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0章(1 / 1)

几年前,神悦就不断往家里搬财物,大将军也时常送来,积累到现在,成山成谷,多不胜数。 她敢说,比神悦更富有的人,天底下没几个。 再加上前几日大将军府送来的聘礼,更是豪富。 张府忙碌,大将军府更忙。 虽然吕布不在家,但陈宫和贾诩都是讲究人,三书六礼一样不少。 聘书最早送到张府。 礼书也在过大礼时送去,上面记录着聘礼种类和数目。 迎书已准备好,婚礼当天由吕布亲自交给张家。 六礼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都已完成,就等吕布亲迎。 两人慎之又慎,精益求精,比自家儿女成亲还用心。 宗旨就一个,要让这场婚礼成为大汉第一! 人中吕布,王中张祯,配得上最好的! 还翻新了主院,重新做了陈设布置,力求大方雅致,尽善尽美。 如果不是时间太紧,整个大将军府他们都想修葺。 高顺和他们心情相似,并且细心地想到了冬日难得大雁,回军途中,千方百计找到五只,回到京城挑了最健康的两只,补送到张家。 大雁本是纳采时的吉物,陈宫、贾诩实在找不到,以金雁代替。 但活雁自然更好。 两人分别夸赞了高顺一通。 除了张府和大将军府,朝中也为这桩婚事而繁忙。 皇帝下旨,要以大长公主规格出嫁皇姐,因此少府、太常寺等官衙都动起来了。 后宫之中,伏寿也带着董贵人预备嫁妆。 少府预备的是国礼,她们预备的是家礼。 第474章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大家忙得热火朝天,而作为当事人的吕布和张祯,悠悠闲闲回到京城,啥事儿没有。 连婚服都不用试,因为是根据她离京时的尺寸做的,错不了。 至于款式嘛,不喜欢也来不及改,只能这样。 吕布也是同样的状况。 张祯有点过意不去,问母亲,“阿娘,我需要做什么?” 蔡夫人慈爱地道,“吃好,睡好,等着成亲。” 张祯:“......好!” 果真安心等着。 十二月二十五,晴,黄道吉日,诸事皆宜。 头一天,张祯的嫁妆已送到大将军府,前面的队伍绕城一圈,后面的队伍还在张家。 少府、宫中也络绎不绝地送箱笼器物。 围观者无不称羡。 也都觉得,这是宸王千岁该有的排场。 婚者,昏也。 先秦时期,人们认为黄昏才是吉时,因而成亲是在晚上。 到了东汉时期,各种文化习俗交融,成亲通常改在下午。 张祯一大早就换上婚服,秦汉崇尚黑色,故而婚服也是黑色为主,浅绛镶边,还绣了些红色的纹路,彰显了喜气,又不失庄重。 头上是一顶百宝龙凤冠,镶金嵌玉,名贵非常。 还有点重。 红盖头、扇子之类,还没有发展出来。 姐妹们陪她坐在卧房,谈谈笑笑,喝茶吃点心,断断续续哭嫁。 为啥是断断续续呢? 因为大将军活着,这婚事又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哭不了一点。 只好抽空假哭。 张祯今日化了浓妆,觉得不太自然,姐妹们却没口子的称赞,说是雍容华贵,惊为天人。 婉娴还打趣道,“大将军若是见了,可怎么得了!平日里就恨不得......” 如意怕妹妹害羞,赶紧岔开话题。 张祯表面淡定,心里其实也有些紧张,毕竟是两辈子头一回。 不知过了多久,兄长张五郎来到,背她去中堂拜别父母亲人。 吕布已在中堂等着,也穿玄黑婚服,愈发显得高大挺拔。 两人目光对视,都有种沧海桑田尘埃落定的感觉。 张祯没来中堂之前,吕布就一再保证会对她好,张家人也相信他,看他的目光很满意。 蔡夫人又哭又笑,姜老夫人和张淙也是眼中含泪,嘱咐了许多话,才在司仪的催促下放他们离开。 张五郎又将妹妹背到外院。 吕布迎张祯的不是花轿,而是马车。 但不是普通的马车,宽阔富丽,装饰豪奢,且有六匹马。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 张祯是王爵,最多驾五,不能驾六,然而小皇帝非要破例,大臣们随意劝了几句,也由他。 吕布跃上赤兔,跟在马车旁边。 嘴角的笑意怎么压都压不住。 诸葛亮、高顺、张辽、马超、孙策、周瑜是迎亲使,率着神采飞扬的玄甲卫士,缓慢跟在他们身后,一脸的喜庆。 众宾客目送中,迎亲队伍离开张府。 沿途无数百姓欢腾相贺,“恭喜大将军,贺喜大将军!” “宸王千岁大喜!”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宸王千岁,大将军,祝你们长长久久,白头到老!” 张祯听着这些祝语,紧绷的心情放松了些。 到了大将军府,吕布以红绸牵着她步入中堂,此时还没有三拜之礼,坐在上首的是六位主婚人,蔡邕、王允、刘虞、陈宫、贾诩、张泽。 刘协打扮得如富家子弟,与公卿重臣在一旁观礼。 他乃皇帝,这与礼不合。 但大家想想那天子才能乘坐的六驾马车,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刘备、关羽、张飞、曹操、郭嘉、祢衡、杨修、刘表、刘虞、袁绍、袁术等人也在堂中。 主婚人以蔡邕为代表,念了一篇浩文,大意是两姓联姻,结成良缘,请上天保佑他们家宅兴盛,子嗣繁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