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秋雨说的确实有道理,减重才能跑得快,而且鱼雷没办法精准射击的话,确实也有点鸡肋 。 但她开这条船出去的主要目标是扫平一切障碍,让她减少这艘船的战斗能力,她是万万不愿意的。 想了想,提议道:“速度问题,我们可以在发动机上面再想想办法。 只要能让发动机提速,完全可以弥补承重过重,跑的速度慢的问题。 只要它不搁浅,一切就都好说。 至于无法精准打击……” 如果放在后世国力强盛的时期,利用海上无人机来探测敌军潜艇所在位置,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方案。 但如今这个连战斗机都拿不出来的华夏,别说海上无人机了,有没有无人机都是两回事儿。 “如果制造成声纳探测型的导弹呢? 利用声纳识别出声音并追踪位置,使导弹进行进一步打击。 除此之外引导系统、重定向系统、应急避撞装置、通讯设备等都可以进行增加以及改良,以此来实现准确打击,让敌军船只无所遁形。 我觉得一艘船如果要是少了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到底还是少了那么一点意思。” 办法总比困难多,后世的航空母舰可以给一个省供电,可见核动力之大。 虽然他们这个研究所里就算有一个研究核能的独苗苗,也不可能弄出来一个核反应堆,但可以搞点其他能源嘛! 有条件就利用条件,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总不能因为各种桎梏就一味的退让。 屋子里的一众研究员听到夏黎这一席话全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尤其是搞武器的刘少英。 她发现了夏黎和他们这些老一辈研究人员的不同。 同样是想要达到一个目标,老一辈的研究人员遇到问题,第一想到的是符合国情,能克服的就尽力克服,克服不了的就绕开。 而夏黎遇到问题,第一个想的是解决问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找到问题的几个核心原因,将所有问题一一攻克,总之要达到她最想要的结果。 那股一头往前莽,撞到南墙就把南墙撞倒的冲劲儿,与现在的大环境格格不入。 不过不得不说,正是这种创新思维,才是他们这些老一辈研究人员所或缺的。 大家谁都没否决夏黎这个想法,立刻有相关领域的专家道:“这事儿我想想办法,看看可不可以加载上去。” 说着,他的眉头不自觉皱起,“可是这种精准打击的跟踪鱼雷研发的价格太高,咱们应该没有这么高的经费。” 一共就那十万经费,说不定连鱼雷都研究不出来,更别说改良战船其他的部分了。 他从事研究事业这么多年,在研究的领域上就没这么难过! 夏黎抬头看向那人,痞坏痞坏的笑着眨了下眼睛,“柳师长不是说船长有的都给咱们提供吗? 咱们是海军部队,弹药库里肯定有普通鱼雷,咱们到时候拿过来几个拆一拆,重新再组装一下就行。 想必柳师长会扶持咱们的科研事业。” 在场所有人:…… 这是一种从未想过的节省经费方式,在场的人心里同时生起一句问话:居然还能这么干?! 什么东西都去薅羊毛,柳师长头发都快让你薅秃了吧? 接下来众人就发现,夏黎这孩子在研究方面上十分有吃狗大户的倾向。 不光是鱼雷,她改良和利用其他东西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自我研发,而是对老旧物品进行改装。 只要能蹭别人资源的东西,她绝对不会花自己的钱,无论是武器还是其他机械。 众人眼睁睁的看着商量了一通,那明晃晃的十万块经费让夏黎蹭别的地方的资源蹭的,愣生生的一分钱都没动。 等研究能源的温书宇被夏黎追问使用太阳能的可行性时,整个人都有些麻。 无奈的看向夏黎,“虽然国外现在已经有太阳能电池,可却并没能制造出来太阳能发电机。 如果我们自己进行研究就需要用大批量的材料来实验,显然不适合我们现在的条件。” 夏黎倒是知道太阳能发电机的大体运作原理,但用硅制作的太阳能板需要高度发达的工业支持。 不是她有一双手,就可以拿刷子往金属板上一层一层刷硅制造出来的。 心里面有点惋惜,咂舌道:“我还想着如果咱们能弄出来一个太阳能发电机,可以找岸上的机械厂和他们合作,让他们买咱们的专利,顺便搞点经费花花呢。 可惜了啊……” 温书宇:…… 这孩子脑子里面到底想些什么? 一言难尽的看着夏黎,无语的道:“你就从来没想过,咱们国家如今电力短缺,就算你真的制造出来太阳能发电机,也不可能让你找个厂子就这么制造了往外卖? 米国都没制造出来的东西,国家不拿回去进行技术封锁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让这种东西流通到市面?” 这玩意儿估计连南岛兵团都出不去! 夏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