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枪突然响起,一名士兵吓得猛地哆嗦。 下意识喊道:“排长!” “没事!” 少尉回应。 K组织狙击手视线被干扰。 射击缺乏精度。 明显是试探性射击。 稳住别慌,没问题。 而随着第一颗烟雾弹渐渐消散。 第二颗、第三颗烟雾弹再次丢到左右十几米外。 整个区域被浓浓烟雾阻挡。 烟幕里,模糊的影子露出来。 少尉和汤姆军士跪爬架着伤者。 在战场,能降低身体姿势,躲避敌人狙杀,跪爬也没啥了不起。 “救援成功,撤离!” “收到!” 大兵立刻交替掩护撤退。 所有人情绪都有些紧张。 心跳一百八。 狙击手太狠了。 谁也不想在关键时刻挨子弹。 十几秒后,战斗小组成员成功撤到掩体后面。 这会装步车驾驶员呼吸微不可闻,意识陷入昏迷。 “止血带与磺胺粉,还有吗啡,给他一针。” “伤者情况比较严重,按压一下伤口附近,看看是不是动脉受伤。” 战地抢救…… 以上只是k组织狙击入城部队的两个细节。 相似一幕在多处发生。 当集群狙击严重威胁到部队。 封锁交通线,切割k组织联动,自然无疾而终。 被迫放弃切割封锁战术。 烟雾弹给了汉森上校新的灵感。 和狙击手交战很吃亏。 而部队停止不前绝非好事。 不如借着烟幕机动,与中心广场部队汇合。 汉森上校迅速下达命令。 “各部以烟幕掩护机动。” 旗语传递。 一时间,整个南部区域到处冒出滚滚黄烟。 这就有意思了。 节奏激烈的战斗再一次缓和。 地面部队靠着烟雾弹掩护向城市中心接近。 选择战术上保存己方力量。 连锁反应就是,原本陷入沉寂状态的k组织成员跟随着渐渐活跃。 到此时,k组织也开始扔烟雾弹,毕竟这玩意算不上什么稀奇装备,价格相当低廉,不少k组织老兵都有能力自制。 穿插、机动,k组织先前被压缩的生存空间慢慢恢复。 从天空俯瞰,局面多少有些混乱,尤其是地面装甲部队后方。 时不时就有小规模交锋。 K组织死咬着装甲部队。 双方你中我有,我中有你。 甚至发生和k组织士兵近距离照面,双双蒙b状态。 当时两人距离不到三米。 淡淡烟雾造成他们马上撞到对方才反应过来。 场面一度很爆炸。 两人愣住后第一反应是相互射击。 高度紧张下。 率先开枪的大兵竟然没打中三米之外的k组织士兵!!! 见鬼! 手枪精度差的一批! 手抖的一批! 而k组织士兵紧张拉动枪栓。 一双眼睛透露不安惊恐。 卡擦卡擦! MD! 卡壳! 两人瞪着对方。 几乎同时选择扭头就跑...... 不管怎么样。 狙击手给混编装甲营造成很大麻烦。 和RPG配合。 短短时间连续爆掉数量坦克。 狭窄街道不足以让坦克施展战术规避。 被火控锁定,只能看命。 坦克接连被爆! 迫不得已,汉斯上校只能分出两个排阻击尾随的敌人。 然而这样做的意义并不大。 除非像先前一样,装甲步兵配合,封锁前进道路所有缺口,否则,宛如迷宫的城市,单纯设置“点”性阻击阵地,等于脱裤子放P。 阻击阵地只有结成网才有意义。 单独的“点”。 敌人大可以轻易从两翼绕过去。 打巷战,轻步兵比重步兵优势地方就在这里。 灵活性高、机动性强。 一旦阻击火力强劲。 K组织就会绕开火力点。 所以,机动过程,是一个被不断放血和无奈分兵的过程。 当然,归根结底,汉斯上校和他的混编营可以承受这种战损。 距离中心广场只剩不到三公里。 汇合在即。 嗡嗡嗡——天空响起超音速战斗机翱翔的雷霆声音。 F18飞行员距离地面区区五十米。 地面建筑玻璃伴随飞机轰鸣飞过,啪啪啪接连爆开。 五十米飞行高度,相当冒险。 嗖~~ 大黄蜂把航弹扔在包围中心广场士兵的k组织阵地上。 轰! 航弹爆炸。 威力比坦克榴弹炮厉害多了。 小半个足球场范围受到剧烈冲击。 顿时,K组织伤亡损失直线飙升...... ....... 巴城战役已经持续两个多小时,截止目前,k组织两千多名战斗人员,阵亡上千。 而战斗阵亡,同样接近一千。 双方战损比接近一比一。 京畿战略防卫中心。 大校目光平静且冷淡。 进入战斗状态,他身上看不到一丝人性。 为将者之道,绝对理智。 此时的指挥官没有任何温度与多余感情。 “计划准备工作进行的如何?” 计划准备工作。 计划的自然是弄死在巴城所有大兵的毒招狠招。 “报告成旅长,还需要1个小时。” 需要1个小时么? 指挥官微微眯眼计算时间。 按照战场态势。 此刻占着极大优势。 假如的战术是突围。 那么1个小时时间过于紧张。 因为一旦完成汇合动作。 他们在巴城的力量将无人能挡,除了利用骚扰造成一些小的战损,大部分81空降师士兵将安全从巴城撤离。 注意,巴城战役进行到现在。 M军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心思是因为对k组织武力的误判。 假如他们发现k组织现在只是强弩之末。 结局很不好说。 事实上帕德博恩确实考虑过k组织情况。 作为直接战争对手。 对敌人实力分析是指挥官必须要做的工作。 但帕德博恩现在的问题是失去了某种自信。 空降一营、二营的冒进就是建立在形式误判之上。 至少战役发生之前,81空降师不会真的认为他们面对的敌人是数千人。 这太有悖常理了。 而巴城,分明是一座陷阱。 所以,帕德博恩的雷霆救兵行动是坚持以突围为主。 而大校指挥官的战术逻辑基点正是建立在对81空降师作战分析之上。 但分析是一方面,其它方面,为了顺利实施下一步计划,他需要保证战斗烈度和时间两个方面,压迫81空降师心里极限,营造k组织还能打的假象。 为“地狱业火计划”争取一个小时。 指挥官淡淡下达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