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祯悠然道,“这可是现成的青天大老爷!” 吕布:“......你俩可真是异父异母的亲姐弟。” 让程仲德审理?哪个世族敢? 不变成京观,也得脱层皮。 诸葛亮很开心,“姐夫,你觉得我和阿姐像?” 吕布看他两眼,叹道,“长得不像,行事像,像极了!” 一样的小黑心肝,小黑巴掌,黑得可爱。 诸葛亮谦虚道,“若论行事,我还差得远。阿姐学究天人,又能敦本务实,我万不能及!” 方才所议的三项要务,第三项倒还罢了,他也想得出。 可那鱼鳞册、黄册,是他根本想不到的。 张祯也知他佩服的是什么,笑道,“孔明谬赞,我并没你以为的那么聪明。” 她只是来自后世,有幸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到更为广阔的天空。 诸葛亮笑道,“在我心里,阿姐之聪慧无人能比。” 心想阿姐如此才学,还这般谦逊,自己更不能狂妄。 他的目光极其真诚,看得张祯汗颜,赶紧道,“清查人丁、田亩极为琐碎,孔明且回去细思,还有哪些遗漏之处。” 诸葛亮郑重道,“诺!” 施礼告退。 等他离开,吕布有些好奇地问道,“神悦,孔明又无三头六臂,你怎格外看重?” 他早就看出来了,神悦对孔明是不同的。 并非男女之情,也非姐弟之情,很难形容。 张祯想了想,用后人对诸葛亮的评论回答他,“有仁人君子之心者,未必有英雄豪杰之才;有英雄豪杰之才者,未必有忠臣义士之节;三者,世人之所难全也。全之者,惟诸葛亮一人。” 吕布啧舌,“孔明小郎君这般好?” 张祯肯定地道,“自然!” 史上如何且不论,只说现世,她交给他的事情,每一件都办得妥妥帖帖、举重若轻,从来没让她失望过。 例如盐务,很庞大的一套体系,他全弄明白了,还能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改良。 虽有贾诩从旁协助,实际操作的也是他。 更牛的是,做这些事的时候,他完全不觉得累,似乎十分的脑力只用了三分,轻轻松松就做完了。 张祯感觉,自己擅长的是理论,而诸葛亮,能让她的理论落到地上,变为现实。 当然了,墨家同门,以及别的很多俊杰,也有这功能。 只是跟诸葛亮合作起来最为愉快。 她说一,他就能知十甚至知百。 不但颖悟绝伦,还是真正的执政天才,叫她怎能不看重。 但张祯也不多说,怕说多了吕凤仙吃醋。 这厮嫉妒心强得很,别看他现在把孔明当成小舅子,不知什么时候又会变为情敌,不得不防。 换了个话题,道,“大将军,我想减免算赋、口赋、更赋。” 这三种税赋,就是俗称的人头税。 算赋,指的是百姓15岁至56岁之间,每人每年要缴纳120钱,为一算,如果是商贾或奴婢,还需加倍缴纳,为二算。 奴婢自然交不起,需主人交,主人也不想交,就产生了隐户。 口赋,指的是百姓3岁至14岁之间,每人每年缴纳23钱。 更赋,指的是20岁开始服徭役,55岁免除,如果不想服役,轮到时每月出钱2000,以赋免役。 封君食邑区内,还有户赋,每年每户缴纳200钱,直接供给封君列侯享用,不列入国家财政。 食邑某某户,就是这个意思。 不同皇帝在位时,人头税或有不同。 但相同的是,朝廷钱不够用、皇室钱不够用就使劲加,往死里加。 要么百姓被逼死,要么官员被打死。 吕布问道,“如何减免?” 张祯:“免除平民的算赋、口赋,更赋免一半。” 户赋先放一放,等改革官制爵位后,自然而然没有了。 吕布先夸她心善,又有些担心地道,“那朝廷税赋还够用么?” 张祯:“够用!” 除了人头税,朝廷最重要的一项税收是田赋。 按田地面积三十税一,不算高。 但百姓还是活得很苦。 因为田赋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 朝廷狠起来,连家里养头牛都要另外纳税。 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未嫁,每年也要加倍缴纳算赋,这一政策倒不是为了增加收入,而是为了鼓励或者说逼迫早婚早育,创造更多的人丁。 总之,如果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平民百姓之家,会很痛苦。 吕布豪迈地道,“够用就去做!不够也没事儿,再打几仗。” 以前打仗是亏本,现在都是赚。 张祯笑道,“好!” 她无法一蹴而就,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 敢减免税赋,也是因为这几年家底丰厚。 吕布笑道,“减免之后,人丁定然增多。” 张祯不意他还有这种见识,刮目相看,抚掌道,“大将军高见!” 她减免人头税的最主要目的,本就是为了刺激人口增长。 加女子税赋算什么本事,减免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两路大军,一路打到了朝鲜半岛,一路打到了俄罗斯,这么多的土地,没人管理怎么行。 而且看这势头,以后还会更多更远。 没有个几亿人口,都立不住脚跟。 吕布又一皱眉:“人多了,田地不够分怎么办?” 张祯:“......大将军,你们南征北战,开疆拓土,打下来的土地留着做什么?” 凤仙还是那个凤仙,高见有限。 吕布恍然,“是我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