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是宋太宗六世孙,宋孝宗是宋太祖七世孙,这两叔侄就血缘关系来说,早已超出五服。】 【而宋高宗传位孝宗,原因有四。】 【一是高宗丧失生育能力。】 【二是高宗在南方无近亲的同时,完颜亮在北方大杀宋朝宗室男子,太宗一系断了香火。】 …… 大汉。 刘邦盘膝而坐,双手向后伸展撑着床榻。 “到头来混了个绝嗣的下场。” 吕雉冷哼一声。 “他当初阴私夺位可曾想到这天。” …… 炎汉·灵帝时期 “这说明了多生子嗣的重要性啊!” 刘宏感叹一声。 “朕决定了!” “朕要效仿中山靖王!” 底下群臣面面相觑。 也行吧,只要皇帝不搞事,爱生多少生多少吧。 没准几百年后又有刘氏宗亲拨乱反正呢。 他们对刘氏子有莫名的信心。 反正自始皇帝盘到宋高宗,还没哪个帝系的整体质量超过刘氏子呢。 天命啊…… …… 大宋·太宗时期 “赵佶!赵桓!” 声如泣血啊! 赵匡义跪地而捶,痛苦流涕。 “耻辱啊!” 自魏晋以来,帝系绝嗣也不是没有过。 但像这般耻辱的绝嗣前所未有! …… 大明。 朱元璋挠了挠头。 绝嗣? 宋英宗一系的本家濮王系,不是保留下来了吗? …… 【三是南宋初年,兵荒马乱,伪称徽宗之子以相号召的事不断发生。】 【四是人们普遍要求立太祖后人为太子。】 【宋朝皇位从真宗到高宗,一直是由太宗子孙占据,而结果也显而易见,无子无亲的宋高宗顺水推舟的顺应民意。】 【宋高宗、孝宗父子虽非亲骨肉,关系却颇融洽。宋高宗死后,宋孝宗也没弄出什么濮议之事来。】 【公元1162年六月,举行禅位仪式,宋高宗以太上皇移居德寿宫。在禅位仪式上,高宗接见群臣时说了一句出自内心的自我评价:“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赖卿等掩覆。”】 …… {唉,这样的局面还是让他当了三十六年的皇帝。} {舒适安稳过,流离颠簸过,多亏了那些主战派中有勇有谋的将士和爱国敢战的士兵以及义军。然而这些将士和士兵义军百姓却一直处于流离颠沛的境况。} {让一个听命自己的继承人早点替代自己处理朝政,既省得自己政事烦心,又能够进一步换取他的知恩图报,自己既可以安享尊荣,又可以在适当时候以太上皇身份左右大局,禅让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 大唐。 “这算盘打得真好啊。” “来不及为宋高宗的退位而感到高兴。” “下一个登临大宝的是太祖子嗣孝宗!” “孝宗啊。” 李渊意有所感。 “孝啊。” “二郎,你会写孝字吗?” “阿耶忘了孝字怎么写了。” 李世民额头青筋跳动。 李建成幸灾乐祸的喝着茶。 …… 大宋·神宗时期 “丢人啊……” 赵顼感觉自己十分疲惫。 上面老的让人戳脊梁骨。 “也就煦儿能稍缓我心。” …… 【宋孝宗是南宋最想有所作为的君主,也是南宋唯一志在恢复的君主。】 【即位第二個月,他就正式为岳飞冤案彻底平反,追复岳飞官爵,给岳飞加谥号武穆,将其遗骨改葬于杭州西湖畔栖霞岭南麓。】 【后来又在北山智果院修建岳王庙,大殿正门上悬“心昭日月”巨匾。】 【同时对被秦桧构陷的其他冤案也进一步作出处理,李光、赵鼎等去世的受害者,都恢复名誉,抚恤子孙。】 【张浚、胡铨、辛次膺等健在者都受到重用。】 【他继续任用高宗末年那些坚持抗金、政绩卓著的大臣,陈康伯、虞允文、张焘等都成为新班底的核心。】 …… {岳飞配得上这四个字。以赤子之心报国,“心昭日月”} {如今岳王庙高悬的“心昭天日”牌匾应为1979年叶帅手书} {有一天去杭州一定会先去岳飞墓!} …… 南宋·高宗时期 剩下的大臣的看着天幕里的一切。 又看了看死而复生的岳飞。 “岳少保?您看这……” 殿前后军将领施全出言问向岳飞。 岳飞看着“心昭日月”四字晃了一下神,随后摇了摇头道: “还是请当今皇后定夺吧。” 话音刚落,门外的一名黄衣寺人趋步进来。 “岳少保,奉皇后娘娘旨意,请岳少保权知军国事。” “安定天下。” 殿内的一群人精立刻明白了。 皇后这是早就让人等着呢。 而早不说晚不说,偏偏这时说…… 岳飞却面无异色,只是躬身答道: “臣领旨。” 随后看向诸位大臣,沉着冷静道: “诸公,那我等就先请建国公……” “咳……” 一位大臣清咳一声,随即贴过身来小声道: “建国公已进封普安郡王,出宫居住了。” 岳飞恍惚了一下,随即又收拢心神。 “请普安郡王……灵前即位。” 至于法理什么的,绍兴二年被育于宫中的他还是不缺的。 …… 【金国南侵以后,迫于舆论与形势,宋高宗重新起用废黜近二十年的主战派代表张浚,让他出判建康府,但决不让他干扰自己的乞和路线。】 【宋孝宗一即位,就召他入京,共商恢复大计,任命他为江淮宣抚使。】 【宋高宗很不以为然,他对孝宗说:“毋信张浚虚名,将来必误大计,他专把国家名器财物作人情!”】 【对宋孝宗的恢复大业也泼冷水道:“大哥,等我百岁以后,你再筹划这事罢!”】 【宋孝宗起用张浚、准备抗金的决心已定,向朝臣公开说:“朕倚魏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夺!”】 【公元1163年正月,宋孝宗任命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史浩升为右相】 …… 天幕上。 大庆殿 年岁不小的新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张浚。 须发已白的张浚与御阶前躬身长言道: “金人逢秋必为边境之患,我等当乘其未发之时攻之!” “臣请陛下移驾建康,激愤民心,鼓舞兵将。” 皇帝看着垂垂老矣的大将,起身而立。 缓步下阶,扶起张浚道: “张公,公既锐意恢复,朕难道就会独甘偷安吗?” 张浚身体一顿,瞬间红了眼眶。 “臣……谢陛下!” …… 【史浩是孝宗潜邸老师,有从龙之功还是孝宗智囊,因此很受重用。】 【但在对金问题上,他却是个安于现状的主和派,对孝宗锐意北伐始终持反对态度。】 【当时,西线吴璘在金国南侵时不仅成功抵挡了金军的攻势,还攻占了原所属北宋的十六个州军,收复失地之广前所未有。】 【但史浩却以孤军深入为理由,让孝宗下诏命令吴璘退兵保蜀。】 【不仅使这些州郡得而复失,而且使撤退的宋军在金军的反攻下伤亡二万余人。】 【孝宗知道真相后大呼“史浩误我”,再授权吴璘得以自行决定进退,但已机会难再了。】 【在东线,史浩也主张放弃两淮,固守江南,因张浚抵制,才未实行。】 …… 大唐·武宗时期 李炎啧啧称奇。 “一面为岳飞平反昭雪,另一面又做出与当年宋高宗同样的事……” “有所作为之君都这样了,后面又是些什么妖魔鬼怪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 后周·世宗时期 郭荣脸色复杂。 手握重兵的大将闻诏既回。 这说明节度使这种东西不会再存在了。 但这种不能已前线之事为重只听后方金口的模式,危害也不小啊。 …… 大宋。 赵匡胤这心啊,一会上一会下的! “这孩子!” 他怎么这么容易轻信别人啊! “这些狗日的大臣!都该杀!” 赵匡义张了张嘴,又闭上了。 他觉得此时不是北伐的时机。 应该先休养生息再徐徐图之。 但这话他不敢说,不然免不了一顿毒打。 …… 【公元1163年,金世宗立足已稳,派仆散忠义为都元帅坐镇开封,统一指挥黄河以南的各路金军,对南宋实行以战压和的政策。】 【在这种态势下,张浚主张孝宗北上建康督战,下诏出师北伐。】 【与宋高宗相比,宋孝宗恢复中原的决心是比较大的,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张浚。】 【决定出师渡淮,北伐收复中原。】 【公元1163年四月,为了防止主和派的反对,宋孝宗绕过三省与枢密院,直接向张浚和诸将下达北伐的诏令。】 【宋高宗闻讯,急召孝宗企图迫使他收回成命,孝宗沉默不语表示拒绝。】 【史浩因宰相不得与闻出兵大事愤而辞相,孝宗同意他出知绍兴府。】 【由于当时金兵重兵屯于虹县与灵璧,进攻这两处据点便成为北伐的首要目标。】 【时任淮西招抚使的李显忠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充当先锋。】 【建康都统邵宏渊献上攻取虹县、灵璧二城之策。】 【张浚接到北伐诏令后,星夜赶回建康,调兵八万,号称二十万。一路由李显忠率领取灵璧,一路由邵宏渊指挥攻虹县】 【五月,众人翘首以盼的北伐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