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7章(1 / 1)

“是啊!”刘彻抬高音调,“五年都收不回来,为什么还要投钱呢?” “因为有人。” “有人?” 刘彻有些发懵,这个论调他没听过。 “是,” 刘据也不七拐八绕,精于算术是自己的人设,现在索性就火力全开, “孩儿研究过大汉每年财政,知道大汉财政的根源来于税收。” 刘彻无语的看向儿子。 宝贝啊,这还用你说?这不是谁都知道的事情吗? 如果把大汉比作一个精密运作的机器,税收就是能源。 朝廷从百姓那里征税,以用作朝廷用度,把钱集中起来后,如果某地方发生大灾,这钱就可以拿去赈灾。 管理一个地域辽阔的疆土,将税收集合,统一调度,就是生生不息的核心,也是封建制度的核心。 刘据不顾身边人疑惑的目光,继续道, “而孩儿不这么认为,大汉财政的核心,不是税收,而是人。” “人?” 刘彻琢磨出一些味道,不由身体前倾。 桑弘羊眉头紧锁,似乎脑海中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而自己完全没有抓住! “对,是人, 征兵要用人,征税要用人,徭役要用人,干什么都要用人,没有人,则什么事都做不成, 大汉财政不振,是因为人太少了,孩儿觉得,父皇您要以人为本。” “呵,这话倒听得新鲜。” 刘彻嘴上轻松,但眼神却满是凝重。 大汉财政靠税收,而税收又从何而来? 人。 哪怕是刘彻再厉害,他也超越不了时代,这是时代的认知局限性。 刘据所言,他们想都没想过,更是听都没听过,孟子重民思想,也不过是意识到了不好好对待百姓,就会被推翻,这是政治层面的。 但基本无人意识到,重民的原因,是来自于经济层面。 人口学。 清朝人口最高四亿,史学家称之为饥饿的盛世,换句话来说,在中原地区,农耕为主的情况下,所有耕地全部被开发,其能承载的最高人口, 不超过四亿。 以农耕为主,并且没有出现主导产业时,中原地区,人口最大值,就是这个数。 而现在汉武帝时期,人口最多是多少? 三千六百万, 而且这个数字随着战争、重税,正在极速减少。 也就是说,未来汉武帝时期人口数量,只会比这个数字少,不会再比这个数字多了, 清朝疆土更大,把多余的疆土去除,汉武帝时期的版图,承载两亿人口不成问题。 看看,三千六百万和两亿之间,差了多大的缺口。 刘据以全新的理论体系,继续冲击在这群古代人, “父皇,太爷的时候,税取十之二三。 您现在取税,取十之六七。 但是您想过没有,就算抽足了十成税又能如何?” 刘彻屏住呼吸。 “三千万人,六百万户,除去不纳税的老人,其余征税的有算作两千万人,十取五,只算一户一年纳十石米。 一年大汉税收,就是六千万石米。 十取十,一户一年纳二十石米,就是一万万石米.....” 一户五口之家的百姓,一年杂徭杂税合算下来,肯定比十石米多,刘据为了方便在场众人听懂,直接约数取整, 当然,刘彻也知道,十取十,是一个夸张的说法,真敢这么定税的话,是真活够了。 十取七,已经是最重的税了。 农户也需要口粮,也需要开春买种。 刘据扫过众人, “可若是现在大汉有两万万人呢?” 两亿。 咕咚! 刘彻控制不住的咽了口唾沫,眼球都要瞪出眼眶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