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都市言情>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602章 从铜开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2章 从铜开始(1 / 2)

徐庶和裴潜二人在将作监的院门外看得真切,很明显,裴徽是从陛下所给的锦囊中取出了一枚铜钱。

而且,除了这枚铜钱,锦囊中再无他物,就连一张字条都没有。

裴徽待看清了正面上的‘直百五铢’四字后,又将铜钱翻了过来,背面大体光滑,却只在钱币中间方孔的左侧有个同样为篆体的‘为’字。

“兄长,这是哪里的铜钱?我真是第一次见!”裴徽皱眉问道:“寻常五铢钱的样式无人不晓,圆形方孔,铭文五铢,有郭有文。这枚铜钱却多写了‘直百’二字,而且还比寻常钱币重了一倍有余。我从未听过汉时或者国朝发过这种钱。”

裴潜久在陛下身侧,有的没的听了太多,早就听说过蜀地这种神奇的金融创举,冷哼一声:“文季不知道就对了。此非汉钱,也非大魏之钱,而是蜀地发行的新五铢。文季看到正面的直百二字了吗?据降了朝廷的李正方说,此钱一枚可以顶一百枚寻常五铢来用。”

裴徽倒吸了一口气,用手仔细摩挲着这枚重些的‘直百五铢’上面的纹路,又微微抛起掂了一掂,认真瞧了几瞬:

“一钱可以值百钱,当百枚五铢来用,这不是骗人吗?”

裴潜笑道:“蜀地官府规定的。一枚直百钱就能换百枚铜钱,不换不行,商贩不收也不行。”

“那还是骗人。”裴徽表示不能理解。

徐庶若有所思,抬头望了望天:“骗人与否暂且不谈,文行、文季,我们还是先入内歇息吧,外面过于寒凉了。”

“是我之过,只顾着看此铜钱了,忘了招待二位。”裴徽略带歉意的拱手应道:“徐侍中请,兄长请。”

裴徽连带着徐庶、裴潜二人又一同翻身上马,向内纵马驰去,走了约一里多远,这才进了将作监的官署之内,这还是将作监占地过于广大的原故。

三人入内坐定之后,裴徽遣人倒来几杯蜜水,杯子上还冒着丝丝热气:

“徐侍中请,兄长请。我这官署别无长物,陛下诏我从御史台转任至此,特意令禁中赐下两斤石蜜来,其余不值一提。蜜水尚温。”

徐庶端起陶杯来小口啜饮,从容说道:“自从司马叔达和夏侯仲权去了凉州之后,凉州每年进贡的这些物什倒也多了起来。”

“从武威送回洛阳的不止有玉器、石蜜、宝石等物,还有西域的各色奇珍。这二人真是在凉州用了心。”

裴潜轻咳了一声:“还是说回这个铜钱之事吧。”

“元直与文季或许不知,此前李严李正方归降大魏之后,从关西送来两本册子。由于内情过于紧要又不得外传,陛下令我连夜辑录了重要之事,其中蜀国的直百钱就是其一。”

“虽说此前黄公衡、孟子度归顺大魏之时,都带了些钱币回来,但或许是由于与大魏制度不和,这种铜钱一直都被收缴起来,存于府库之中不得擅动。”

“至于直百二字何解,自不必多说。而此前背后的‘为’字,其实代表着产地犍为郡。”

“犍为郡?”裴徽若有所思。

裴潜捋须:“没错,正是犍为。”

“那小弟似乎猜到陛下的意思了。”裴徽从容笑道:“大魏缺铜而少铜钱,此枚直百五铢北面又有犍为郡的字样,或许与铜矿、冶铜等事相关。”

徐庶叹道:“河东裴氏人才济济,你们兄弟二人皆是英才。”

“看来陛下确实是让我们来问与铜相关的事情了。方才文季说大魏缺铜,此事我只听过,却不太知晓背后缘由。”

裴徽答道:“不瞒徐侍中,大魏缺铜的缘由,归根结底就是铜矿稀少。”

“大魏疆域如此广大,东至大海西至沙漠,竟也少铜?”徐庶皱眉问道:“那此前汉时的铜都是哪里来的?”

“所谓少铜,就是少铜矿。这个就说来话长了。”裴徽站起身来,走到堂内侧边的置物架上找来一卷舆图,放到正中的一张大桌上摊开来。

“劳烦兄长,帮我随便取几个竹简压住纸边。”

“好。”裴潜应下。

三人站在平放的这张左伯纸前面,这是一张典型的大魏舆图,由崇文观在太和三年整理修订过的。陛下曾命人誊抄描画了数百份,洛中每一官署、以及各州各郡之中都发了一份,徐庶和裴潜都已见到过无数次了。只不过面前这个将作监的舆图上多了许多黄、红、蓝、绿诸色的标注。

“其余颜色不用看,只看绿色就好。”裴徽介绍了起来:“绿色标注的就是铜矿产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