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怀帝时期 诸葛亮一阵恍惚。 北伐成功了。 多少年了? 原来北伐,是能成功的! “稳扎稳打,渐次推进。” 诸葛亮喃喃自语着。 “先夺取山东、河南,控制潼关,堵住甘陕方面元军自西向东的通道。” “等到中原形势明朗之后,元都将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这时,是围而攻之的最好时机。” “下一步……” 他眼前一亮。 “不再继续向北挺进,而是掉转进攻方向,一路向西,拿下关陇之地!” 刘禅有点害怕。 相父,你眼睛冒光你知不知晓啊? “陛下。” 被吓一跳的刘禅连忙应答。 诸葛亮满脸认真道: “陛下,你该习武了。” 刘禅:?! …… 东吴。 一直钻研《武穆遗书》的孙权高兴的在殿内来回踱步。 “朕怎么没想到?” “朕怎么就没想到!” “朕在江东遥望北方,这朱元璋跟朕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孙权站定脚步,红着眼睛。 “撤其屏障,毁其樊墙,扼其门槛!” “至于内部不安……” 一双碧眼满是笑意。 “那俩家也不安生啊。” “时间在我,优势在我!” …… 北伐成功了?! “召群臣入宫议事!议事!” 还愁北伐呢。 不急,优势在我! …… “朕想……” 吏部尚书江湛直接一口回绝。 “不,陛下你不想!” 皇帝还想试一试。 “檀道济还能复生吗?” 皇帝不说话。 …… 只感觉恍如昨世。 “燕云……收回来了?” “燕云,收回来了!” “哈哈哈哈!” “呜呜呜呜,燕云…是能收回来的…” 赵祯握着手里的天星。 朕要长命百岁…… 朕要收复燕云! 岳飞,朕是等不了你。 只能培养宗泽了。 …… “没有什么人是战胜不了的。” “辽人如此,金人如此,元人亦是如此!” “路是艰难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鹏举,朕有信心了!” 岳飞擦了擦眼角,视线从天上收回。 “臣,鞠躬尽瘁!” …… “拨乱反正,就在今朝!” …… {真就摧拉枯朽。} {当时元朝廷最为依仗的就是兵马大元帅扩廓帖木儿,也就是史书上记载的王保保} {但是元朝的大势已去,各地的将领听宣不听调} {王保保根本调动不了像李思齐、张良弼这些手握重兵的地方军阀,所以就将讨伐朱元璋的事情搁置了。} {而且,元顺帝还干了一件思路诡谲的事。} {因为各地将领不服从王保保的将令,所以王保保不打朱元璋了,先去攘内了。} {元军内乱,元顺帝站出来拉架说你们谁都别争了,以后自顾自己的地盘就行了。} {然后王保保不干了,兵马大元帅是你封的,揍这些不听话的人不是为了你吗?} {然后就撂挑子不干了} {元顺帝心想我可以阴你,但是你因为我阴你就生气闹分手,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于是下令告知元军说王保保是叛徒,元朝的将领不论是谁都能瓜分王保保的地盘。} {好了,这一下不仅是王保保的政敌,就算是王保保手下的人都乐了。} {大敌当前却沉迷于抢地盘,纷纷去瓜分王保保占据的河南,弄得王保保只能跑到了山西避难。} {元顺帝算是成功把自己唯一的忠臣给赶跑了。} {所以徐达、常遇春等人就屯兵在山东临清,沿着大运河一路由河北直奔大都} 大蒙古国。 成吉思汗把玩着手中金刀。 “说说吧,你们什么想法。” 窝阔台看了看那两个兄弟,一个个低头不语。 “额赤格,灭了金国算了。” “至于那南宋……” 他犹豫了一下,在铁木真平静却充满压力的眼神中道: “也许有些问题。” “西征都没伤亡出那么大的代价。” “更别提那什么元朝。” 他瞥了一眼拖雷。 “哪还有蒙古勇士的样子,然而像软弱的夏、金。” 铁木真看了一眼窝阔台,又看向其余人。 “你们也这么想?” 拖雷几人依然不说话。 铁木真缓缓闭上眼睛。 “趁他病,要他命。” …… 【徐达拿下大都的消息传到应天时,朱元璋立即下诏】 【改应天为南京、汴梁为北京、临濠为中京、大都为北平。】 【元大都虽下,但元顺帝在上都开平依然可以发号施令,元军实力依然强大完整。】 【徐达、常遇春移师进取山西、陕西】 【公元1368年九月,朱元璋命常遇春进攻保定和真定】 …… 天幕上。 头戴圆檐铁帽,一身精铁战甲。 威势赫赫的将军领着勇猛的战士自太原一路南下。 【西征军从河北进入山西南部,王保保以兵来争泽州,大败西征军】 【又乘北平空虚,亲出雁门关偷袭。】 【徐达得到情报,也不回救,径率大军直捣王保保的根本太原。】 【王保保进军才到半路,回军援救,半夜被袭,不知所措,以十八骑北走,山西平。】 【公元1369三月,西征军入奉元路(西安),李思齐逃奔凤翔又奔临洮】 【大军进逼,势穷力竭,只好投降。】 【元军又乘虚攻通州,北平无重兵,常遇春、李文忠率步骑九万还救,直捣元上都开平】 【元顺帝北逃沙漠。】 …… 天幕上。 金碧辉煌的宝殿内鸦雀无声。 “唉……” 朱元璋疲惫的合上双眼。 纸张自指尖滑落。 一瞬间,周身似乎陷入一片空白。 年轻的将军骑着他的那匹高头大马迎面而来。 刚毅果决的表情如石头般坚硬。 他想拦住去路,却无法做到。 只能看着那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将军从他身边风驰电掣般地驰过。 他目送着。 那飞扬的征袍像一面旗帜。 最后消失于马踏黄沙的梦境之中。 …… 【公元1369年七月七日,大将常遇春在回应天的路上得了卸甲风,暴亡。】 【而这一天,身居南京奉天殿的朱元璋才刚刚接到开平大捷的消息。】 …… {北伐对于朱元璋最惨痛的损失,无疑是常遇春的暴亡。} {一个天生的将才,马蹄过处没有踏不平的高墙壕沟,这一次同样没费多少周折就夺取了开平。} {可以想象,他怀揣着满满的豪情壮志踏上了返京的旅途} {身后拖着的是几万俘虏和大量缴获得来的财物,一路浩浩荡荡。} {当队伍行至柳河川时,他感觉浑身燥热,便下马卸去身上铠甲,准备歇息片刻再继续赶路。} {这一歇下来不要紧,竟全身疼痛难忍。} {随军郎中在一番诊断之下,也不明病因,匆忙之中,只能临时杜撰一个病名,曰:卸甲风。}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很明白这种心情。 当初他听天幕说子胥暴亡时,自己也惊怒的无以复加。 但此时更关键的是这卸甲风。 “以后,不准卸甲吹风!” 霍去病越来越感觉这皇帝不像皇帝,像爹。 刘彻如此担忧也是觉得可能子胥就是得了卸甲风。 “听见没有!” 霍去病无奈笑着。 “臣领命。” …… 大明。 朱元璋看着天幕,似回忆,又似倾诉。 “如果没有伯仁的出现,也就没有咱享受四方臣服、君临天下之日。” “那一天,双方攻防进入生死存亡之际。” “咱的座船突然发生搁浅,进退不得。” “张定边率船队来围攻。” “伯仁好像是从天而降一般,一射伤张定边。” “又用自己的战船撞击咱的座船,使咱脱离浅滩。” “陈友谅的覆灭,伯仁功劳大矣……” 他捂着眼睛,带着几分鼻音。 “这么彪悍的一人,怎么也说没就没了。” 马皇后目含柔色,紧紧握着他的手。 …… 【常遇春暴卒,其甥李文忠领兵会合大军并力西征,大败围攻大同的元军】 【大胜,陕西平定】 【元顺帝打消了南下反攻的念头,定下心,重新回到他祖宗时幕天席地,跟水草转徙的生活】 【公元1370年正月,朱元璋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出兵进攻北元】 【公元1370年三月,元顺帝病逝,其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 【同时,明军三路皆胜,爱猷识理达腊逃到漠北,其子买的里八剌等被俘。】 【公元1372年,朱元璋动员全部力量,对漠北北元实施精准打击。】 【徐达率领十五万刚刚完成训练的骑兵,从甘肃玉门关向西北跨越戈壁沙漠,直趋北元政府的中心——哈拉和林。】 【王保保负责哈拉和林的安全保卫,徐达的部将前锋蓝玉最先和王保保的巡军交火,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大胜。】 【但很快,两方主力骑兵相遇了。】 【王保保虽多次败在徐达手下,但这一次,他一雪前耻,把徐达打得灰头土脸】 【北伐以失败告终。】 【1372年的北伐失利,也让朱元璋搁置了赶尽杀绝的念头。】 【他发现如同千百年来中原政权对游牧政权无计可施一样,他对游牧政权也没什么好办法。】 【于是,他开始把精力从外转向内,开启了“洪武之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