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 第306章 立这么多功劳,以后咋赏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6章 立这么多功劳,以后咋赏啊?(1 / 1)

即便把火铳改成了霍尔式后装弹的燧发枪,但每分钟的上弹速度,依然只有六到八发。 这比起之前,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以后还得接着改进。 可现在,这水平,已足够碾压全世界! 老朱真是飘了啊,新火枪已经这么强了,还想要更强。 陆知白寻思着,以后要多卖惨,叫屈。 不然老朱还以为,做改进、技术迭代很容易呢。 朱元璋盯着陆知白道: “你有什么法子,能解决装弹时的空档问题?火铳手需要特别训练,要从其他兵里练,又加大了难度……” 陆知白笑道: “一个人装弹慢,但如果有两批人轮换射击,空白的时间是不是就显得短了? 那如果三批人轮换,就更短了。要是有四批,五批,那可就……” 他言尽于此。 朱元璋连忙问道:“那会怎样?!” 陆知白老实道:“人太多,站不下了。” 薛祥这种严肃老头,闻言都瞪大了双目,险些噎住。 朱元璋更是轻笑出声,道:“你敢消遣咱!” 陆知白只是微笑。 朱元璋却已笑容满面,夸赞道: “你这脑瓜,果然好用。这法子极妙!这么简单的办法,怎么咱先前想不到呢?” 陆知白连忙说: “这是我看儿童玩耍得出的灵感,父皇日理万机,自是没有这般闲心。” 他总不能说是抄沐英的。 其实在沐英之前,宋朝就有过类似的三段射击法,但那是偶然的现象。而沐英将之变成了制度,加以推广。 那是一年后,西征云南的事了。 朱元璋对这多段射击的主意很满意,却道: “办法虽好,若配合不当,还是不成的……需要专门训练火铳手。” 他露出深思之色,道: “这火铳改进之后,会更为重要,是我大明制胜法宝!以后军中……” 有工匠在场,朱元璋并未说太多。 但陆知白和薛祥却都明白,以后,是要设专门的火枪军了! 明初的军事实力极强,军队人数约在130-180万。 正是从洪武十三年开始,老朱规定,军队中十分之一的士兵,必须装备火铳。 此时,朱元璋握着新火枪,仔细端详,连连点头。 可惜身边没有嘴替,他只好自己道: “驸马率工匠改进火铳,此乃大功,咱竟有这样聪慧的女婿!” 陆知白含笑道: “父皇过誉了,这种利国利民的事,普天之下谁不想做呢?只是,许多人只能想想,做不到罢了。” 言下之意,对啊,我就是聪明啊~ “……”薛祥原本想说点什么,闻言又看了他一眼,颇感无语。 朱元璋亦是有些无语,随后却笑起来。 这孩子,就是年轻,年轻真好啊…… 薛祥终于开口,客观公正的道: “陆侍郎此举,的确大功于朝,将来带来的收益,不可估量。此功足以封伯!” 他总算是明白了,为何陆知白可以只挂名,不去工部当值。 大功跟玩儿似的,如果还能老实的每天点卯,按部就班,那堪称圣人了。 朱元璋点着头,一脸欣慰与嘉赏。 暗地里,却有些惆怅起来。 好小子,十七八岁就封侯,还立这么多功劳,以后咋赏啊? 那地雷、军粮等物,还没论功行赏; 小陆先前还把黄如琢带了回来,搭上了黄森屏这个海外将领,大明以后极有可能直接获得一片海外领土,这个功劳远胜于军粮等等! 更别说,能活人无数的番薯,在育苗。 现在又改良了火枪,这是能受用无穷的东西…… 嘶! 去年十一月封侯的时候,朱元璋没让世袭,就是想着以后再赏。 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等到沐英班师回朝,论功行赏,也该给陆知白结算了。 …… 既然有了新火枪,老朱又下令,再征集相关工匠,扩大生产规模,早日给军中装备上。 以后火器监就要没日没夜的造火枪了。 陆知白又道: “四哥早就盼着这一天呢,可惜他早已就藩,不能尽早得知消息。 他素来喜爱火器,如今造了出来,我想送他两把……” 火铳对亲王来说,又不是禁物,这其实不算事。但他谨慎嘛,有事都报备。 朱元璋就喜欢这般规矩的人,闻言点头道: “那便给他吧,也好早日熟悉,往后用得着。” 试完火枪,陆知白便快乐地返回栖霞。 他一点都不操心有没有封赏之类的。 该有的自然会有,急什么呢。 …… 栖霞的官署中。 陆知白查看学生们的情况。 来实习已有一个多月,大多数人都摸上了正轨,倒也有模有样的。 这官署,就是他新建的办公区域,有数个部门。 最重要的,就是税课司了。 现在大头是工商税。 这工商税,除了规模太小收益极低的不用交税,对其他的人一视同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哪怕规模再大,背后有皇亲国戚,在栖霞开作坊、挖矿、做生意,也一样要交税。 不服? 不服也没办法,当时封地的时候,朱元璋就说过了,此地的种种政策,只要别太离谱,陆知白皆可以做主。 有极少数的商贾,的确有所不满,他们背后有人。 但磨了些日子,确实没有办法,只好照着规矩办。 因为栖霞这边,管理精细严格。 除了户籍人口之外,长住六个月及以上的,要建档、办居住证;长住三个月的,也要申领另一种证件;其他刚来的,也要各种登记。 虽说这样麻烦,但效果也显而易见,有了事很容易查。 有一些人,想暗地里找人搞事,都怕留下痕迹。 这税收,主要是算学好、脑子清楚的学生在做。 一开始,他们也手忙脚乱,不太会做。 朱标给了四个文吏,还得分去其他的部门,而且他们对税收也不太懂。 所以,陆知白找上元县县衙要了两个小吏过来帮忙,先把学生教会。 结果。 伙食太好,领导没有架子,同事关系简单,工作也不复杂…… 这两个小吏乐不思蜀,不想回去了! 虽说这边太干净了,少了许多捞油水的机会,但心情好啊,还能学到些东西! 知县张允之已是派人催了数次了,皆被他们推脱。 实在无奈,只得亲自登门要人。 喜欢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