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吃的在火上热着。 熬了点儿粥,依旧有股串烟的味道,和青山时没什么两样。 苦笑了下。 这手艺,估计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天依旧阴着,雨依旧下着。 不知何时停,也不知何时晴。 若是仓嘉在旁,定会说着停时便晴,晴时便停。 修佛之人的禅理,有时就是废话。 粥热了几次,吃的也热了几次。 晌午时分,马车的帘子被撩开。 还是七夏打着哈欠先下车,桐桐打着哈欠后面跟着。 和易年打着招呼,指着外面的阴雨绵绵,问着一直没停。 易年点头回着是,要是你们再不起就要喊你们了。 说着,指了指比昨夜宽了许多的小河。 河水正慢慢靠近营地,估计正午时候,就会到了马车位置。 桐桐捂着嘴巴回着也不知怎地,睡到了这个时辰。 易年笑了笑,也解释不清楚,招呼着两人吃东西。 一人盛了一碗,桐桐接过,说着谢谢,喝了起来。 清粥入口,小脸上表情有些复杂,小声说着小师叔,串烟了。 易年听着,笑容变成了苦笑。 这小丫头,和正深度入定的小胖子一样。 七夏听着,也笑了笑,接过桐桐的话头,开口说道: “这是你小师叔的味道,别人做不来的。” 这不知是调侃还是夸奖的话,让易年又尴尬了几分。 桐桐一口喝完,抬头看向七夏,开口问道: “那小师娘你喜欢吗?” 桐桐的一句话,直接给七夏弄了个大花脸,一口粥下去,险些呛到。 易年伸手拍着七夏后背,帮着她顺气。 桐桐轻轻一笑,继续开口: “我说的是粥。” 不知道这小姑娘是有心还是无意,尴尬的人,多了一个。 易年拿出那一点儿作用都没有的小师叔的威严,说着赶紧吃饭,一会儿还要赶路呢。 喝了碗味道依旧的清粥,放下了碗筷。 没有小愚腌的咸菜,确实吃不下第二碗。 顶着雨开始收拾。 其实没太多东西要收拾,就是找点儿事做,防止桐桐那嘴又问出什么刁钻古怪的问题。 又把剑十一抱进了车厢。 还好力气大,要不真得让这小胖子减肥了。 二人吃完,收了雨布,熄了篝火,收拾妥当,把林中闲逛的马儿喊了回来,套上车,顶着雨,再次出发。 一路南行,下午光景,一个城镇也没碰到,官道两旁尽是树林荒原。 这环境,对于土地肥沃的渭南州来说,十分少见。 难怪那商队饿成那样。 两个小孩子车厢里面待着,一个看书一个打坐。 七夏外面陪着易年。 往南赶路,刮着北风,车厢有檐,浇不到二人。 就是这烦人的雨,一点停下来的迹象也没有。 傍晚时分,行至一片忽然高耸起来的群山脚下,易年皱了皱眉。 旁边的七夏,也皱了皱眉。 二人同时动着鼻子,闻着空气中的味道。 一个向左转头,一个向右转头。 对视了起来。 当从对方眼中看见相同的疑惑神情刚要说话的时候,桐桐从车厢里面探出了头,看着不远处的高山,开口说道: “小师叔,小师娘,我感觉有点儿不对劲儿…” 易年一行四人进入渭南州后一直都是沿着官道向南而行。 官道宽敞,马儿跑的起来。 可行至这渭南难见的荒原深山处时,官道改了方向,转向了西边。 向南还有路,不过是人马踩出来的简单山路,没有官道平整开阔。 小路弯弯折折,钻进了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