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盛唐挽歌> 后记与感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后记与感言(2 / 2)

种姓制度,才是天然的稳定状态。

天竺曾经出现过反种姓流派,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这个流派就分出一系列新的种姓阶层。

不叫种姓的种姓!

是不是很讽刺?其实这个例子很有参考价值。一个东西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关键是它的内核是什么?

我们先辈的奋斗,从先秦奋斗到现代,无一不是为了挣脱种姓制度的枷锁而努力。你不能只在自己是天龙人的时候,才觉得天龙人垄断一切资源是理所当然的。

万一,你不是天龙人,而是被天龙人骑在脖子上的倒霉蛋呢?

唐宋之交的中国人,是走不过这个十字路口的,该缺的课,一定会补上。该踩的坑,也一个都跑不了。

吃一堑长一智,有足够的智慧,就能继续前行。

不过幸运的是,类似的情况,对于地球上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一样的,公平的。

前面走得顺的,搞不好后面就会有灭顶之灾,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有倒下以后再也站不起来的,也有灾祸已经在面前,却还沾沾自喜茫然无知的。

世道是公平的,会惩罚每一个不做功课的民族,这种惩罚没有底线,变成历史名词的族类比比皆是。

用皇权胜利,把国家拟人化来麻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

你不是权贵,也享受不到权贵才有资格享受的盛宴。

客观理性的看一场历史大戏,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荣耀与沉沦,光辉与落寞,这也是一场修行。

事已至此,已经没什么话值得继续唠叨,不如先吃饭吧。

写于2025年4月28日下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