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冬天的傍晚,在易年的目光中,小和尚渐行渐远。。。 易年别了仓嘉,还如往常一样,又沿着那五里乡路五里山路,回了青山。 到了小院,推门进去,见了师傅还是在中厅烤着火,喝着茶,看着竹园。 想起了自己刚才在田间所想,可能以后的自己也是这样,倒有些理解师傅了。 和师傅打了声招呼,师傅点头回应后,便去了厨房。 一会功夫,热气升腾。 饭后的师徒二人一切如常。 易年把盆里的炭火点了旺了些,屋里暖了些。 就靠在躺椅上,也学着师傅,喝着茶,看着竹园。 不过看了一会也没什么意思,真不知道师傅是怎么看这么多年的。 便起了话头,说着: “师傅,今天把仓嘉送走了,他这次来青山,还真的帮了我好大的忙。要是那夜黑气爆发的时候没有他,真的不敢想象现在的村里是什么样子。” 师傅也还像平时那样,头也不回的说道: “那小活佛确实帮了忙,但也算得了果,日后的修佛之路,应该会顺畅不少。” 易年听了师傅的回答,接着说道: “也是,不过给他的机缘,也是人家有那个气运,换了旁人,可能也得不到。 您老人家总叫他小活佛,你说,他将来能成佛吗?这世上真的有佛吗?” 老人喝了口茶,说道: “谁知道呢?” 易年听了,也不知师傅说的不知道是世上有没有佛还是仓嘉能不能修成佛。 不过在易年看来。 仓嘉,就是佛。 只是还没修到最高境界。 不谈仓嘉,师徒俩又开始聊些别的。易年今天听了青山外的趣事,听的有趣。 此刻也不免缠着师傅,让他给自己讲讲老人家年轻时候的经历。 老人说了一些,不过大多易年都听过了,便说: “这都听了不少次了,师傅您老人家还能说些别的吗?” 师傅终于转了头,看着自己的这个小徒弟,有些无奈的说道: “师傅年纪大了,好多事情都想不起来了,只记得这些了。不过你要是对外面感兴趣,就出去走走呗,师傅又没拦着你。” 易年听了师傅的话,想着这从来没想过的事情,思考了片刻,说道: “我在青山长大,已经习惯了这里的日子。出去也不方便,还是家里好。要是我出去没师傅看着,可怕出了大事。” 老人看着易年,微笑着说道: “只要谨守本心,能出什么大事,想去就去。师傅虽然老了,可是还没老到要你担心的程度。 没你的时候,师傅不是也活的好好的吗?” 易年听着师傅的话,摇了摇头,心里想着,外面哪有青山好啊,虽然平淡了些,可自己心安。 见徒弟这个样子,老人也没什么表示,又转过头去,看起了竹园。 今天不用去后山发呆,易年也不累,不想早休息,见师傅也没有想回屋的意思。 就起身出去,又添了壶茶水,把炉火加了点碳,弄完这些,又靠在躺椅上,继续喝着茶,发着呆,和师傅聊着天。 “摩诃心经也送了?” “送了,怎么了,师傅?” “没怎么,都是给你的东西,你想送便送,都随你” “哦” 门外飘起了雪花,落在干净的小院。看着院外的药田,秋夏时节长的旺盛的草药都清理了一遍,只剩些草根,此刻都埋进了雪里。 易年看着,好像想起了什么,问了师傅一句: “师傅,这冬季时节,是不是草都会枯萎凋落,明年再重新长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