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陛下,那微臣告退了。” “来人!去送送他!”刘彻唤来几个侍卫,“别大晚上摔沟里,又赖到朕身上,务必把他安全送回府内!” “是,陛下!” 望着东方朔的背影,刘彻忽然想到了汲老头,有他们在熊儿身边, 最起码,不会让熊儿走上歪路吧。 ......... 翌日 未央宫朝会 丞相李蔡持玉笏走到正中,笏板分三种材质玉、象牙、竹,对应不同品秩,朝上官员对着笏板记事,下了朝再回去比对,查缺补漏。 “今日朝事有二,一为西域重开商路,二为重农,请诸臣在陛下面前议一议吧。” 在龙椅上端坐的刘据,朝着丞相李蔡点了点头, 坐到这个位置,便宜老爹与自己说过的有些话,都更通透了。 皇帝手中最大的权力, 一是用税收控制万民,二是用官职控制官员。 万事万物有利有弊,刘据用考成法,使吏治澄清,朝堂上人才济济,可相对的是,他手中的权力,被分出去了一部分。 唯独刘据能这么做,等到下一任皇帝继位,可就要把这些散出去的权力收回来了。 现在刘据心中还是更倾向于大儿子, 刘据,刘进,刘病己。 应是能将大汉国祚延续下去。 群臣面面相觑,无一人想要先开口,他们背后都是不同的勋贵,既然是勋贵,现在就没有不投资海运的。 李蔡所提的两件事,无论是再开西域,亦或是重农,都是在打压海运! 也是实打实的削百官利益! “陛下,微臣请奏。” 丞相李蔡闻声望过去,有些意外,这道声音竟是从武官一侧传来的, 只见征匈时自主一路的将军韩说, 挺身开口。 “韩将军,说吧。” “是,陛下。” “微臣以为,海运断不可滞!” 韩说言简意赅,不顾卜式愤怒的视线,直接就说了出来。 说出之后,文武百官俱是赞同, “韩将军说得是。” “海运为大汉之基!” “唉,怎可停海运呢?” 霍光在下皱眉沉默。 暗道, 此事太不好办。 海运是唯一一件,能让文武官员同时受益的项目! 武将可以开海、沿线戍守,反正海运存在一天,就需要大汉士兵保驾护航。 那文官更不用说了,他们一手主导海运,海运能发展如此快,也是文武齐心的结果! 但同样, 西域叛乱、农业不振,也都是因海运而起的! 西域叛乱,是因海运把商人都吸引了过去,相对劣质的陆路,全被舍弃。 卜式担心的农民不种地了,也是因海运利润太大而起。 朝中的有识之士,都已经开始意识到, 大时代的变革已经开始! 见风向一股脑的往海运倒,卜式忍不住起身, 据理力争道, “虢文公曾谏宣王: 民之大事就是农业,供奉社稷的粢盛由此而出,万民由此而生, 国事调度用给由此而在,和协辑睦由此而现, 所以,社稷自古为大官! 若只依海运,弱了国本,岂不是弃本逐末?!” 卜式面红耳赤, 他说的也心里没底,只是他觉得应想办法振兴农业,但又说不出什么办法, 主要刘据弄出的海运项目,对这个时代而言,太超模了! 再无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 就像一艘巨大的轮船,行驶向未知的海域,谁也不知道前面会是什么! 桑弘羊冷笑一声, 他是实用主义,只要能挣钱,才不管别的。 见卜式的话落在朝中,无一人应,石建挺身, 安慰道, “卜大人稍安勿躁,此为义利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