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4章(1 / 1)

刘表也在其中,他当了太学博士后,恢复了年轻时的名士风范,说的话也入小皇帝的耳,小皇帝也就真拿他当个亲戚。 到得宣明殿,所有人大受震撼,惊叹不已。 也对白玉京有了初步印象。 如果说在此之前,白玉京像一个遥不可及的、缥缈虚幻的美好造物,那么此时此刻,这造物落地了。 就在他们眼前。 张祯交给众人一个任务,为白玉京里市、坊、街道命名。 宫城及里面殿宇的名字,就由小皇帝自己来取。 皇城各项建筑,则由她来取名,因为涉及到后面的官制改革,别人取的定然不合适。 众人欣然领命,都觉得这是种难得的荣耀。 白玉京模型,刘协命令放置在宣明殿中,不得挪动。 并且专人看守,禁止闲杂人等接近。 他时常过去欣赏,偶尔带上皇后伏寿和董贵人。 所有图纸都已绘制完成,倒也不必看着模型开工,张祯便也由得他,没有将模型拿回来。 ——事实上,是先有了图纸,再有的模型。 而参与制作模型的工匠,也早已将其刻在脑海中。 这时代没有相机,也没有手机电脑,工匠们记性都好。 记性不好的也吃不了这碗饭,学徒时期就被淘汰了。 白玉京项目的总负责人,张祯定了李严,官名为白玉京将作令。 除了他,张祯也不知道这时期还有哪些基建狂魔。 李严十分意外,任他怎么想,也没想到这么重要的差事能落到自己头上。 他跟张神悦可没有交情,只有公务来往。 原以为她会委派朝中重臣,或者是她那些墨家同门,谁知竟然是他! 又感动,又不解,忍不住问道,“王上,为何是我?” 张祯:“因为你合适。” 李严:“秦书也很合适!” 张祯笑道,“术业有专攻,秦师兄是顶级大匠,更适合任职白玉京将作总监。” 简单来说,李严是项目总经理,秦书是项目总工程师。 一个管专业,一个管专业之外的所有事情,例如调度、运输、后勤、协调等等。 李严沉默数息,郑重施礼道,“严必竭尽全力,不负王上所望!” 张神悦说得没错,顶级大匠,确实更适合负责具体的建造事宜,而在此之上,还应有人总体统筹。 如此,方能各安其事。 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有几个掌权者能做到? 不都是重用自己的亲眷故交?哪管相不相宜。 倘若他是张神悦,大概也会让自己的同门为将作令,掌此事最大的权。 可张神悦没这么做,她坦荡如砥,只有公心没有私心。 这样的人,值得他追随,也值得朝中众臣追随。 张祯也郑重道,“我信你!” 别的事情,李严可能做不好,玩政治不行,督办粮草也不行,但搞工程是他的强项。 李严又表了一番忠心,方才退下。 除了李严和秦书,张祯还任命了一位白玉京将作总度支,管账目进出,细项支取。 谁呢?毛玠。 此人以清廉正直闻名,年初经曹操举荐入朝。 由他管账目,料想不会养出一堆金耗子。 真养出来也不怕,她有刀。 还有诸葛亮,张祯给他挂了个“白玉京督造特使”的职,许他过问相关的所有事情,行督促、审查、协助之责。 因而诸葛亮日常很忙。 又要去太学听课,又要管盐政,又要督造白玉京。 恨不能一人分成三人用,张祯想见他,都得专门派人去找。 兴许是因为同住大将军府,年龄又比其他人相近,曹丕、曹彰非常喜欢他,把他当成大哥哥来敬爱。 只要诸葛亮回来,就小尾巴一样跟在他身后。 张祯撞见几次,面上含笑,心里却想又是一个神奇的走向。 历史上,诸葛亮和曹丕没有过直接的交集,但刘备临终前跟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国,如果阿斗不行,君可自取。 不管刘备出于真心还是假意,他都曾将诸葛亮与已经称帝的曹丕相提并论。 刘备病逝后,诸葛亮忙于蜀汉内务,又平定南中叛乱。 等他腾出手来,曹丕也死了,两人始终没有正面对上。 与诸葛亮对上的是李严,两人前后脚去世,也算某种程度的相爱相杀。 值得感慨的是,李严陷害、得罪诸葛亮数次,竟然还相信诸葛亮大公无私,有一日会重新启用自己,由此可见诸葛亮人品之贵重。 让自己人佩服算什么,让政敌也佩服才算本事。 这一回两人没有矛盾,应该会通力合作。 李严若又因什么事想甩锅给诸葛亮,她也不会答应。 不过,白玉京项目的主管人员虽已配齐,也不可能立刻动工,像出征一样,需要做庞大的准备工作。 如何征民夫、如何备粮食、木料石料等等,都是大问题,也由此产生了诸多空缺。 幸好如今有太学,从中调了一百多人去填充。 张祯与小皇帝和诸公商议后,拟定明年春开工。 白玉京项目的所有相关人员便像领了军令,铆足马力开动起来。 这天,张祯正在看项目准备的进度,王允忽上门。 闲话几句,徐徐道,“神悦,眼下朝廷虽有钱,但要想建造白玉京,显然还是不够。” 张祯听他话中有话,问道,“王叔有何高见?” 王允面色凝重,“我有一计,或可补充不足。” 张祯很好奇,“计将安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