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很快吃完。
饭后,打发田翠花和赵月秀帮李巧娘收拾碗筷去厨房后,刘氏看了陆老头一眼。
陆老头轻咳一声,对着其他人开口道:
“你们先别回房,趁着今天有空,咱们商量一下。
去学堂的名额,今天就定下来。”
听到这话,不等别人说什么,已经走到厨房门口的李巧娘,就赶紧说道:
“爹,我们当家的还没回来。
要不,等当家的放旬假,咱们再决定进学名额?”
今天陆老头突然来这么一出,李巧娘还真的有些急。
她和陆正林都属意她们家老二陆仲全去学堂,现在要是按照陆老头说的,该谁去学堂可就说不准了。
李巧娘很清楚,要是陆正林在,陆仲全没准还能得到去学堂的名额。
要不然,自家剩下的三个儿子里,陆仲全这个儿子是最不可能被选中的。
不管是年纪还是聪明劲,陆仲全可都不占优势。
果不其然,她的话音刚落,陆老头就看了她一眼,幽幽道:
“老大不回来也没事,名额给谁,我们自己决定。
前些天,我已经让伯言将启蒙的《三字经》教给了仲全他们三个。
现在,直接让他们挨个背诵。
今天谁背的好,进学的名额就属于谁。”
此话一出,在李巧娘明白,陆仲全没了去学堂的希望时,陆承安没忍住问道:
“爷,我也可以背诵。
要是我背的好,能……”
话还没说完,心里不美的李巧娘,就阴阳怪气的打断道:
“承安,又没人教你,你怎么会背《三字经》?
再说了,咱们家的进学名额,那可是五年前就决定在我们大房选的。
你呢,不如赶紧锻炼一下身子,以后干活也能干快一点。”
李巧娘这话刚说完,二房陆承安一家子,表情都差得很。
这次的进学名额,因为三房的陆钊霖还是个两岁的小娃娃,不在竞争行列。
也就是说,本来可以在大房和二房所有没进学的孩子里,选一个最聪明的去学堂。
可陆承安作为适龄的竞争对手,连参加竞争的资格都没有,心情本来就不美。
现在被李巧娘这么一说,二房谁能高兴?
在李巧娘说完后,陆正田嗤笑一声,对着陆老头道:
“爹,您看,大嫂可是个明白人。
这去学堂的名额,早就被大哥家的三个小子预定了。
我们家的承安,即便再聪明,没投胎到大房也没用。
既然这样,今天您不如就跟大嫂商量谁去学堂吧。
我们二房,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就是,我们啊,还不如让承安早点回房休息。
省的要为大房卖命干活的时候,我们家的承安养不好身子骨。”赵月秀也在一旁讽刺的说。
同样觉得自己留不留下无所谓的陆家老三陆正江,看着陆老头的大黑脸,到嘴边的话没敢说出来。
李巧娘这会在陆老头的低气压下,明白自己刚才随口说出的话有问题,赶紧说道:
“老二,二弟妹,刚才是我说话没注意。
我真的不是那个意思,只是爹让伯言教我们家这三个小子的时候,并没有教承安。
承安又没学过,不用背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