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搞错了一件事情,并不是说先进的就是外军的,先进本身只不过是同等条件下更科学的训练战斗思维,战术也好,打法也好,本质就是为了消灭敌人,更大提高士兵在战场生存能力。” “与其说新型狙击手战术,有外军影子,那我也可以说是外军在模仿我们的战争哲学。” “我们以熊国打响战争为案例,典型的狙击手绞杀重型摩步旅,轻步兵打重装部队看起来不可思议,但他们做到了方面借助地形优势,切段熊国摩步旅通讯,分段狙击,拉网狙击,在格城上演现代战争史里最残酷的一幕......我们注意到方面狙击手的军事指导思想,和伟人的论游击战何其相似!所以,谁抄袭谁?” “上尉,某些东西,永不过时,某些军事思想,可以不朽。而某些东西本就互通而又开放。” “再说前段时间合成营在漠北完成的一系列演习,你说是我们的军事思想多一点,还是外军的军事思想多一点。那么让我来告诉你,表面看合成营战术理念以孙子兵法为主,但你要深入研究就会发现里面同样包含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以及闪击战、包括熊国某元帅的装甲纵深理论。” “我个人提倡学习,合成营排以上指挥官要求每年必须读一本战争理论书籍,以及写一篇心得体会,作为指挥考核作业。” 说到这里,成才语气一顿:“你也在合成营,这些细节,你应该知道。” “如果你只是单纯观察我,毫无意义,主官思想最终依然体现在集体变化,盯着我看,不如盯着部队,是这个道理吧。” “......” 慕希芸张张嘴无话可说。 本质她是一名观察者兼职军医。 目前的问题不仅已经超纲,而且概念已经被彻底换掉。 被指挥官轻描淡写换掉。 先进的是科学而不是外军。 理论相通而又开放。 良久。 “合理。” 慕希芸不得不承认。 如果继续肤浅地死咬不放,那么现役任何一名指挥,都有外军影子,因为概念上升到这种地步,必须得承认,机械化装甲核心战争思想诞生于二次大战。 诞生于闪击战、诞生于集团突击战。 机动、突击、切断、瘫痪本就是盟区战场上名将的日常操作。 乃至北方、京畿建成编制体现,和库尔斯克会战有着某种紧密联系。 大装甲、大纵深、大集群...... “中校,说说合成作战吧。” 慕希芸有种不舒服的感觉。 感觉一直被控节奏。 “合成作战。” 指挥官皱眉。 “士官流转制度加开放的战术思想结合装备换代以及信息化带来的变革,合成作战就是以上因素的产物。” “上尉,请你搞清楚,合成营在合成作战方面,比这个星球已知的任何一支军队走的更远,所以,你确定在这方面是我或者合成营模仿外军......?” “我以为,从今天开始,我们才是被竞相模仿者!理论上我们已然弯道超车!” 霸道! 狂妄! 自信! “我们已然弯道超车!” 犹如一声惊雷炸响。 慕希芸脸色一震。 漠北之虎獠牙锋利如此,气势逼人。 不过她还是按照本能快速分析成才话里漏洞。 可惜! 没有漏洞! 士官流转制度没有漏洞,新型战术思想没有漏洞,而指挥官上升轨迹刚好处于装备改革时期,信息化改革时期,所以,一个擅于思考的人,一个能提出士官流转制度和新型狙击战术的人,结合变革浪潮所有行为都变得无比合理。 逻辑、动机,轨迹分明,层次进化有序,简直完美。 从一开始考虑个人前程,到一步一步走向更高,任谁都挑不出毛病。 慕希芸的眼神变得柔和。 事实上,审查出于谨慎。 中校的解释过关。 硬要说漏洞,除非一开始士官流转就是在为合成作战做整体布局。 但,那怎么可能? 当年成才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人,一个上等兵,计算如此之深? 当然不可能。 扯淡么! 这和智商与天才已经没有关系...... 指挥官内心深处浮现一丝别样情绪。 穿越以来。 每一步棋局都在掌控之中。 合成作战不是一步提出来的。 是一步步提出来的。 没有人是气运之子。 愚蠢的人往往一厢情愿。 合理与不合理,逻辑一直很分明。 “中校,本来这场谈话应该在维和结束之前,提前半年也无妨,维和结束后......领导想见你,出于短暂同事关系,我提醒你请做好准备。” 慕希芸抿起嘴,露出善意微笑,确定中校过关。 指挥官恰当地表现震惊,似乎被名字震到。 “恭喜你!” 女军医伸出小手。 这一句恭喜,基本确认指挥官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