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57章 朱元璋:汉明帝对官员太苛刻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章 朱元璋:汉明帝对官员太苛刻了。(1 / 1)

第57章 朱元璋:汉明帝对官员太苛刻了。 天幕上, 一道道万紫千红的瑞气在空中凝结, 随后四个大字悬于天野之上, 放着霞光,照耀四方。 『明章之治』 随后,“明”字逐渐越发明亮? …… 大秦, 一身玄袍的嬴政背负双手看着天幕。 一开始他心里甚为嫉妒,甚至嫉妒的都快要疯了! 怎么他刘邦的后代就这么优秀! 但看到这个明章之治四个字后,他突然悟了! 刘邦开国后有文景之治,刘秀开国后又来一个明章之治。 这说明其中是有一段规则可以运用的。 既然有规则,那就摸透这个规则就好了。 法家最不怕的就是按图索骥! 而至于是什么规则,他心里也有了三分明悟。 不用说!跟黄老离不开关系! 至于所谓的儒家…… 嬴政看了这么久的天幕也品出了几分滋味。 他汉家的这个“儒”好像不是他印象里的那个“儒” 孔子在鲁国当司寇时的政举,和他的弟子为官时的举措,他是知道的。 虽然不认同儒家的举措,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确都不是什么热爱名利之人。 可这些汉儒似乎不是如此…… …… 【刘庄,刘秀第四子,母为阴丽华。因为十岁就能通读《春秋》,所以光武帝对他的才能很惊奇。】 【公元39年,封东海公。】 【公元41年,晋爵为东海王。】 【公元43年,立为皇太子,拜博士桓荣为师,学通《尚书》】 【公元年57年二月,光武帝去世,太子刘庄继位称帝,改年号为“永平”,是为汉明帝。】 …… 大汉·武帝时期 “谥号为明吗?” “照临四方曰明,思虑果远曰明,保民耆艾曰明。” 刘彻摸着下巴念叨着。 “看来这小子干的很好啊。” …… 【同年四月,刘庄下诏赐天下男子爵位,每人两级。三老、孝悌、力田每人三级。爵过八级,可以移授予子或同母兄弟、同母兄弟的儿子。】 【无户口的流民想自归首的,每人一级。鳏、寡、孤、独、患绝症的,每人发粟十斛。】 …… 大汉·宣帝时期 “看来刘秀的确是培养出一位好皇帝。” 刘病已抱着许平君,言带笑意。 “哦?病已为什么这么说?” 许平君依偎在刘病已的怀里,仰头看着他,眼睛一眨一眨的询问道。 刘病已低头吻了一下许平君的眼睛,柔声说道。 “这是位明智之君,继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天下,让天下万民都得利。” “要知道……” 刘病已抬头看着天幕。 “爵位是可以保命的。” 许平君有点听不懂。 看着许平君一脸迷茫的样子,刘病已笑了笑,也没在说什么,只是继续看着。 …… 【公元57年七月,刘庄大封群臣,大赦天下,而大赦天下前犯罪被捕的,一律免刑。】 【大赦前,边境平民遭乱成为内郡人妻子的,是否遣回边境,完全听她们自己的意愿。】 【刘庄登基后,继续奉行光武帝在位时期为巩固统治而推行的各项政策。】 【兴办教育,去太学辟雍给太学子讲经,培养人才。】 【对待宗室宽宏大量,哪怕是明确造反的兄弟也只是流放。】 …… {说的就是你!山阳王刘荆!} {做为刘庄的亲弟弟,刘荆真是一言难尽。} {三次谋反,第一次,史书上说“汉显宗以刘荆母弟,秘其事,遣刘荆出止河南宫。”也就是说刘庄亲自把这件事压了下来,非核心大臣或事件相关者可能压根不知道这事儿。} {刘荆第二次想着动手时,刘庄就给他封了个广陵王,广陵是在扬州一带啊。} {结果第三次“想”造反暴露后,自己吓自己,自杀了,史书说“帝怜伤之,赐谥曰思王。”刘庄的悲伤应该是真的。刘荆自杀,史书说他最宠的是他最小的弟弟。} {皇帝家有这种兄弟情谊,实属难得。造反之事,你啥也不做被怀疑了也是死啊!是吧,刘长!} {汉文帝:丢你蕾姆!} …… 【汉明帝对百姓温柔,对宗室安抚,但对依仗权势,作威作福的外戚和大臣则是严加惩处。】 【公元59年,因护羌校尉窦林犯欺君之罪,刘庄开始打击外戚。】 【汉明帝一朝,没有一个外戚能坐于高位上,哪怕是坐上去了,刘庄也会想办法弄死他。】 【对于外戚这件事,刘庄是真的一点都不容忍。】 ……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洛阳·北宫·德宣殿 “你站住!你给朕站住!” 一身常服的刘庄正举着一根棍棒四处追撵着某位官员。 殿内的一众内侍一脸焦急,想向前拦着又不敢拦。 大殿一阵的鸡飞狗跳。 被刘庄撵的急了的官员,突然冲着刘庄休息的床榻跑去,一头钻到床底下,不肯露头。 刘庄看着钻到床底下的官员,一阵气急。 一手叉腰,一手挥舞着半人高的棍棒冲着床榻大喊着: “药崧!你给朕从床底下出来!” 听到刘庄的大喊,床底下传出一道闷闷的声音。 “人家天子都那么庄重严肃,诸侯也都恭敬端庄,从未没听说过有人君亲自来打郎官的!” 听到药崧的话,刘庄愣了一下。 随后扔掉棍子,气乐了。 …… 【对外戚不留手,刘庄对大臣的过失也很严苛】 【当时,刘庄监听百官的耳目遍布天下,一旦有官员犯错,就要被施以鞭刑。】 【如此做的原因,就是避免官吏苛刻百姓。】 【而要是官员犯错时刘庄正好在身边,那他就直接自己动手了。】 【据说当时有一位名叫药崧的郎官做错了事,刘庄直接提着棍棒打向药崧,药崧为了避免挨打躲进了刘庄的床榻底下。】 【随后说出“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 【让刘庄哭笑不得。】 …… 大汉·未央宫 “哈哈!这小子一点也不端着!有乃公的风范!” 坐在上首的刘邦抚须大笑,然后笑着笑着就没声了。 偷偷瞥了一眼身边板着脸的吕雉,刘邦感觉甚是无趣。 …… 大明·坤宁宫 div ss="contentadv"gt “正所谓,人主不以独见为明,而以兼听为聪。” 朱元璋背负双手摇头晃脑的点评着。 “汉明帝通于人情,明于是非,聪明得其正!” “就是对官员太过苛察了!当上位的苛察这当官员就会急迫急躁,汉明帝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听到朱元璋这话,马皇后惊愕的瞪大了眼睛。 眼睛偷偷瞄着马皇后,看着马皇后那惊讶的样子,朱元璋暗自偷乐。 ‘哼!这一下被咱震住了吧?’ “重八你烧糊涂了?” 马皇后把手放到朱元璋头上,惊讶的询问着。 “去!你这什么话!什么叫咱烧糊涂了!” 朱元璋拨开马皇后的手,一脸不乐意的说道。 “你没烧糊涂,那说什么癔话?” 马皇后瞪着眼睛,一脸“惊愕”的反问。 “嘿!咱今天就要跟你掰扯掰扯了!” 朱元璋气笑了,捋了捋袖子坐下,看着马皇后说道。 “汉明帝对官员苛察那都写进史书里了!这你不能否认吧?” 马皇后双手插在袖口里。 “我没否认啊?” “那你说咱烧糊涂了!” “关键是……你不跟汉明帝一样苛察吗?” “咱跟……” 朱元璋差点一口气没缓上来。 “不,你跟汉明帝不一样。” 马皇后话头一收,朱元璋的脸色稍微好了点。 “人家汉明帝看到官员熬夜还赐早食晚宴,被褥床垫,还有内侍服侍。你手下那些可没这待遇。” “你!哼!不跟你说了!咱找标儿去!” 朱元璋气的站起身指着马皇后,又再次坐下,又再度站起。 然后一挥衣袖,撂下一句就往外走。 “你回来!标儿正忙着呢,你打扰他干什么?” 马皇后一拍桌子,怒喝道。 一只脚都迈出殿门的朱元璋又把脚收了回来。 “咱…咱就是去看看能不能帮点什么忙。” 朱元璋梗着脖子嘴硬着。 “哼,帮忙?你的帮忙就是给标儿加担子是吧?他一天都忙的脚打后脑勺了!过来!” 朱元璋一步二扭的走了过去。 “坐下!” 随着马皇后的大喝,朱元璋老老实实的坐回原位。 “噗!” 看着朱元璋那别扭的样子,马皇后没忍住笑出声来。 “嘿嘿!妹子笑了,笑了就是没事了!” 朱元璋看到马皇后笑了,也贴了过去。 …… 【公元60年二月,刘庄再次赏赐天下男子爵位,每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每人三级。无户口的流民想自归首的,每人一级。鳏、寡、孤、独、患绝症,穷得无法生存的,每人发粟五斛。】 【三月,刘庄命人把开国功臣的画像依排位高低按次序挂在南宫云台殿上以示奖励,并供后人瞻仰,是为云台二十八将。】 【公元64年正月,太后阴丽华崩逝,谥号光烈】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回到大殿安稳坐下的刘秀不由一愣。 但又想起金乌给的东西,心安下来。 ……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南宫·却非殿 刘庄坐在上首向殿内大臣询问道: “自太后崩逝,朕日夜以泪洗面,梦中总能看见太后的容颜。慎子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外如是。” “但昨日,朕突然梦到一个身形高约丈许的金人在宫殿中飞来飞去,头上有一圈如日月般的光辉,朕正准备上去询问,梦却突然醒了。 “诸位爱卿可有人能为朕解惑?这是何等渊源?又是何意?” 听到皇帝的问话,殿内的众位大臣面面相觑,沉默不语。 突然,一位儒雅的大臣手持笏板出列道: “禀陛下,在遥远的西域身毒,他们信仰的神叫佛。身高丈许,通体金色,头上有光晕。” “当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讨伐匈奴,俘虏匈奴浑邪王诸部时,据说从匈奴人那里缴获的战利品中就有从身毒流入匈奴的金人佛像。据说这个佛像高丈余,曾被安放在甘泉宫。” 刘庄略有兴趣,询问道: “哦?那傅爱卿,这佛有何异处?做何职责?” “这……臣不知。” …… 【汉哀帝时期,佛教在上层社会已经有所传播。而楚王刘英就是佛教信徒,他在自己的楚国封地建了不少供奉佛像的建筑。】 【但当时只有口授的佛经,至于派别、教义、礼仪、法度什么的,统统没有。】 【也没人知道佛是谁,佛在哪,他是干什么。】 【公元64年,刘庄派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十余人出使天竺。】 【公元67年,蔡愔等人与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抵达洛阳。随他们一同到来的,还有一匹驮着佛经的白马。】 【刘庄见到佛像觉得与他梦中所见的极为相似,于是在洛阳城西边的雍门外建了华夏历史上的第一座寺庙“白马寺”,供两位高僧居住翻译出第一本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 …… {这是第一次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吧?} {这位傅大人算是推动了历史了?} {北传佛教的伯乐了属于是。} {也不知道他们翻过了几座山,又过了几条河,一路上的妖魔鬼怪它多不多(滑稽)} {糟了!脑袋里出旋律了!} {你这问错人了,得问玄奘大师!} …… 【公元65年,刘庄下诏,群臣可以畅所欲言,批评政事,不需忌讳。对群臣的批评尽皆兼听。】 【公元66年,刘庄规定对去地方任职的官吏进行严格的考察和黜陟,每年进行一次。】 【在选官用人上,刘庄为了杜绝外戚的壮大,杜绝一切外戚宗室的请托。当时他的妹妹馆陶公主为儿子求一郎官,被刘庄直接回绝。】 【汉明帝在位期间,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徭役,减轻刑罚。命官吏治理虫害鼓励农桑,把公田赐与和赋与贫民。】 【并且数次加爵于百姓,推出各种以爵抵罪。】 【汉明帝还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其中最大的工程是治理黄河。】 【西汉末年以来,黄河年久失修,为患益甚,“兖、豫百姓怨叹”。刘秀曾想过治理黄河,但天下初定根本没钱。直到刘庄】 【公元69年夏四月,刘庄令水利专家王景和王吴率兵卒数十万人治水。从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每十里立一水门,让水流回旋灌注,无溃漏之患,从而黄河八百年再无泛滥之景。】 朱元璋真的说过汉明帝对官员太苛察了这句话。 咱也不知道他是基于什么立场说的这话。 另外就是,这章其实写不是很满意,因为汉明帝真的是个很好的皇帝,可以说他在仁政这方面是可以跟汉文帝掰腕子的。 但可惜,作者文笔不行,受限题材也不能过于描写太多。 因为刘秀那一节订阅血崩啊! 说句题外话,神仙带光圈这事就是佛教传进来的,而佛教的佛像带光圈是从犍陀罗造像那传来的,而犍陀罗造像是从古希腊那边传来的。 奇妙的古文明交流达成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