 诸葛亮最擅长的其实不是军事,而是治国。 当年的蜀汉,因襄樊之战、夷陵之战大伤元气,如果不是诸葛亮盘活经济,估计当时就崩盘了,也不可能有后来的数次北伐。 他要是再大几岁,盐务由他一个人来就行。 现在还太小,让文和叔看着点。 又交待诸位公卿,“文和叔与孔明若有需要,还望诸公鼎力相助!” 众人都说本该如此,看表情不像顺口敷衍。 张祯更高兴了,“我等共襄盛举,正合大国气象!” 第389章 千年之后,褒贬由人,咱们且做好眼前 “后世将如何评论此次集议呢?” 临散场时,蔡邕忽然叹道。 据他所知,昭帝年间,霍光曾召开过一次盐铁集议,商讨是否继续实施武帝时的盐铁酒等官营,后被宣帝朝桓宽整理为《盐铁论》,影响深远。 今日盐政之议,也是本朝一大盛举,谁来作传? 蔡邕从左看到右,从右看到左,没一个像会作传的人。 罢了,只能他自己来。 张祯笑道,“千年之后,褒贬由人,咱们且做好眼前。” 她的这些决策,肯定也存在弊端。 所以她猜自己在后世的名声毁誉参半。 但无所谓。 圣人都会被挑剔,又何况她? 她名留青史的愿望也没那么强烈,至少没有曹操、刘备、公孙瓒等人强烈。 亲自与吕布一起,送诸公出门。 趁吕布和王允说话,蔡邕将张祯叫到一旁,低声道,“神悦,你已封王,国库也不算紧缺,应单独开府。” 堂堂大汉宸王,却在大将军府理事,有失国体。 张祯:“不急,等迁入新都再开。” 蔡邕:“......迁入新都?” 每个字他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咋那么陌生。 张祯微笑,“外叔祖,此事我改日再跟你细说,眼下先顾盐务。” 蔡邕看她数息,也笑了,“好!” 迁都! 神悦想要迁都! 他也想。 或者说,从皇帝到百官,谁不想迁都? 不是长安不好,是只要想到当年怎么被董卓强迫着迁到长安,便是难以磨灭的耻辱。 他的第一反应是迁回故都洛阳,可神悦说的是新都。 新都定在何处?何时迁? 怀着种种疑问,蔡邕上了自家马车。 借着宽袍长袖的遮掩,吕布牵着张祯的手返回中堂。 对贾诩和诸葛亮严肃地道,“文和先生,孔明,盐务极其紧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 两人互视一眼,齐声应道,“诺!” 他们一老一少,都是心思灵透之辈,深知此事若是做好,不亚于开疆辟土。 无需吕布催促,也急着商量细则。 匆匆告辞,一起去了贾诩的书房。 吕布扶张祯坐下,换了副温柔的面孔,“神悦,定下十大盐商,朝廷便会多一大笔银钱,对罢?” 十大盐商,就有十个盐牌。 一个盐牌底价一千万,十个盐牌就是十个一千万! 他虽不精通算学,也知道十个一千万是一亿! 神悦真是生财有道,不,不是生财有道,是长着一双点金手,能点石成金! 捞起她小手亲了亲。 张祯警惕地抽回去,“对,是会多一大笔钱。你想干嘛?” 凤仙这谄媚的模样,很像前世二表哥跟爷爷要钱的样子。 吕布不好意思地笑了两声,“呵呵,也不干嘛。就是,想再扩几万骑兵。” 骑兵对步兵,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碾压之势。 世上没有哪个武将不爱骑兵。 但养骑兵太费钱了,士卒装备、战马、战马装备、马粮......样样都是钱! 豪富如他,也常有养不起之感。 他比历朝历代大将军幸运的地方在于,抱上了当朝摄政王的大腿! 而这摄政王跟财神爷似的。 知道他想扩骑兵,立马降下意外之财。 张祯冷酷地道,“想都别想!” 吕布:...... 张祯:“你想扩骑兵也好,想做别的也好,我不管。但这笔钱,你想都别想!” 吕布:“......神悦狠心!” 张祯点头,“是,我狠心!” 吕布委屈地道,“好大一笔呢,就不能分我一点?” 跟自己的意中人要钱,似乎有些没出息。 但他是吕奉先,她是张神悦,那就没问题。 张祯:“不能,我有用处。” 吕布究根问到底,“什么用处?” 张祯不看他,低头喝茶,“建造新都城。” 下一瞬,双手又被激动的吕布紧紧握住。 “要建新都城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