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扫了眼周围,却没看到老二媳妇,“果娘,你二嫂怎么没跟着一起回来?” 两人一起去洗衣裳,人却没有一起回来,这是跑去哪去躲懒去了? 苏白果想起那个二嫂,抽了抽嘴角,无奈道:“二嫂和村里的婶子们聊天呢。” 陈氏听得一阵气闷,她也没想到老二媳妇是个能说会道,才嫁过来不久,就能和村里的妇人们聊到一起去。 说了几回也改不了,她索性便不管,只要不做出阁的事就行。 陈氏抛开不省心的儿媳,交待道:“爹娘一会要去宋家,你在家照顾好你大嫂,看好芷娘和桔丫头。” 苏白果也想去宋家看小外甥,可她知道娘是不会同意的,只得压下心里的想法,乖巧的应下,“娘,你放心吧,我会看好嫂嫂和妹妹的。” 交待好事情,苏大山挑着箩筐往村外而去,陈氏和苏玉风连忙跟上。 孙小苗看着公爹和婆母离去的身影,有些羡慕,她还没去过宋家呢。 总听夫君说宋家如何气派,真想去看一看,她这辈子没机会住,有机会过过眼瘾也不错。 看了眼长开不少的二姑子,孙小苗对宋家更好奇了。 究竟是怎样的人家,能够善待儿媳的妹妹,想来大姑子的日子更好过吧。 等钱三丫吹嘘完回来,没见到公婆的人影,语气不好的问:“果娘,爹娘呢?” 苏白果不解的看了她一眼,二嫂在不高兴,为什么呢? 不紧不慢的回:“爹娘去三姐家了,二嫂找爹娘有何事?” 去大姑子家了?钱三丫有些生气,公婆怎么都不等她,她刚还和村里人吹嘘,说她大姑子生了对双胞胎,还都是男孩,且她还要去宋家的事。如今告诉她,公婆早就离开了。 往后让她如何在村里立足,更可气的是今天过后,她要成为村里人的笑柄。 思及此,立刻问道:“他们什么时候离开的?” 她在想要不要追上去,话都放出去了,这要是明天别人问起,她说自己没去成,那她往后说得话还有人信吗? “有两刻钟了。”虽然不知二嫂问这个做什么,苏白果还是老老实实的回道。 钱三丫低头看了眼身上的衣裳,只有衣摆处有两个补丁,其它地方除了有些发白外,看着还不错,想罢转身朝院外走去。 “二嫂,你要去哪儿?”苏白果见她转身往外走,随口问道。 “我去追爹娘他们,要是走快一点的话,还能赶得上。”钱三丫留下一句,脚步飞快的往外走,一个转弯,便不见了人影。 公婆不带她去,她有脚难道还不能跟上去吗,总不会把自己赶回来吧。 苏白果看着她跑远的身影,转身回屋做其它事,这事她可管不了。 孙小苗听到动静,从屋里走出来,只看到钱三丫远去的身影,抿了抿唇,有些羡慕二弟妹这性子。 反正她是做不出这样的事,站了会,便回屋缝制小衣裳去了。 ****** 而宋家这边,尤氏想着枣树村离七里镇挺远的,亲家要是来镇上,只能走路过来,看在俩个孙子的面上,于是派了辆骡车去接他们。 两方人在路上碰到,苏大山得知亲家还派人来接他们,笑得满脸褶子。 把箩筐放进车厢,人也跟着上了骡车,有骡车坐,谁还会傻的走路。 钱三丫远远看见这一幕,嗓子都喊哑了,陈氏等人也没听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骡车远去。 她又没去过大姑子夫家,根本找不到地方,只得灰溜溜的回去。 骡车来到镇子口,接上苏玉林一起往宋家而去。 宋家门口,来来往往的行人经过此处,只需上前说几句好听话,就能从小厮手上领取两枚红鸡蛋。 一时间热闹不已,消息传遍这一片住宅区,许多人闻声前来。 不多时尤氏准备的鸡蛋,便全部送完,好在东西准备的够多,前面来的人都有领到,只是后来的人就没有了。 等苏大山他们到时,门口早已恢复平静。 陈氏进来门后,立刻被人带到清风院,让她陪着苏白英聊天。 苏大山父子三人则被带到偏厅喝茶,里面坐着不少宋家族人。 苏白英靠在床上,看着茶儿领着她娘进来,招呼道:“娘,你来啦,茶儿,去端些糕点过来。” 陈氏尽管不是第一次进女儿的屋子,还是被她屋里的装饰摆件震撼到。 别的不说,就苏白英身下的拔步床,看上去就很不错的样子,更别说屋里其他摆件。 想着家里的床,只是山上随便砍的树搭建而成,她就觉得腰酸。 看着女儿脸色苍白的躺在床上,陈氏收回思绪,关心道:“英娘,身子可还好?” 陈氏生了不少孩子,且她每次都生得非常快,所以生孩子于她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看苏白英脸色不好,这才问道。 “有点不舒服。”面对自己的亲娘,苏白英不再逞强,实话实说道。 陈氏闻言,不甚在意道:“养两天就好了,当初娘生你们几个,第二天就能下地干活,你也别一直躺在床上,下来走一走,伤口才能好的快。” 说完四处瞧了瞧,“孩子呢?” “孩子在婆母那里。”苏白英听到她娘的话,心里有些不舒服,却没有出声反驳。 刚经历生子之痛的苏白英,不想对生她的人口出恶言,只当她娘见识浅薄。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她这般,孩子生得快,几乎没受什么罪。从疼痛到生产,只需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 陈氏听说孩子在尤氏那边,“你这婆母不错,如此你便安心养好身子,争取再怀几胎。” 陈氏以自身经历来说事,她能以童养媳的身份,在枣树村站稳脚跟,就是因为她能生儿子。 若她接连不断生女儿,早就被唾沫星子淹死了,哪会有如今的好日子。 苏白英有些无语,听听她娘说得是什么话,还在怀几胎。 只得敷衍道:“娘,孩子还小,先不说这个。” 恰好这时茶儿端着糕点进来,苏白英连忙招呼道:“娘,如意糕是厨娘的最拿手糕点,你快尝尝,看下味道如何?” 经历了生产之痛,让苏白英的心柔软了许多,否则以她的性子,肯定要出声纠正。 如今只好转移她娘的注意力,免得一个劲劝她再生几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