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易年拿着平日里砍柴的刀出去,竹林里少了几根竹子,但是多了四面矮矮的围墙,和一扇小门。 又扛着几根竹子回来,师父问道围起来做什么? 易年回道: “您老人家爱看,围起来别人就知道是有主之物,不会来砍” 师父笑了,没有说话,心里想着,除了你,哪里还有别人砍。 确实,除了易年,真的没有别人砍。 老人原本的木椅,早就被易年换成了竹制的躺椅,不用说,原来竹林,现在应该叫竹园的地方,一定少了很多竹子。 随着易年的医书越看越多,院子里的药架也开始越来越多,上面凉着的草药,也很多。 就在又一天的青光退去,少年醒来之时,易年十八岁了,境界,在日日的不修行之下,也到了通明。 不过这些年,易年从来不敢出手,怕消耗过度后再次发疯。消耗多少会失控,这个险不能冒,能不用就不用,现在的自己,不能再疯了,如果人多,会死很多人。 和师父说了,师父点了点头,说着很快,自己把握。 易年郑重点头,背上那大竹篓,沿着五里山路五里乡路,向着青山外走去。 在山外的村子里,易年有了一个新的称呼, 小神医… 易年最开始修行的时候,用了一年的时间入境,修行天资只能说是平庸,算不得天才。 可在十八岁的年纪,入境通明,师父没想到,因为这个速度,自己当年都没有达到。 除了太玄经的神奇,还有那困扰易年的它,给了易年一副完全可以媲美妖族的身躯。 从易年小的时候,老人就发现了,易年身上磕磕碰碰的小伤,从没有第二天好的时候,基本全在受伤之后没多久便很快好了。 看着易年背着竹篓沿着山路走向外面的背影时,老人看不清易年的未来,因为这世上,真的有命格不算之人。 易年能修行,会修行,看的书多,会的功法自然也多,师父的藏书真的太多,多到易年都不知道师父是如何弄到这些。 不过都给了自己,只是易年不练,一本都不练。 当年认识仓嘉的时候,送了仓嘉封魔经,离别时又送了那本摩诃心经,易年觉得仓嘉是朋友,这些东西放在自己手里没什么用,相赠之时毫不惋惜。 看着仓嘉境界过低,想起了后山的经文巨石,送了仓嘉一场百日悟经的机缘。 易年自从上一次发疯之后,便再不出手,每日修炼虽然自己不能停,可总会把心神调整到最佳的状态,防止意外的发生。 境界也在不经意间,进度飞快,易年不知道是好是坏,不过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么多年也没有事发生。 特别是学医之后,易年看着从自己手中恢复健康的病人,心中也渐渐变的平静,那很少在这个年纪看见的平和之意,也出现在了易年眉间。 后山时候能轻易挡下潇沐雨师兄飞来的拳头,易年没有动用体内元力,只是被淬炼过的身体的本能反应,通明境界的本能,已经足够了。 犹豫是不是要离开青山时,易年的犹豫只有一件事,如果自己在外面失控,那不是自己想要见到的场景。 问着师父外面的世界可以吗,不是世界可不可以,而是自己可不可以。 初入晋阳军营的那天,看见龙桃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战露出的恐惧和不知道能不能守住的晋阳,易年对着龙桃说过,如果城破,就跟着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