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二年五月一日,在朱伟光六十万新丁击溃二百万叛军的辉煌战绩刺激下。 以大明忠勇侯马祥麟为首,宁远团练总兵兼平乱先锋官吴三桂为辅的十万崇祯朝南军,以及中都受降的七万原贺人龙部降军总计十七万余人连夜离开中都凤阳,并于次日凌晨攻入滁州府。 五月三日,滁州府清流关破。 三日晚,滁州城破,滁州府失陷。 同日,在淮安府山阳城驻扎的大明镇海大将军郑成功、大明威通侯秦翼明、通州总兵刘泽清三人率十五万本部水陆大军。 以及原弘光朝淮安府总兵左梦庚麾下三万精锐降军,总计十八万水陆大军南下进入扬州府境内。 五月四日,在淮安府失陷后,弘光朝紧急委派的扬州府总兵陈邦傅率麾下五万应天府京军不战而降,扬州府失陷。 五月六日,郑成功与马祥麟率领的东西两路大军分别从扬州府与滁州府同时向弘光朝朝都应天府发动攻击。 并以破竹之势连克应天府以西的江浦县、以北的高资县、龙潭县等地。 同日,因盘踞在浙江宁波一代的倭寇突然撤离而在宁波府作乱的张献忠突然跨海越过绍兴府进入杭州府地界。 并在进入杭州府后,以水路顺流入钱塘江,一举攻破杭州城,杭州城失陷。 五月八日,张献忠开始在杭州府境内劫掠,杭州府遭劫。 消息传开,应天府戒严,弘光朝京营提督刘承胤急率十五万应天府京营固守大明南都,应天府内民心流散,人人自危。 … 崇祯十二年五月九日,大明应天府皇宫,乾清宫,夜。 此时,看起来憔悴了许多,也瘦了许多的原大明福王,现南朝弘光帝朱由崧披头散发的呆坐在金台御椅上。 他身旁,时任弘光朝皇后,原历史上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攻克洛阳时被迫自缢。 1644年朱由崧即位之后,追封“孝义端仁肃明贞洁熙天诒圣皇后”的李氏红着眼呆呆的看着他,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两人前方左右,则跪着一群宫装妇人,一个个梨花带雨,有的怀中还抱着孩子。 她们每个人身后,分别站着几个神色戚戚的宫娥太监,手中各自端着盘子,盘中有的放着白绫,有的放着盛满酒的酒盅,殿内气氛极其压抑。 “……诸位爱妃,时候不早了,快些上路吧,这一世是本王辜负了你们,来世如果有缘,本王愿意给你们做牛做马来偿还你们这一世的恩……” “陛下!陛下!陛下!!” “?” “陛下,哦不,王爷,您快看谁来了!!!” 正看着眼前梨花带雨的美人们喃喃自语,一名小太监突然从殿外跑了进来。 眉头一皱,下意识就要呵斥,却在抬眼瞬间看到了其身后紧随而入的一道身影,瞳孔一缩。 “唐,唐王族叔?(朱由崧跟朱由检是一辈,但唐王朱聿键从明族谱上算,却跟他们的爷爷万历帝,也就是朱翊钧是同辈,所以按族规,朱由崧跟朱由检一样,都管朱聿键叫族叔,也就是爷爷辈的老叔叔。)” 殿内,奉命前来说和的唐王朱聿键神情复杂的看着他,呵呵一笑。 “福王贤侄,好久不见。” “……” 看着眼前这个笑眯眯,再也看不到往日半点颓废的远亲族兄,朱由崧陷入了失神。 眼前这人他见过。 而且这两年年年见。 因为之前朱由检曾给他们这些凤阳周边的藩王下过一道密旨,逢年过节去中都祭祖的时候,都要去替他拜见一下这位敢无诏起兵勤王的唐王。 理由是看看过的咋样,别饿着。 当然,背地里朱由检什么用意,他们这些藩王都明白,杀鸡儆猴呗。 所以,曾经的他一度以为朱聿键一辈子也就那样了,为此还暗自惋惜过。 可现在…… 这一刻,看着眼前人,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唐王族叔,你这是……出来了?!” “福王贤侄既然已经猜到,又何必明知故问呢?” 心头一颤,朱由崧没有再吭声。 反倒是他面前的朱聿键呵呵一笑,“福王贤侄,敢问之前黄公辅的提议你考虑的如何了?” “?!” 朱由崧一愣,而后脸色一变,“黄公辅是你们的人!” 朱聿键闻言,眼神一沉,“福王贤侄,慎言!” 朱由崧一僵,挣扎片刻,猛地回头看向他身边的嫔妃,“都出去,本王要跟本王的族叔详谈!” 一旁通过谈话已经意识到什么的王妃们闻言,又惊又喜的对着朱由崧躬身行礼后,低着头快步离开了大殿。 好几人临走时对着朱聿键投去了祈求期盼的目光,对此,朱聿键一一点头回礼。 金台上的朱由崧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看向朱聿键的眼神愈加复杂的同时,心里也有了某种决定。 “族叔,陛下真的愿意放过本王?” 片刻后,众女离开,朱由崧拉着朱聿键坐在了一旁的御案边。 朱聿键见状,先是打量了他面前的朱由崧几眼,才幽幽开口:“贤侄,如果我说陛下愿意放过你,你信么?” 朱由崧沉默。 是啊,就算眼前人说自家那个表弟(朱由检年龄比朱由崧小,按规矩应该叫他堂哥)会放过自己,可自己会信么? 敢信么? “看看这个吧。” 这时,他面前的朱聿键递过来了一捐黄布。 朱由崧下意识接过一看,眉头一皱。 “这是?!” “这是由我、桂王(朱由榔,历史上的永历帝)、鲁王(朱以海)等所有大宗的联名作保名单。 我们二十多个亲族一起替你向陛下求了个机会,只要你能在今晚协助我打开城门迎接王师入城。 陛下就允许你在事后带着全家隐姓埋名去海外隐居。 当然,你要是还想折腾,也可以在海外发展。 实不相瞒,宗族中已经有好几个决定想要出去闯一闯了。” “包括你?” “包括我。” 看着手中的联名保证书,朱由崧陷入了沉思。 眼前人虽然不是跟自己一样明目张胆的起兵造反,但按照‘藩王无诏私自起兵勤王者罪同谋反’的祖训,这家伙跟自己其实是一回事,都是皇帝心中的一根刺。 虽然当时情况特殊(崇祯九年的入侵事件),眼前人有正当理由,但意义却差不多,这也是当年此人在事后被废黜王爵囚禁在凤阳的原因。 眼下,此人却被朱由检派来亲自说降,恐怕是朱由检有借眼前人这个‘前车之鉴’来隐喻自己的心思。 当然,也有可能是眼前人在骗自己,或者朱由检连眼前人也骗了,想借这个机会一网打尽。 不过目前看来,这个可能不大,否则没必要搞这一张联名单。 毕竟一旦事后反悔,这张名单泄露出去,大明各地藩王可就真的成了反王了。 随着思绪的扩散,本就坐困愁城准备一死了之的朱由崧心里有了一丝别样的想法。 要不……信他一回? “唐王族叔,本王能问你一个问题么?” “说。” “为什么?” “?” “陛下为什么会对我网开一面?只是因为我们都是神宗皇帝(万历小胖子)的直系血荫吗?” 略显诧异的看着眼前这个表情复杂的大胖侄子,良久,朱聿键才幽幽道: “他说:大明现在死的人已经够多了,能少死几个就少死几个吧。” “?” 朱由崧一愣。 “他亲口说的?” “嗯,一字不差。” 朱由崧默然。 良久。 “好,我信你,说吧,想让我怎么做。” “很简单,今天晚上带着你的亲信跟我一起去开门。” “没问题,哪座门?南门?”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意味深长的看着眼前语意未尽的远房老叔叔,朱由崧识趣的没再追问。 慢慢的,大殿内的气氛陷入了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