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就是要打出民族自信, 光是汉军强、国力强还不够,更要精神强韧! 刘彻深望了熊儿一眼, “你这下是真类朕了。” 因为,刘彻早就看到了这里,如果精神不强,就算国力再强、战力再强,不过是空中楼阁,一挥手就没了, 在历史中,太子据仁慈,屡屡劝谏刘彻,不要耗费国力,应与民休息,同匈奴以和为主,气得刘彻当着卫子夫的面呵斥道“子不类朕!” 说实话,历史上的刘据,看似仁慈,实则太小家子气了,并且,他也全没有刘彻十分之一的视野高度, 从纯政治的角度而言, 历史上的刘据,就应该全力支持打匈奴,他的外戚是卫青、霍去病,这可都是武将啊! 武将不打仗如何积累战功?他们不积累战功,太子据如何坐得稳? 而且,他应看出,父皇把灭胡看作是头等大事,你还只是太子,就与皇帝的大政方针背道而驰,以后登基了,不得把刘彻的功绩全推翻啊? 刘彻能容忍这种事吗? 从家国的角度而言, 汉匈之间是生存之战,没有任何调和的余地,你想用道义劝匈奴不来袭边,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匈奴不抢掠,他们就要饿死冻死, “与匈奴以和为主,” 历史上身为太子的刘据更不该说这话,刘彻征匈,是要打出自信,帮着汉人长出脊梁, 这是个需要不断锤炼的过程,也就是说,从刘彻开始,之后的每一场对外战争都要打!这才有了之后的李广利征大宛! 刘彻不征大宛,那匈奴就是白打! 征了大宛,匈奴才不白打! 若之后把皇位交给刘据,刘据反而主和了,那就等于说是,刘彻辛苦打出来的存档,儿子全不要了! 之前的一切,就全白费工夫了! 所以,刘彻喊出那一句“子不类朕”时是深深的失望, 不过,之后的巫蛊与太子据没什么关系,或者说,正是刘彻心里早就对太子据失望,太子据才能活那么久, 不然,以刘彻对权力的欲望,太子据又表现的很厉害,卫霍一死,就得准备干掉太子据了。 以那个刘据的性格,完全不是刘彻的对手,起兵之后,就杀了个江充,这等于是把拎着脑袋支持他的人全害了, “爹,我一开始也没拿定主意,后来我就想着,要是您该怎么办?您的话,肯定不受这气啊!孩儿也就拍定主意了! 老子英雄儿好汉,孩儿也打!” 刘据一溜小马屁,给刘彻拍的嘴角都压不住了,哪怕心里门清,熊儿看到班兴来信,第一时间就是要打了, 但被熊儿神吹了一圈后,刘彻还是心中暗爽, “熊儿,也就你配和爹说说话了,旁人都太蠢,跟他们说话费劲!” “天下英雄,唯有父皇与孩儿。” “哈哈哈哈!”刘彻笑得胡子乱颤,“你别说!还真是!” 大宛国 龟兹人瓦萨站在王宫内,身边是十数个小国的官员随同,大胡子真就把这些骑墙的西域小国给说服了, 其实,冷静下来细想想,这些小国要是陪大宛疯,那才是蠢得不行! 就像仆朋给瓦萨分析的: “大宛仗着山高皇帝远,把汉商队抢了,好处没分给其余各国,却要西域联合起来,共同承担大汉的怒火? 这算盘打得也太美了吧!” 况且,如果大汉派军深入西域,征伐大宛,想想沿途汉军会如何补给军粮? 那还用说,抢小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