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清月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不为别的,只因这天公爹和大哥从庄子上回来后便宣布——庄子上的红薯苗可以扦插了。 得知这一消息后,江清月差点没高兴地跳起来。 当即便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去庄子上小住几天。 一来,她可以亲自到场监督大家剪红薯秧苗。 二来,红薯秧苗分发到各个县镇乡村之后,总归要有人要去现场教学,眼下满京城会扦插红薯苗的‘人才’本来就没几个,所以有一个算一个都要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想要暂时躲一下清静。 因为她发现,和那些贵人女眷们打交道,比和佃农庄稼等等打交道辛苦得多了。 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少,江菀和宋冬梅随即也异口同声提出要去给江清月帮忙。 宋大川和宋春山本来就是要去的。 吴氏和张素娘也跃跃欲试,想跟着一块去庄子上。 江清月见状便笑道:“也好,咱们一家多去,正好一块去庄子上住两天,放松放松。” 说罢,江清月又问向宋砚,“你怎么办?一个人留在京城可以吗?” 宋砚笑着看了看她,“红薯苗扦插那么重要的事,我自然是要跟着过去看看的,再说红薯苗运往各处分发扦插都需要人手,我去帮忙正好。” 江清月想想也是,便高兴地答应下来,“那太好了!” 看了一圈,最后要留下来的只剩顾鹤庭和顾怀铮了。 两人相视一眼,似乎也都想要找借口一块前往青田庄。 但是想来想去,好像又找不到什么理由。 再说他们也不会扦插红薯苗,便只好作罢。 “你们早去早回!别留我们爷俩在京城太久啊!” 江菀嘴上笑着爽快答应下来,收拾东西的时候,却拼命往包袱里尽量多塞衣服。 第二天一早。 江清月一大家人加上江菀,一行人乘坐两辆马车浩浩荡荡地往青田庄出发。 几人去的时候十分高调,好似故意要让京城那些个人家们知道一般。 不多时,那些经常一块赴宴聚会的女人们果然都知道了。 不过知道也都不好说什么。 毕竟春播是大事,谁也不敢因为自己家里的那点小事去耽误这件事。 便只好纷纷取消了原计划的几场家宴。 话说江清月等人一出城门,便觉得像是挣脱牢笼放飞的小鸟一般。 到了庄子上更是如鱼得水。 一家人稍作休息,安顿好之后便开始组织人剪红薯苗。 为了保证剪下来的红薯苗能最快最新鲜地送到农户们的手上,吴王也同时安排了人手,等庄子上剪下来之后,便立刻送往各个县去。 江清月等人两两一组,也分头赶往各个县的田间地头,亲自教授如何扦插红薯,以及后续如何浇水养护。 虽然来回奔波也很辛苦,但是不用动脑子的事对眼下的江清月来说其实才是最轻松的。 更何况,她们送出去的不光是红薯苗,而是老百姓们秋天丰收的希望。 这样的事情做起来,也让江清月觉得很有意义。 直到庄子上的红薯苗全部剪完送完,几人又张罗着把剩下的部分全种在了自家庄子上。 这场春播才算是彻底结束。 只不过,红薯虽然扦插完了,但是江清月等人都还没有回城的打算。 大家都主动在庄子上找活计。 把最后一波番茄辣椒等等菜苗给移栽完。 又给那几头奶牛单独做了个牛棚。 还带领大家伙改进了香皂工坊的工艺流程等等。 忙到最后,宋砚也算是看出来了,这些人压根是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压根就不想回京城。 不过想想也就明白了过来,这几天在庄子上生活,每天都不用担心会有人突然登门拜访或者要去赴宴之类的。 而且娘和岳母每天带着依依在庄子上玩得也很开心。 虽然吃的都是粗茶淡饭,但是大家的胃口因为每天干活都好了不少。 真要凭心论起来,他也不想回去。 但是无奈吴王亲自派人来请,说是要让进宫议事,而且很急。 于是,宋砚只好一个人先骑马回城,留下众人继续在庄子上放松几天。 宋砚离开之后,大家虽然依旧开心得乐不思蜀。 但是也渐渐有些不安,宋砚回去了好几天,也不知道城里是发生了什么紧要的事。 要不要回去看看? 正当大家犹豫纠结之时,顾怀铮一个人策马奔了过来。 招呼众人尽快回京。 江清月等人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连忙就要去问他。 顾怀铮语气倒是平淡,“没什么,就是过两日就是登基大典和立后大典,顺便还要册封太子——” 众人一听便傻了眼,怪不得这两日总感觉心底有些不踏实,好像有什么重大的事情等着自己。 原来竟然是这么重要的事?! “你们怎么今日才来?” 顾怀铮无奈地笑了笑,“是妹夫让我今日才来的,他自己走不开,又想让你们在庄子上多待两天,反正今天回去,明天准备一天也来得及!” “对了,妹夫说了,这次的登基大典还会同时封赏众功臣,妹妹的县主估计也要在这天册封,他让你有个心理准备,后天也要一起进宫的。” 江清月,“!!!” 一时不知道该感谢这两人的松弛让她们在庄子上继续开心放松了几天。 还是该感激两人还给她们留了一天的时间准备。 得知后天就要进宫亲眼目睹这么多重要的仪式,而且还要自己亮相的戏份,江清月当即便松弛不起来了。 当即便忙着和大家一块收拾行李。 当天晚上就赶在城门关闭前一刻赶回到了城里。 第二天一整天,全家上下都在忙着准备第二天进宫要穿的衣服。 江菀则负责给大家讲授每个仪式的流程以及如何跪拜行礼等等。 这一次,顾鹤庭和顾怀铮,宋大川和宋砚,再加上江清月,两家人一下就要去五个人,想不重视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