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5章(1 / 1)

这会儿大将军就坐在她身旁,不用捞。 张祯:“......他在不在江底,都要炸!” 墨家同门什么都好,就是说话太可爱。 台息竖起大拇指,“师叔爽快!” 施礼告退,高高兴兴地去准备各种神雷。 杨辉等人也无二话,退下忙自己的事。 诸葛亮也在场,见吕布一副感动得要化了的模样,忍不住道,“阿姐,你是想以此宣扬朝廷之威,震慑八方诸侯、天下世族、以及所有心怀异志者?” 张祯点头,“没错!我要他们异心一起,就想到这改道的江水!” 诸葛亮:“就算是滔滔江水,朝廷也能令其改道,何况血肉之躯!” 张祯目含嘉许,“说得好!” 诸葛亮谦虚两句,看向吕布,笑道,“大将军怎么看?” 听见了么?阿姐不是单纯为了你! 不要太过自作多情。 吕布凝视张祯,坚定地道,“好看!” 没有比神悦更好看的人。 诸葛亮扶额,没救了。 张祯习惯成自然,面不改色,继续翻看杨辉等人送来的图纸。 之后下令江东诸郡,组织世族、百姓前去围观。 爆破那一日,江边巨响连连,仿如天威临世。 亘古以来的江道,在众人眼前分开,露出满是淤泥的江底。 凡人,仿佛在这一刻短暂地拥有了改天换地的力量。 如此震撼。 许多人耳畔轰隆,大张着嘴,忘了自己姓甚名谁。 诸葛亮又让工匠刻两块石碑,记下前因后果,以儆效尤。 此时不用他和张祯多说什么,事实胜于雄辩,懂的都懂。 几十年乃至百来年内,相信江东世族能压制住自己的野心。 当然了,前提是朝廷稳固。 接下来的江道工作,便由杨辉等人负责,张祯与吕布率着大军继续前行。 除了陆康之子陆绩、青蛭部落的祖星四人,还带上了孙策和周瑜。 孙策苦求,能否准许他们参加完婚礼再回前线? 并保证绝不过年,只是观礼! 吕布答应了,张祯也没反对。 她现在心情好得很,而且本来也没怎么迁怒这两人。 孙策感激涕零。 他本没脸提出这种非分之求,可公瑾说,若能出现在婚礼上,众人就会知道,他们没有被宸王和大将军厌弃。 否则,以后举步维艰,难有出头之日。 他自然是不甘心的。 辛苦打出来的功业,怎能毁于一旦? 因而厚着脸皮,再次求见吕布和张祯,可喜他们同意了。 内心的愧疚却又深了一层。 他们对孙家,已竭尽仁义之道,孙家对他们,恩将仇报。 虽然做出坏事的是仲谋,但身为仲谋的兄长,他也难辞其咎。 从今往后,唯有尽忠报国,奋勇杀敌,方能不负他们的恩义。 仲谋心灰意冷,垂头丧气,明明未及弱冠,竟有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 他看着也颇为心痛。 可做错了事,就得付出代价。 该说的,他和公瑾都说了,如果仲谋还是想不开,那就只能这样,以后当个富贵闲人。 他养他一辈子,也养他的子孙。 如果能想开,就会知道,纵不能入仕,也有出路,也能立功! 张祯、吕布都非绝情之人,他就不信了,如果仲谋立下天大的功劳,他们会不原谅。 到那时,也许还能再叫一声叔父和小姨。 不,叔母。 怀着这样的期望,孙策临走前与孙权抵足而眠,谈了大半夜。 孙权眼里也渐渐有了光彩,不像之前那般死寂。 行路无聊,说起孙氏兄弟,吕布叹道,“伯符是位好兄长。” 张祯赞同,“是啊!” 历史中,孙策去世时已有儿子孙绍,但他还是选择传位于兄弟孙权。 虽然有现实的考量,例如孙绍年纪太小,孙权才智卓杰等等,也能证明他对孙权的友爱。 为给孙权铺路,让将领谋士们尽心辅佐孙权,临死前还当众评论自己兄弟俩,“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结果还真被他说中了,孙权最擅长的果然是自保。 江东之内他很难输,江东之外他很难赢。 顿了顿,张祯又道,“不仅是好兄长,还有大格局。” 倘若孙策没有传位于孙权,而是传位于幼小的儿子,只怕江东基业立马完蛋。 他那些手下,绝对做得出抱着孙绍投曹操这种事儿。 只是,父死子继才是正常的继承方式,兄终弟及通常是没有儿子的无奈之举。 孙策能克制本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很是难得。 但他对孙权兄弟情深,孙权似乎没能回以同等的感情。 孙策留下的那些人,既是孙权的臂膀,也制约着孙权的发展。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周瑜,孙权依赖他,也提防他,想方设法分他的军权,若非他英年早逝,两人估计会反目成仇。 天长日久的,孙权可能对孙策也生出了怨气。 因此称帝之后,只尊孙策为长沙郡王,侄儿孙绍也只封侯爵。 第470章 吃里扒外的小扁毛 这一点上,司马家比他大方多了,司马昭尊兄长司马师为景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景皇帝。 就连司马师的养子司马攸,也封了王。 孙权对孙策,大约又是孺慕,又是嫉妒。 人性就是这么复杂。 张祯正分析着孙权的心理,忽听吕布说道,“神悦,不用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