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后。 即大明崇祯十一年六月十日卯时初(凌晨五点),顺天府,紫禁城,皇宫之内,午门之外。 “……哎,都听说了吗,锦衣卫扩招了,原锦衣卫都指挥王国兴直接被升任为总指挥使负责执掌锦衣卫。 而原锦衣卫千户高文采则被陛下提拔成了新的都指挥,与吴孟明、骆养性那两个奸贼分别组建锦衣卫‘北、东、西’镇抚司,专职寻找仙人下落。” “何止呢,本官还听说陛下效昔年景泰帝故事,以原东厂提督、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为主,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司礼太监方正化、高时明、李凤祥、褚宪章、张国元等人为辅,重新在内宫组建了西厂。 此外,还让王德化那个阉贼秘密从各地吸纳人手扩充东厂势力,说是要辅佐锦衣卫寻找仙人下落。” “简直荒谬,仙人何等样人,岂是厂卫那等腌臜阉货能寻觅的? 陛下如此行事,难道就不怕仙人知道了厂卫的恶行而惹怒仙人适得其反吗?” “王大人莫怒,莫怒,厂卫虽然遗祸无穷,但眼下大明这等环境,陛下如此行事也算情有可原。 毕竟强盛如太祖朝都有贼人雇凶行那不轨之事,如今我大明烽烟四起,四海动荡,难保不会有人铤而走险。 届时仙人若有所差池,上天怪罪下来,莫说大明,恐怕整个天下都会受到波及。 那等后果,谁能承担? 谁又敢承担?” “是啊是啊王大人,您就消消气暂且忍耐一番吧,仙人之事,兹事体大,不是我等凡人可以干预的。” “话虽如此,可陛下如此行事,难道就不怕日后再现昔年魏阉之祸吗?” “唉,怕有如何?为大明计,为天下计,为陛下计,我等如今也只能忍耐一二,待仙人现世后再做计较了。” “可……” “张御史此话言之有理,仙人之事兹事体大,我等还是暂且忍一忍,忍一忍吧。 更何况厂卫乃陛下私军,所有内部事宜均陛下一言决之,我等虽然身为朝臣,但也无权插手啊。” “这,唉,事情怎会落得这等地步啊……” “几位大人其实不必如此,厂卫虽祸,但行之有道,只要来日仙人现世,我等想要反制并不难。 眼下真正需要注意的其实是另外一件事。” “另外一件事?” “张主事的意思是……五军都督府?” “没错,厂卫扩充倒也罢了,毕竟寻人稽事是他们的强项,以如今大明之颓势,大肆扩招还算情有可原。 唯独这五军都督府改制,各位可知,陛下日前曾许以北军十万、南军二十万、西军二十万、东军十万,中军十万,共计近七十万兵额,这还不算两万勇卫营。 暂且不说这么做未来五军都督府会不会坐大失控,单说这近百万大军的钱粮就是个大问题!” “!” “这有何难,陛下那夜不是还说了么,粮饷不够,直接让人扮做流贼杀民抢钱即可。 到时候五五分账,这钱不就来了么。 要是本官最近几日没打听错的话,眼下京营内部似乎已经开始按照陛下给的那个小人方法自检夺财了。” “荒唐,简直荒唐至极,与贼合污,劫掠良民,以利诱兵,残害忠良,陛下怎能如此行事! 古往今来二十四部君王事,本官还从未见过如此荒唐的事,他这样做,跟那些劫掠四方无法无天的民贼有什么区别? 难道他就不怕激起民愤天下俱反吗?” “王大人你看你,又激动了不是,这有什么可怕的,届时人家兵强马壮,雄兵百万,谁敢言逆?” “暴君,暴君!此乃祸国殃民的暴君行径,不行,我王铎身为大明礼部右侍郎,不能坐视如此暴君行径败坏朝纲。 一会儿王某要上书奏请陛下废除此祸国殃民之制,若陛下不允,王某就一头撞死在奉天殿上。 诸位同僚,谁敢与本官一起赴死!” “王侍郎高义,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大明百姓,张某人就与侍郎大人一起走一遭!!” “也算我一个!” “还有我!” “同去同去……” 啪! 逐渐高亢的窃窃私语中,一声清脆有力的鞭挞声突然响起。 然后,午门外有些失控的气氛一静,刚刚还挥舞着拳头此起彼伏的附和声瞬间消失无踪。 一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死寂。 下一刻,伴随着一阵令人牙酸的咯吱声,等着上大朝会的众多大明朝臣前方那厚重而又古老的樟木打门缓缓从里面打开。 而后,排队站在午门之外的文武百官们就在宫内禁卫冷冽的凝视中,低头缓步而入。 而在他们前方尽头,一座坐落于夜幕中的红木大殿矗立在高台之上。 透过那让人窒息的高大殿门向内看去,隐约可以看到一个身穿明黄色的人影大刀阔斧的坐在一张闪闪发光的金色座椅上,似乎正在凝视。 而让朝臣们诧异,乃至不解的是,今日的御道两旁站立的不是往日那铠甲鲜明、雄壮魁梧的宫廷禁军,而是一群甲胄不全,衣衫褴褛的乞丐。 一个个目光灼灼的看着他们,看着他们心里发毛。 不由得,低头踱步的文武百官们眉头皱了起来。 片刻后,文武百官依次入殿。 持着一根镶金长鞭站在金台侧方的王德化神情一凝。 啪! “跪~~~” “叩见吾皇!” “一叩首~~~” “愿大明永昌不落,千秋鼎盛,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二叩首~~~” “愿大明四海祥宁,诸贼覆毙,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三叩首~~~” “愿大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啪! “敬恭安~~~” “臣等敬恭安!” “嗯,动作整齐,声音洪亮,表情到位,语气诚恳,朕心甚慰呐,不错不错,真不错。” “……?” 被朱伟光提前通知来开大常朝,按朱伟光提前吩咐的贺词朝见完朱伟光,正准备照着以往习惯起身的崇祯十一年文武大臣们懵了。 错愕的抬头看着金台上笑眯眯的朱伟光,几个准备起身,并已经撅起屁股的朝官更是猝不及防下一个趔趄直接趴在了地上。 这这这,这什么情况? 按照剧本,您不应该回一句‘大明长生,众卿平身’,然后我们顺势叩谢隆恩起身的吗? 这动作整齐,声音洪亮是什么鬼? 不知为何,这一刻,跪在地上面面相觑的明末众文武大臣看着金台御座上那笑盈盈的身影,心里突然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瓜瓤子的,这狗皇帝又在整什么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