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7章(1 / 1)

大汉子民取外号就是这么接地气。 粮瓜今年就已在关中一带推广,深受欢迎,大家悄悄叫她瓜娘娘。 之所以是悄悄的,大概是因为他们自己也觉得这外号有问题。 明年,粮瓜也有种子推广向各地。 所以到了明年底,挨饿受冻的人又会少上一些。 张祯很开心,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倏忽数月,便是正旦大朝。 这是盛安五年。 虽然热闹更胜往昔,张祯却颇感寂寞。 因为,吕布没回来,马超没回来,曹操没回来,张辽没回来。 所有远征将领都没回来。 军报倒是回来了几大包。 战事十分顺利,战力、武器、士气依旧是碾压级别。 用句简单的话来形容,遇之能战,战之能胜。 吕布也实现了封狼居胥的愿望,而且封的不只是狼居胥山,还有一些张祯在后世没听过的大山。 马超信里吐槽,大将军封禅封得魔怔了,见山就封,见湖就祭,举办了无数次仪式。 还说,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仪式,大军走得会更快。 张祯遥想一下吕布认真祭拜,众将无奈相随的模样,忍不住想笑。 吕布所承接的代人刻石业务,也持续进行中,范围还更广,不限于狼居胥山附近,张祯发了笔横财。 公孙瓒、张辽那边,也没遇到什么艰难的阻碍,平稳且快速地推进着。 按军报推测,他们已经过了图们江,到达那一片土地。 吕布等人,似乎也即将越过大草原,进入南俄罗斯。 细节就不说了,容易显得像反派。 最牛的是,两路大军,都已经不再需要朝廷运送粮草。 实现了就地补给。 二月初,公孙瓒派儿子公孙续,以及刘虞之子刘和,押送高句丽王和贵族们进京为质,另有十多万俘虏,就近安置在幽州和辽东开荒。 还送回数之不尽的战利品。 三月中旬,孙策和周瑜也押回十多万战俘及难民,安置在司州、青州、并州等地。 同样送回了海量战利品。 两人回江东看过家眷,又匆匆赶回战场。 公孙续、刘和也是,没耽搁几天,很快就回去了。 张祯令人清点完战利品,再一盘账,惊喜地发现,两路大军竟然都从亏损状态转为了盈利状态。 盈利还很大。 打仗能发财,果真是至理名言。 其附加的政治意义、军事意义,更是不用多言。 还有件事值得一提,孙策、周瑜押回来的这些人,对她极其敬畏,甚至到了夸张的地步。 在小皇帝面前都能稳稳站着,到她面前却五体投地,不敢抬头。 起先,她以为这些人如此表现,是因为知道她才是真正的大汉掌权者。 后来又觉得不像。 因为,敬畏之外,他们对她还有虔诚,怪异的虔诚。 便问孙策、周瑜是怎么回事。 孙策一拍脑袋,“你不知道?” 张祯:“......我该知道什么?” 孙策笑道,“你,张祯张神悦,不但是大汉宸王,还是天师道的护道天女!” 周瑜:“张鲁封的,他没告诉你?” 张祯:“......没有。” 周瑜轻描淡写地道,“可能是忘记了罢,我回去提醒他一声。” 张祯心里一群羊驼奔腾而过。 总觉得这事太过儿戏,儿戏到了可笑的程度。 就这样,她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又多了一个奇奇怪怪的身份。 —— 白玉京项目,也在开春后正式启动。 从各地征调民夫十万,发往河南。 因给粮给钱,被征调的民夫并不认为这是苦差事,反而觉得是挣钱的好营生。 与家人告别时,双方虽有离别之愁,心里也充满希望。 没有被征调的,对被征调的羡慕嫉妒,甚至贿赂前来挑人的官吏,想加入进去。 也有一些如愿以偿。 需要用到的各种原材料,也陆续运往河南。 许多人因此而发家致富。 水泥,台舒等人也研制成功。 并在秦直道的基础上,修了长安通往白玉京的平整大路。 这也是史上第一条水泥路。 修路时,众多公卿、朝臣、百姓围观跟随,为这种神奇的物体深深着迷。 张祯也去看过几天。 没有人比她更明白,这条水泥路意味着什么,有多重要的价值。 忙忙碌碌到了秋收,不出她所料,粮食总量果然有了爆炸性的增长。 稻谷,北海三号平均亩产达到四百二十斤,比去年多出八十四斤! 麦子,琅琊一号、扶风一号平均亩产达到三百六十五斤,比去年多出一百三十四斤! 粮仓还是不够,又紧急修了四个,才把粮食全部装进去。 秋收完,吕布也回到了长安。 与他同回的还有陈宫、曹操、关羽、张飞、马超、甘宁、张鲁、杨修等人,带着一半的人马回来休整。 另一半,由孙策、周瑜、夏侯惇、曹仁、曹纯、徐晃等人统率着,继续与东哥特人、萨尔马特人纠缠。 为防他们吃亏,吕布一回来,就调集五万大军,由郝萌、宋宪带领着,发往草原方向。 见到小白玉京和水泥路,无不赞叹。 吕布更是兴奋,单独相处时跟张祯说,“白玉京不是建好了么?” 张祯嗔道,“这只是样式!” 吕布抱着她亲了许久,诱哄道,“地基打好,便算是建好,行么?” 张祯意乱情迷,无意识点头。 吕布大喜,为防她反悔,第二天就带着五百亲卫,奔往白玉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