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其他类型>盘点历史意难平,从汉末郭嘉开始> 第76章 ,南阳诸葛亮,见过使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章 ,南阳诸葛亮,见过使君(1 / 1)

【……公元234年,经过三年的与民生息,自觉时日无多的诸葛亮于同年二月开始了他最后一次的北伐。 次月,其人亲率十万大军从斜谷入郿县,时任曹魏大将军,率重兵屯驻于左冯翊下邽县的曹魏谋臣司马懿收到消息,在麾下雍州刺史郭淮的建议下,率军主动南下西进。 并于次月,也就是同年四月中旬,与诸葛亮所率的十万大军会师于渭水以南的五丈原。 同年五月,诸葛亮为让司马懿出战,命人给司马懿送了一套妇人衣服以激其浪战,却被司马懿无视。 无奈,诸葛亮为了避免再次无功而返,开始一边向外有意释放自己病危的消息,一边暗地里在营中挖沟埋油,将自己所屯驻的军营打造成了一个坐在火山上的巨型火炉。 并且在安排妥当后,派大将魏延率精兵五千前往司马懿的大营冲阵,而他本人则暗中率领大军以病危为由撤军南归,试图以此造成自己命不久矣,仓促回撤的假象,以此来引诱司马懿上钩。 而为了彻底骗过司马懿,在挖沟埋油时,他还特意在自己中军大帐外垒了七盏巨型火台。 明面上,这是他用来向天借命的秘术,但暗地里却是其人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故事,与其麾下诸多将帅约定的一种特殊暗号。 他们约定,只要大帐外的七盏巨型烽火台熄灭,那么就意味着计划开始。 果不其然,在他这连番谋划下,与他对战五丈原的司马懿在魏延悍不畏死的冲阵,以及得知那七座巨型烽火台同时熄灭,驻守后方的诸葛亮大军开始慌忙撤军的消息后,误以为诸葛亮真的病死的他不再忍耐,而是率领大军顺着奉命诈降的魏延冲向了诸葛亮所在的营地。 结果等他率军冲入诸葛亮的营盘准备追杀蜀军时,却被早已埋伏在这里的蜀军用火反攻。 几乎一瞬间,随司马懿入蜀营的魏军就在身边火油的灼烧与营外蜀兵的长弓激射下死伤大半,司马懿本人更是被一箭射倒。 只是,就在司马懿躺在地上仓皇等死时,一道道稀稀拉拉的雨声突然从天空落了下来…… 轰隆! 哗哗哗哗——!】 “下,下雨了?”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突然下起了雨!” “丞相不好了,大雨把火都浇灭了,大雨把火都浇灭了啊丞相!!” 光幕抖动,画面变化,先前那名被大胖子扶上车的羽扇老人呆呆的站在淅淅沥沥的大雨中,脸色惨然。 “我北伐十年,六出祁山!今天好不容易把司马懿逼入绝境,可这场大雨……这场大雨……” “岐山整整九个月不曾下雨,今日为何暴雨倾盆呐!这是为何啊!!” “噗!!” “丞相!” “丞相!!” … 【……公元234年,蜀: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诸葛亮壮志未酬,薨于五丈原,享年五十有三。 至此,这位注定要名垂千史的一代名相就此殒落,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因为故主一句话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名臣,专门为他编撰了一句流传青史的箴言: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这句箴言中说的四人,就是蜀汉四大名臣: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兴国能臣刘巴、小郭嘉法正。 这四人,皆是当时在政治、时势、经济、人心等方面独霸一方的佼佼者,其中诸葛亮与庞统更是堪比汉高祖刘邦麾下的张良、陈平。 更有后人称,若此四人皆在,刘备就算没了关羽张飞之流,也有很大可能跟他的老祖宗刘邦那样割据巴蜀,虎啸中原。 可惜…… 天命不假其汉,徒之奈何?】 “……主公,襄阳城外三十里有一片山野名为隆中,其内住着一位当世奇才,主公若能得到他,无异于周工得吕望,汉王得张良啊。” “哦?” “此人才华比君如何?” “主公莫开玩笑,拿我比他,那可真是拿驽马比麒麟,寒鸦比凤凰,此人岂是我这等俗物能相提并论的。” “当真?” “千真万确。” “敢问此人名讳?” “此人姓诸葛,字孔明,因其人住在卧龙岗,所以又号卧龙先生。” … “……汝世受大汉国恩,若是还有半点良心,就该匡君扶国,除贼兴汉。 而汝却贪图官位,助贼篡逆,若汝潜身缩首苟图衣食也就罢了,如今竟然敢来此摇唇鼓舌。 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某还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你,你,你!” “老贼速速退去,杀你,污我刀尔。” “你,你——噗!” … “……其实,我对你并没有仇恨,你的辛劳我也看在眼里,可你千不该万不该举全国之力无休止的北伐,弄的兵疲民乏,内外不宁,长此以往的话,蜀汉要被你榨干了血啊。” “都护此言差矣,蜀所恃者,一为天险,二为汉室正统,因此才能偏安至今,但从古至今又有几个是偏安自强? 据亮所观,古往今来凡偏居一隅者,皆不能久持,要么进取,要么坐亡。 先帝明白此理,才立下了汉贼不两立的誓言,蜀不伐魏,魏必伐蜀啊。” … “……丞相,家父之前总是心事重重,现在成为庶民之后,反倒是开心的很,离开的时候很快乐。” “说实话,我很羡慕令尊,实不相瞒,我也想重归南阳躬耕自老,可是……” “唉……” “我二十七岁出山跟随先帝时曾语家人,待汉室复兴,天下一统,我会再回襄阳。 如今想来,隆中稻田恐怕早已荒芜……” … “……孔明你是聪明人,我且问你,自桓灵以来,天下崩散,生灵涂炭,因此二人死去的人有多少? 天意? 天意早就不在汉了! 你又何苦为了一个承诺非要恢复一个已经灰飞烟灭的朝代?” “我又何尝不知,只是……” “唉……” … “一间茅庐,一把羽扇,一个承诺,一段被后人传颂千年的遗憾。” “这就是三国第一良臣诸葛孔明的一生。” 慢慢的,光幕中的画面定格在了一个面若冠玉,眼神温润的英俊男子身上。 “新野刘备,拜见先生!” “南阳诸葛亮,见过使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