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年听着,点了点头。 老和尚应该是感受到了易年的动作,半晌没有言语。 没有看易年,而是抬头看向了天。 眼中满是思索神色。 老和尚看着天。 易年等着,七夏陪着。 不知过了多久。 可能是一瞬间,也可能是很久。 老和尚有了动作。 将佛珠挂在了脖子上,轻轻理了理袈裟。 又是长长出了口气,开口说道: “或许,都是天意吧。” 易年不知道老和尚说的什么意思,开口问道: “晚辈愚钝,不知大师所说天意何解,还请指点。” 老和尚听着,摇了摇头。 “天意便是天意,等明白的时候,自然就明白了,别人解释不了。不过小施主竟然知我净竹寺两大功法,那贫僧也省些力气,方才所托之事,还请小施主上心。” 找人,传书。 但易年听后,却摇了摇头。 因为他不想骗老和尚。 这件事,早就做过了。 “大师,我不是修佛之人,这两本书在我手里只会蒙尘,当初也未曾想过会有见到大师的一天,所以前些日子擅自做主,已经把书送人了。” “何人?” 老和尚问着,有些惊讶。 “一个修佛的小和尚。” “他怎么样?” “心地善良,一心向佛,年纪轻轻已经修出了佛相金身,前段时间刚刚分别,去渡人了。” “叫什么?” “仓嘉。” 易年一一作答。 “仓嘉,仓嘉…好,好啊…” 老和尚一边念着名字,一边说好。 脸上的笑容中,还带着几分释然。 易年不清楚,是名字好,还是别的什么好。 “大师,当初事出紧急,许多人急着救命,晚辈又见仓嘉是修佛之人,便把净竹秘法相传,未经许可之罪,还请大师见谅。” 老和尚听着,挥了挥手。 “本就是救人的东西,能救人便好,哪有敝帚自珍之理,小施主宅心仁厚又慷慨大方,怎么会有罪责,只是没想到今日所托之事,小施主很早以前便帮贫僧办好了,看来,都是天意啊。” 易年听着,不怪就好。 当初以为都是无主之物自己便做主了,哪里能想到还有碰到正主的一天。 “小施主说得仓嘉是哪里人?” 易年摇了摇头,开口回道: “具体是哪里的晚辈还真不清楚,当初也没问过,但他有些外邦口音,应该不是北祁人士。” 老和尚听着,点了点头。 目光收了回来,看向了易年。 “你与钟万爻,是什么关系?” 易年听着,心里一颤。 方才在清理牌匾的时候想起了师父,也想了许多事情。 这净竹寺的破败,或许和师父有关系。 但易年不想信,也不信。 可正主在这儿,自己想不到的事情,他可能是知道的。 沉默了片刻,还是如实说了。 隐瞒没有意义。 若真是师父所为,自己身为他的徒弟,自是要承担责任的。 肩膀虽瘦,但还抗的起来。 “大师所问,乃是家师。” 易年说完,等着老和尚的反应。 没有想象中的暴跳如雷,或者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依旧笑着。 “原来如此,方才觉得有些熟悉,还以为是老眼昏花感觉错了呢。” ... 老和尚第一次与自己说话的时候,只是说了自己。 而今天开口的时候,说了句熟悉。 易年下意识的往身上一摸。 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多了点儿东西。 昨晚与七夏聊天的时候,拿出了一封信与一个口袋。 出门急,直接塞在了怀里。 信,是师父的。 易年摸着信,看着老和尚,眼睛瞪大了许多。 他,真的强到了这种程度吗? 这跨越古今的神通,连自己昨天与今天的变化都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