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玄幻奇幻>天狼诀2> 第九章心中有座无法逾越的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心中有座无法逾越的山(2 / 2)

启容五年,崔娅燕被立为皇后。这一年,紫云观的观星台上,新铸的浑天仪在月光下闪烁,袁客师望着紫微垣中明亮的帝星,忽然明白师父临终前的笑意——有些山,看起来是阻碍,其实是天道留给人间的路标,而真正无法逾越的,从来都是人心对天命的执念。

启丰三十年间,长安城西市的酒肆里,一位白发老者正在向众人讲述李淳风的故事。案上摆着残卷《推背图》,第二十九象的卦辞旁,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观星者困于山,破局者见于心。“

酒肆外,一位身着青衫的书生走过,袖中滑落半卷《乙巳占》。风吹开书页,露出李淳风手书的批注:“天道如大山,星官如蝼蚁。然蝼蚁虽小,亦可在山壁刻下痕迹,待后来者循迹而上。“

长安城的暮鼓敲响时,老者望着东市方向的紫云观,看见观顶的铜铃在风中轻摇,仿佛在应和某个穿越时空的算筹声。他知道,李淳风心中那座无法逾越的山,早已化作历史长河中的一座灯塔,照亮着每个试图窥探天道的后来者,在人心与天命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路。

启星二年孟夏,紫云观后园的竹林正泛着新绿。李淳风倚在竹制躺椅上,望着天边渐渐西沉的“天枢星“,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膝头的《推背图》残卷——第二十七象的“玄武折足“图上,不知何时多了道指甲划出的细痕,正从玄武的断爪处蜿蜒向紫微垣。

“师父,天后的车驾已入朱雀门。“袁客师的声音混着竹叶沙沙声,惊飞了栖在竹枝上的灰雀。年轻人腰间挂着新铸的“天机罗盘“,盘面中央的太极鱼眼处,隐隐映出武则天的面容。

李淳风闭上眼,任由阳光透过竹叶在脸上织成金网。他想起二十年前在太极宫初见武媚娘时的情景——才人鬓边的金步摇与他袖中《洛河图》残片共振,那一刻,星象图上的“女主昌“终于有了具体的眉眼。喉间泛起苦意,不是因为即将到来的天命,而是明白自己终究没能成为那个“破局者“。

启丰二十三年,翠微宫的病榻前,李昭的手指像枯枝般扣住李淳风的手腕。帝王眼中的金轮纹已淡如薄纱,却仍执着地盯着他胸前的算袋:“先生...可曾算到,朕的陵寝会否遭后世惊扰?“

算筹在袖中自动排列成“蛊卦“,山下有风,蛊坏之象。李淳风望着殿角即将熄灭的长明灯,想起《推背图》第三十六象中“黄河水清气顺则治“的预言,忽然明白,眼前的帝王早已不是当年陇右道上那个问“如何得天下“的秦王,而是困在天命牢笼里的凡人。

“陛下的昭陵,当如北斗勺柄,藏于九嵕山的龙气之中。“他避重就轻,指尖在李昭掌心划出“天枢“轨迹,“只要后世子孙不违天道,自可保万年安宁。“

帝王闭目时,李淳风看见自己映在殿柱上的影子正在缩小,仿佛随着李昭的生命流逝,那个曾妄图用星象丈量皇权的少年也在死去。他摸出怀中的《推背图》残卷,第三象“日月当空“的图绘突然渗出血色,将武媚娘的面容染得狰狞——那是他刻意隐瞒的真相:所谓“女主代唐“,实则是天道对李氏子孙背离天命的惩戒。

启星元年,洛阳城的紫微宫顶,李淳风望着东南方的“荧惑守心“异象,忽然喷出一口黑血。算袋里的十二根玉筹尽数崩裂,每根断口都指向他胸前的“天机纹“——那道伴随他半生的竖纹,此刻正像活物般蠕动,将血色引入眉间。

“师父!“袁客师扶住他摇晃的身体,发现师伯程玄礼留下的“北斗护身符“正在失效,银片上的星纹被血色侵蚀得只剩“天枢““天璇“两星。

“莫慌。“李淳风扯下护身符,任其坠入宫墙下的御花园,“当年在终南山,天罡曾说,泄露过多天机,便如在泰山之巅凿井,终究会引动山体崩塌。“他摸出随身携带的青铜罗盘,盘面中央的太极图已完全被血色覆盖,“你看,连罗盘都在警示,属于我的#39山崩#39时刻到了。“

深夜,李淳风独自走进观星阁。浑天仪上的二十八宿灯盏次第熄灭,唯有心宿三星亮如血珠。他忽然明白,自己毕生所观之星,不过是天道这座大山的几粒砂石,而真正的山体,是藏在星象背后的因果轮回——就像父亲因泄露星象被剜目,他因预言女主被软禁,程玄礼因推背图避世,都是同一座山上滚落的巨石。

启星三年中元夜,李淳风的病榻前出现个身着青衫的陌生男子。月光下,来人袖口绣着的云雷纹与《推背图》末象的卦象完全吻合,腰间悬着的玉匣,正是当年李昭赏赐给他的“天机匣“。

“先生可还记得,启丰十三年在破庙遇见的鹤群?“男子开口时,室内烛火突然变为青色,“九只丹顶鹤,正是九天玄女座下的#39天机使者#39,当年指引你出山的,不是星象,而是我们。“

李淳风握紧枕边的算筹,却发现对方的命星不在二十八宿之列——这是超脱于天道之外的存在。“你们究竟是谁?“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颤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窥见了更大的天机:原来所谓“观星“,不过是被更高层的天道摆弄的棋子。

“我们是#39山鬼#39,守着人间与天道的界碑。“男子掀开玉匣,里面躺着半块刻着星图的玉璜,“当年你父亲在太史监算出的#39文帝将崩#39,其实是我们故意泄露的天机,为的是让隋室崩塌,好让李昭应#39紫微现光#39之兆。“

李淳风感觉一阵眩晕,父亲的死、自己的出山、甚至《推背图》的创作,原来都是被设计好的棋局。他望着玉璜上的星图,忽然发现自己的命星被标在“天杀星“与“天机星“之间的夹缝里——那是连天道都无法完全掌控的位置。

“为什么告诉我这些?“他盯着男子的眼睛,那里倒映着无数个平行的星象图,“现在说破,不怕天道反噬?“

“因为你快死了。“男子将玉璜放在他枕边,“天道之山即将崩塌,我们需要你在临终前,为新的天道刻下第一块界石。“话音未落,他已化作青烟,唯有玉璜上的星图在月光下闪烁,渐渐与李淳风眉间的天机纹重合。

第四章刻石记

启星四年春日,李淳风在紫云观后园的石壁上刻下最后一道星纹。手中的刻刀是用父亲的算筹熔铸而成,刀刃每切入石三分,便有鲜血渗出,在石壁上形成活的星图。

“客师,把《推背图》的真本烧掉。“他望着自己用鲜血刻就的“新天道图“,二十八宿的排列与《乙巳占》完全不同,“后世之人,不该被固定的预言困住,就像我们不该被眼前的大山挡住去路。“

袁客师跪在地上,看着师父用毕生心血写成的《推背图》真本在火盆中卷曲,每一页燃烧时,天空中便有一颗星辰移位。当“武氏代唐“那页化为灰烬时,东南方的“女主星“突然暗了三分。

“师父,您这是在改天命!“袁客师惊呼,却看见李淳风微笑着摇头。

“不是改天命,是让天道这座山,多几条攀登的路。“李淳风指着石壁上的新星图,“当年我们以为星象是死的,后来才知道,星象随人心而变。就像这座山,看起来无法逾越,但若每个人都在山壁刻下自己的脚印,终会踏出一条新的路。“

是夜,李淳风梦见自己回到陇右的破庙。父亲的石象前,九只丹顶鹤正在啄食他刻在青石板上的星冢。当鹤喙触到“天枢星“的位置时,石板突然裂开,露出下面刻着的“人心即天道“五个大字——那是他用三十年血泪刻下的领悟。

神龙元年,张柬之在紫微城发动兵变,武则天被迫退位。这日,袁客师站在紫云观的观星台上,看见代表武周的“荧惑星“终于归入正常轨道,而李淳风当年刻在石壁上的新星图,正在夜空中逐渐显形。

他摸着怀中的玉璜,想起师父临终前的话:“天道不是山,人心才是。当所有人都相信山可以逾越,山便不再是阻碍。“此刻,石壁上的血星图正在吸收人间的灯火,每颗星子都闪烁着人的愿望,而非固定的命数。

开元年间,年轻的僧一行来到紫云观,在李淳风的墓前发现一块残碑。碑上刻着半首诗:“观星三十年,方知山非山。天网恢恢处,人心自为关。“僧一行忽然明白,这位前辈星官毕生的挣扎,不是与天道对抗,而是在寻找天道与人心的平衡点——就像他此刻正在做的,改良浑天仪,让星象更贴近人间烟火。

公元2023年,西安碑林博物馆。一位戴着眼镜的女学生停在《乙巳占》碑刻前,手电筒的光束无意中扫过碑额,竟发现一行微小的刻痕:“每座山都有裂缝,每个裂缝里都藏着新的星光。“

她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李淳风的生平,在“启星二年卒“后,不知何时多了句批注:“他死时,紫云观的观星台飘起了星雨,每颗流星都朝着东南方坠落,那是当年他刻下新天道图的方向。“

博物馆外,暮色中的终南山若隐若现。山风掠过碑林,将千年之前的算筹声、刻石声、鹤鸣声,都揉进了现代都市的喧嚣里。而李淳风心中那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早已化作无数星子,散落在每个试图窥探天道、又敬畏人心的后来者的征途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