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太晚了在宿舍里住,廖小凤甚至会派江潮来给她们送饭。 江家人又不傻,江独照这种种变化,都是在遇到林幽篁之后才出现的,这份恩得记。 别说,这种待遇还挺让人羡慕的,甚至在高三(16)班掀起了一股奇怪的攀比热潮,人人都开始往教室里带饭盒,不过没多久就被老姚叫停了。 老姚讲究的是一张一弛。 意思是学生们松弛的时候,他要给她们绷紧了皮,等学生们紧张起来了,他又要负责让他们放松下来。 越是接近高考,他就越是像一只勤勤恳恳的牧羊犬,定时定点地出现在教室,将同学们驱逐到外面去。这要是连饭也在教室吃,还有活动的时间嘛? 在这样的备考氛围之中,时间飞快过去,转眼就到了六月。 …… 迎接六月的是一场大雨。 接下来的几天,始终是阴雨绵绵,就算偶尔雨停了,天也很难晴朗起来。 雨季到了。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这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好事是这个时节天气已经开始转热,但雨一下,小城的气温就维持在最凉爽宜人的状态,早晚甚至可以加一件外套,完全不用担心会因为太热或太冷而影响发挥。 坏事是下雨容易影响道路交通,会让人情绪低落,万一不小心淋了雨,还有可能生病。 所以一开始下雨,经验丰富的学校就立刻宣布停课,让学生们待在家里。反正也只剩下几天时间,按照惯例都是用来给学生们舒缓心情的,老师们还有别的事情要忙呢。 况且该讲的内容也都讲完了,到学校来也是做题。 当然,也有些学生会主动到学校来自习,老师们也不阻拦。 有人需要考前放松,有人需要保持手感,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经验来就好。 江独照久违地翻出了她的照相机。 “你送给我的胶卷还剩很多呢。”她跟林幽篁说,“趁这几天把它们用完,怎么样?” 说这话的时候,她将照相机放在眼前,闭上一只眼睛,从镜头的取景框里看着对面的人。有一个问题,江独照没有问,但是她觉得答案其实是很明显的。 上了大学之后,林幽篁还会回到这座小城吗? 她跟这座城市唯一的联系就是学校,连房子都是租的,租期也只到这个月为止。现在毕业了,就没有再回来的理由了。 所以,在那之前,江独照想留下更多属于林幽篁的痕迹。 不只是脑海中的记忆,更是将来可以反复翻阅的照片。这样,即使林幽篁不再回来,她和这座城市的联系似乎也没有完全断掉。 两人带着伞出了门——这个季节是这样的,即使暂时没有下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下起来,随身带伞非常有必要。 没有走远,毕竟林幽篁对这座城市并不算很熟悉,经常活动的只有学校附近这一片。 这里她们已经拍过很多次了,但每一次都能捕捉到新的景色。尤其是抱着“最后一次”的念头,更是什么都想拍。 走到某个路口时,林幽篁忽然说,“对了,你总是去买烧饼的那家店,是在河边吗?我好像还没有去过。”每次都是江独照起早了,就骑车过去排队,把烧饼带回来给她。 这是少数廖小凤允许江独照出门去买的早餐,毕竟偶尔才吃一次,而且味道确实比别家都好。 “你想去看看吗?”江独照问她。 林幽篁点头,于是两人就转过路口,穿过长长的主街道,绕到城市另一边,又沿着河岸走了一阵,才在一座没有任何标志,也完全不起眼的水泥桥边,找到了这家同样没有招牌的小店。 旧的门脸,里面的一切家具、装饰、灶具,看起来都很有念头了,就连经营这家店的,也是一对老夫妻。 “不知道店还能开多久。”江独照不无感慨地说,“听说他们的孩子各有各的事情要做,都不愿意接手这家店。” 林幽篁垂下眼睛。 江独照只是感慨和猜测,可是她却很清楚,十几年后,这家店确实已经不再经营了。她陪江独照回过三四次小城,每一次都会听到她用遗憾的口吻提起,“你没吃过他家的烧饼,可惜了,别家都没有那个味道!” 现在她吃到了。 因为是吃一次就少一次的东西,林幽篁索性买了不少,江家人和小团体的成员们都有份。但因为前面排队的人多,两人一直在这里消磨了一个多小时,才等到了她们的那一份。 中间甚至无聊得玩起了猜拳游戏。 两人猜拳,过烧饼店旁边那座桥,胜出的一方可以往前走一步,一个多小时里,她们把这座桥来回走了四五次。 即使如此幼稚的游戏,似乎也是快乐的。 不在乎浪费的时间,不在乎路人的眼神,也不在乎这件事是否有意义。 江独照有点明白,学校为什么要给她们放这几天假,让学生们放松和调节心情了,确实很有效。 回去的路上下起了雨,林幽篁将手里的雨伞撑了起来。 江独照走在她身后,不由举起相机,拍下了一张林幽篁撑伞的背影。 这个画面,让她想起戴望舒的诗: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不同的是,戴望舒希望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而江独照,但愿她的姑娘永远没有愁怨。 …… 六月七日,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