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易年发现了点儿不一样的东西。 圣山上,只有两代人。 在这种底蕴深厚的修行圣地,这种情况不应该存在。 修行之人,特别是境界高深的修行之人,活个五六百岁也正常。 所以一个宗门,有个三四代人,甚至五六代人,都是很常见的。 可圣山上,年龄大的,也就是木叶白笙箫他们和几位深居浅出的长老,都是过了百岁,但具体多少,易年也不清楚。 好奇的问过晋天星,晋天星说他来圣山来得晚,不清楚。 问莫道晚,他的回答也一样。 问询无果,好奇心止了。 等待七夏的日子里,也有些有意思的事情。 圣山上的弟子修行之所以远超旁的门派,一是收入山门时便选择天赋好的。 二是把这些天才聚到一起之后,都比着修行,谁也不想比别人差,提升的自然快些。 万一被看中收了当关门弟子,那就飞黄腾达了。 普通弟子里也有大器晚成之辈,不过很少。 最出名的,便是如今的北剑峰峰主白笙箫。 当初被钟万爻看中了,虽没收徒,不过也是悉心教导。 所以白笙箫才那么尊敬易年师父。 这都不是什么秘密,听着听着,易年也就全知道了。 可修行也不是一味苦修,切磋挑战同样重要。 易年最开始与人动手时之所以发挥不出境界该有的实力,一方面是受“它”的影响,另一方面,便是没有经验。 没架打,自然没有经验。 可圣山上的弟子不一样,想切磋,或是对修行有什么感悟,随时都能找到人战上一番。 剑十一风悠悠卓越他们,从小打到大。 所以圣山上切磋这种事,没人管。 想打,那便打。 而对于这些心高气傲的弟子们来说,整天窝在后山的易年,便成了最好的目标。 易年虽说辈分大,但是年纪轻,有很多喊易年小师叔的圣山弟子,年纪都比易年大许多。 易年性子随和,从不端着小师叔或是副殿主的架子,所以找易年打架的人也不少。 开始时候易年不知道什么情况,以为他们这是对自己得了副殿主之位不满,想来找找茬。 后来莫道晚在旁解释,易年也明白了过来。 心里想着反正也无聊,书总有看够的时候,那便打打,正好自己也缺打斗经验。 然后,圣山弟子们的道心,差点没让易年给打崩了。 圣山弟子辈中,大多都是四象境界,通明也有,少些,这些人都比易年年纪大的多。 凝神初识也有,不过初识更少。 开始向易年挑战的,多是四象境界。 比试比高上遇见的正玄宗肖远肖河他们强,但还比不上风悠悠卓越他们。 打得多了,圣山弟子也明白过来,这小师叔,是真有些本事。 那上山之时便传起来易年是因为运气得了头名的谣言不攻自破。 四象的打不过,通明的便来了。 易年看着那些足够自己叫他们叔叔伯伯的师侄们,也是有些无奈。 然后,一个接一个的打了。 这一打,从夏末打到了初秋,打了多少场也记不清了。 但有一点,所有人都记得。 那便是到现在,易年都没败过。 对于易年来说这很正常,能与归墟境界掰掰手腕的自己,打不过通明四象才不正常。 但对于圣山弟子来说,这不正常。 一个外来之人,将圣山弟子打的如此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