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李基无视着顾雍那充斥着难以置信的求饶眼神,起身便是朝着院落门口的方向走去。 也就在李基的身影刚刚消失在门口,原本被李基的威势所摄而不敢贸动的世家代表们,几乎就跟疯了似的朝着顾雍扑了过去。 无数询问与夷洲有关的音浪,瞬间就将顾雍给淹没了过去。 听着身后响起的混乱动静,李基抿了抿嘴唇,将升起的笑意压下。 便是常人做出什么重大决策,都需要再三了解,再三确认,再三斟酌,更何况是世家? 夷洲的状况,绝非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李基自然不可能跟个“客服”那样,向一个个心存疑虑的世家解释得清清楚楚。 与之相对的,顾雍才是最为合适的一个,不仅仅对于夷洲了如指掌,同时也是扬州世家中人。 可以预料的是,在船队起航前往夷洲之前,顾雍恐怕是再无一刻清闲,门庭若市都不足以形容热闹程度。 当然,顾雍或是要被烦上许久不假,但顾氏从中所能获得的好处同样也是可以预料的。 ‘这算是对元叹此前表现的嘉奖好了……’ 想到这里,李基觉得似乎完全没有可怜顾雍的必要,说不准此刻他已经乐在其中了。 而就在此时,李基在墙角处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嗯?主公也来了?” 李基见状,连忙迎了上去行礼。 然而,李基就发现刘备的状况似乎不太对,一副感动之极的模样看着自己。 “主公,你这是因何事而感触良多?” “皆因子坤也。” 刘备连忙将李基扶了起来,感动地说道。 “子坤为吾之大业日夜操劳,夙兴夜寐,备实不知该如何嘉奖子坤,心中惭愧之极。” 李基略微一怔,顿感尴尬…… 这一套说辞,只不过是李基为了在世家代表面前增加可信度的。 什么夙兴夜寐之类的,李基还真称不上。 这段时间,李基每日上下值主打一个卡点,整个州牧府溜得最快的或许就是李基了,急着回去逗弄小李曦,顺便偶尔教导一个李相。 真论劳模的话,顾雍才是真劳模,来得早走得晚。 当值一年能积累两年经验,指的就是顾雍无疑。 因此,李基眼看着刘备似乎有想方设法当场就要嘉奖自己的趋势,连忙转移话题,向刘备讲述起后续对世家的安排。 此次会议中的内容,李基自是提前就与刘备沟通过,只是后续安排,还需要根据世家们的反应做出一定的调整。 而面对着李基的汇报,刘备频频点头之余,道出了心中惟一的担忧,道。 “子坤,此策不可谓不妙,但吾所虑者,便是百年之后,尽被世家所占的夷洲倘若不听朝廷之令,甚至生出叛心,或是个隐患。” “主公多虑了。” 李基笑着开口道。 “区区夷洲,如何能与大汉十三州所相抗衡?若生叛心,反掌可灭罢了。” “再者,夷洲名义上交予世家自治,可不代表当真让他们裂土封王。自治权、所有权、使用权等等,只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便足以牢牢地制衡他们。” “他们的名字确会永久流传下去,但开发完毕的夷洲早晚还是会归于大汉的。” 刘备闻言,只觉得尤为心安。 世家! 如此庞大的群体,在子坤手中非但没有成为阻碍,反倒是让他们的力量都引导到了可以开发大汉的方向上。 且李基所言,刘备亦是深以为然。 世家最难对付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影响力以及根深蒂固的关系网。 可只要将世家引到了海外夷洲,一旦敢生出叛心,顷刻便能灭之。 在李基看来,用“聚是一坨屎,散是满天星”来形容世家,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 而后,局势的发展也正如李基所预料的那般。 面对着“夷洲”这一大诱饵,被合法“处理”的世家却是没有翻起任何波澜,且几乎每一个扬州世家的赔偿都以着最快速度送到了吴县。 这让扬州的粮仓以着肉眼可见的速度,再度充盈了起来。 扬州世家的重心,俱在夷洲之上。 这段时间里,扬州世家几乎是疯狂地收集与夷洲有关的消息,以确认真实性与可行性。 不仅仅是顾雍被大量世家反复询问,甚至还有世家也不知通过了什么手段,将关系都打通到了关羽以及麾下前往后夷洲的士卒面前,试图以此来二次验证。 二十日,转瞬而逝! 等到了船队起航之日,超过九成半的世家都郑重地派出了大量代表,准备随行前往夷洲亲自确认。 而随着“夷洲号”缓缓驶入港口之时,那远超世家代表们想象的庞大船身,无疑震惊了不少世家代表的眼球。 或许过去从不乏吴郡的海船先进,故以方能让李基率军远征瀛洲的传言。 只是传言与亲眼目睹,无疑不是一个概念。 即便在李基看来郡级海船也就那样,但是在见惯了江船的世家眼中,那无疑已经是超乎想象的巨无霸。 这一刻,不少疑虑开始迅速在世家代表们的心中消散。 有着如此海船,一次起码能容纳数以千人,根本不虞来往夷洲的航行问题。 也在世家代表们越来越强烈的期待中,他们随行着船队出发前往夷洲开始考察。 …… 与此同时。 交州以南,林邑国。 受汉文化的影响,区连自立之后,所建立的政权自然也是下意识地效仿了大汉的制度。 于占城设立国都,修建王宫,划分为三公九卿治理国家,甚至还维持着朝议制度。 而在此刻的王宫之中,作为“林邑王”的区连自也不复五十四年前那般的意气风发。 年过八十的区连,尽显老态龙钟,整个人瘫在大量宝石镶嵌着的王座之上。 年迈之极的身躯,让区连就连戴上亲自令人打造的王冠都相当吃力。 所以早在五年前,区连便不再头戴王冠,且开始让王孙区霸处理辅政。 只是对于权力的渴望,对于背叛的不安,让区连即便如此依然不愿离开王座,每逢朝议都会瘫在王座上旁听。 而尽管林邑自号为国,且在区连叛立之后,不断地四处征讨,扩展疆域,实则如今林邑国的面积尚且也还没有吴郡来得大,人口也只不过是五十余万。 因此,所谓的朝议除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外,更多的还是处理一些国内贵族的纷争。 并非是人人都如区连这般坚挺着不愿意咽气,除了区连外,当年随着区连叛立的功臣都已经去世,那些功臣的后代自然也就成了贵族。 没了上一辈的压制,贵族与贵族之间滋生矛盾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这一次林邑国朝议的重点,同样也是两个贵族之间的矛盾。 作为辅政王孙,区霸其貌不扬,看似中正平和,但在处理完这一次的贵族矛盾后,嘴角忍不住微微一扬。 ‘又一个……’ 区霸默默地算着。 在区霸看似公平公正的处置下,实则区霸早已经与其中一方贵族达成协议,以相助为条件拉拢对方支持自己。 区连不是仅仅只有区霸这么一个后代,光是儿子便有十三个,孙子就更不用说了。 区霸从来不被他人看好,在区连的子嗣中近似无害的透明人,所以才会在五年前被区连选作辅政王孙。 旋即,区霸隐晦地看了一眼王座上的区连,心中再一次暗暗发誓。 ‘所有人都不看好我,无所谓,我必将取得王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