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0章(1 / 1)

这种对话,遍及政治、经济、权谋各领域,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在当时,这些对话都应该是最高机密! 除了公开在朝廷上讲出来的,其余的有些密谋,竟都被长篇大论的记在史书上,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要不就是史官编的,大概知道是这么回事,然后自己添油加醋设计了一段对话。 但,这就有个问题,各史书间,都是直接引用这种对话,无非是几个字的差别,史要真实,作为史家,如果前人是自己臆想的,后人直接拿来就用,未免太不负责了。 因此,就推出了第二种可能..... 这些重要人物说话之前,特意先把史官找来了,故意当着史官面说的,他们就是要让史官记下他们想要史官记下的, 如此,有些感觉不对劲的地方就通了,何以涉及到一国最高机密的对话,能被记得这么清楚,甚至能把说话时的语气都给加上,并且,这种不知道从何处知道的对话,能被之后的史家拿来就用 现在,刘彻和刘据干得就是这个, 装作闲聊,其实都是说给司马迁听得...也不对,更确切的说,是说给未来看到史书的后人听的。 这些都是秘而不宣的潜规则,这也是历史最复杂最有趣的地方, 所以会有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或者,“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这里面的门道真的太多了! 光是握着笔杆子的司马迁,就暗地里整出多少幺蛾子了。 但,有趣的是,有些事还是在史书上留下破绽的,这就要真正的聪明人自己去找到。 大宛一战,刘据已经留下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最强音,司马迁包写好了, 现在,父子二人故意打配合,就是要让刘彻也在此战露露脸, 一些父子两人私下的对话,也借着这次机会都说出来了,就是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司马迁先记上, 这也是史家的一个原则,有些疑惑的事、没搞明白的事,也可以往上写,但是要原模原样的写,留着给后人研究, 司马迁运笔如飞,满眼闪着兴奋的光芒,鱼头汤除了喝得第一口外,再没有空喝第二口了, 这些话,平时司马迁上哪听到去?! 难不成还潜入到皇宫偷听? 所以,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司马迁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笔刀都用成残影了,低下头就是一顿神写, 咔哒一声! 笔刀扎在桌案上,将司马迁从忘我的状态中,强行拽了出来! 一块简牍都被写满了! 见状,司马迁愣住, 暗恨道, 今日自己为何就没多带几个简牍?! 其实,光是一个就碍事了,带上几个,那成负重训练了, 司马迁将简牍翻来覆去,想寻着还有没有哪处空位,还能多记两笔,可简读上已经是密密麻麻,再没有落笔的空隙了, 这时,司马迁正懊丧间,一个崭新的简牍,被推到司马迁面前,司马迁诧异的抬起头,不可思议的看向递给他简牍的那人, 是中贵人包桑! 包桑朝司马迁点了点头, 示意简牍管够。 司马迁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长出口气,又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而且,正好这个简牍写满的空隙,刘彻父子二人又开始吃饭了,没聊什么, 司马迁眼睛一闪, 顿住。 刘据笑道, “鱼汤都凉了,来人,去给太史令热一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