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都市言情>年代: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 第四百二十章 事业达到巅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章 事业达到巅峰(2 / 2)

早在给许承安的加工厂当经销商那会,他就统计过盛收期的黑木耳产量提升的幅度,按道理,下年的纯利往理想了算也就两百六七十万左右。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省台的新闻,哈市那边今年很快将开放很多商品的自由议价权了,这些商品之中,就包括了农副产品,没意外的话黑木耳也是其中之一。”

赵建平好奇问道:“自由议价权是啥?”

“现在市场上卖的东西,都是政府相关部门定的价,比如黑木耳,在哈市市场一等品都是卖同一个价,没有高低之分,企业和商家不能私自卖贵或卖便宜。”

“自由议价权,顾名思义,就是企业或商家可以自由决定产品的价格了,不受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干预,如此一来,企业和商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情况升价或降价,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

“比如市场上一个产品太多了,饱和过剩了,它可能就会便宜一些,反之价格则会上涨。此外,有些评级相同,然而名气更大,更受欢迎的产品,企业和商家也可以适当提升售价!”

赵建平精神一振:“厂长,你的意思是,就算同为一级品,我们的黑木耳还能卖贵点?”

“为什么不可以?”许承安反问:“就算一级品,也有优劣之分,咱家的黑木耳放在一级品中也是最好的,拿过金奖,而且现在广告打响了,名气也最大,供不应求,如果能自由议价的话,市场价格一定会提上去,我们身为厂家,批发价跟着提提很合理吧?只要这批发价能提个一两成,我们的纯利就能突破三百万了。”

梁文峰抹了一把汗,暗道自己合伙人还真是资本家啊,这算盘子打得那叫一个溜!

赵建平恍然大悟,乐呵呵地笑道:“原来是这样,没想到省会几年会推行这个自由议价,咱在电视台打的广告还有这么一个作用,真是赚大发了!”

许承安淡淡地道:“自由议价权在全国也是迟早的事,现在是市场经济的天下了,以后啥都会由市场和消费者来决定。其实粤东省会羊城那边从78年刚改革就开始试行了。”

“羊城不是靠近海边嘛,但是在改开前市民想吃鱼都不是容易的事,因为那会每人每月只有两张鱼票,加起来才能买一斤鱼,就算有钱的市民想吃鱼也买不了。”

“另一方面,因为市场上的鱼需求量不高,政府还把收购价给限死了,导致渔民们也缺乏积极性,懒得出海捕鱼。”

“政府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明明在海边,市民却连鱼都吃不上,渔民也不想捕鱼,这算个什么事?”

“于是,羊城市政府就开放了部分水产市场,对河鲜杂鱼实行产销见面,随行就市,自由议价,于是水产的销量一下子就提上去了,渔民的积极性也高了,当年水产品就提升了一万多吨,第二年又提升了三万多吨!”

“还有我的第一辆拖拉机,那会东方红厂家生产得太多了,卖不出去,还得给乡屯分派任务消化积压的拖拉机。然而偏偏到处都缺运输车,市场上的需求量很大,这就非常矛盾,因为买拖拉机得有‘指标’,有钱有意向的人想买都买不到。”

“这就是计划经济的弊端,有句话叫做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买卖双方自由贸易才能迅速对供需关系做出回应,我们以后挣钱也得遵循市场规律,随机应变,生意才能越做越好!”

趁着这个机会,许承安又和梁文峰赵建平聊了会。

两人都听得连连颔首,对他极为佩服。

许承安那眼光,看得是真的通透,活该他能当上大老板,这些年挣了那么多钱。

不过自己跟着他吃点肉,很是很爽的事。

回家的路上,许承安计算了下。

集散中心这边的分红,自己能拿到一百二十个,加上加工厂那边赚的钱,就超过一百八十个了。

事业已达到巅峰,该铺的路都铺好了,接下来的几年就是收获和躺平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离开沧城前无所事事了,许承安很快就有了新的想法,他打算做些有意义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