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夜沉沉,褒城在孙策眼里,渐渐变得模糊不清,仅有城墙上的一列火把在摇曳。而在昏暗的火光下,山西兵卒在城楼上穿梭,或整理器械,或修缮城楼。
蜀军兵卒陆陆续续撤回营寨,唯留下千人驻守土山,以保持对褒城的威慑。
韩当提议修筑土丘,确实给什翼造成大量威胁,蜀军靠着土山,逐渐逼近城墙。仅是城中兵卒早有准备,依靠筑高城楼,依旧占据居高临下的优势。
如此情况下,诸部将领轮番率部攻城,但因蜀卒不及陇卒剽悍,最终在死伤惨重的情况下,扔下尸体狼狈撤军。但值得庆幸的是今日至少有兵卒登上城楼,让孙策看见破城的希望。
但在看到破城希望之余,却也让孙策明白了蜀卒的羸弱。
来自河朔的兵将论战斗力之强,战斗意志之顽强,非蜀军兵卒所能比。如果是同数量下列阵厮杀,蜀军绝非河朔兵马所能比。
“孝直,你说北军兵将为何这般剽悍?”
孙策注视着夜色下的褒城,忽然问道。
法正沉吟良久,说道:“张虞久镇代地,常年与胡人厮杀,故帐下兵卒剽悍。天下大乱以来,张虞于上党起兵,讨白波,安匈奴,西征关中,远伐陇右,尽败天下强横之军,降收北疆精锐,故兵精将勇。纵观天下,无人能比,袁绍因此而败。”
“然兵将虽勇,但终归为人。蜀卒之所以羸弱,在于少经兵事,及少有操练。此番使君如能下汉中,当先聚兵讲武,方能再出兵北伐。”
兵卒的战斗力除了天然的环境影响外,还与将领、兵制、经验有莫大关系。
孙氏下巴蜀不久,孙坚在没建立起制度时便阵亡,因此孙策仅草草制定了相关制度,比如从军征战者,准许免去家中赋税。至于兵卒占田之制,孙策还没来得及施行。
今孙策帐下的蜀军,除了入蜀兵卒通过战功富裕外,余者招降的蜀军兵卒几乎没得到多少恩惠,因此缺少了战斗力的积极性。
另外,巴蜀内部的战争与中原相比,其中烈度差距实在大。典型就是有无大规模骑兵的应用,张虞帐下各部兵马皆有与骑兵交手的经验,甚至张军中就存在大量骑兵。
除战争烈度外,中原的战争频率更高,几乎无岁不战,更别说地方上的小规模冲突。
因此到目前为止,孙策最大的收获便是他低估了张虞帐下兵马的实力,没想到三千人凭小城能抗住他数万大军月余的围攻。今别说他的蜀兵,论兵马之精锐估计袁术、曹操之兵亦非张虞兵马的对手。
孙策微微点头,感慨说道:“汉中兵非强敌,若无南郑城,今早被我所下。反观北方之卒当为劲旅,幸亏未与张虞贸然用兵。”
在孙策交谈之时,忽而便听见急促的脚步响起。
孙策顺势望去,却见孟达神情慌张,快步行来。
“子敬,今何事如此慌张?”
孟达深吸气,作揖说道:“使君,傥口败军来报,敌军突袭傥口营寨,今北卒大军涌入汉中。”
“什么!”
孙策神情骤变,怒笑说道:“不是敌军从子午道入汉中吗?今敌军怎从傥骆道而来?留守兵卒岗哨为何没有察觉?守营校尉何在?”
因情报的失真,让孙策作出调兵子午谷口的错误决定。而今敌军却从傥骆道入关中,又怎能不让孙策恼怒。眼下的一连四个问题,足可见孙策的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