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栓子看着手里漂亮的糖块,终于没忍住诱惑,自己也吃了一块。 剩下的那一块,他仍然递还给叶卿。 叶卿惊讶了一瞬,转而面不改色的笑着收了回来。 古代物资匮乏,人人亏嘴的厉害。 栓子虽然拿了她的东西,却还是一板一眼的只取相应的数量,一片赤子心肠。 她不该在这个时候假大方,说什么一块糖无所谓之类的话。 叶卿收回糖果,郑重的放回兜里。 叶卿再次回到村长家时,各家要买的东西已经登记过来了。 那名叫柱子的年轻人毛笔字写的相当不错,据说是个童生。 长长的单子上,这家要针线,那家要盐巴的,密密麻麻记了不少东西。 结尾处还贴心的给了个总数。 纸张质量很差,更像是草纸。不过这也这样,好的纸在这地方应该不便宜。 叶卿看了看,直接收好放兜里:“没问题,我今天就回去进货。” 村长:“不急,雪天路不好走。兄弟你不若住上一晚再走?” 叶卿:“没事,我在外头跑惯了。” 告别了永丰村的大家,叶卿一头扎进了雪山里。 走了一会儿,系统提示:【附近已经没有人。】叶卿一闪身,回了蓝星。 叶卿回去拿货,离开了两天半。 再次出现的时候,就带了满满一车货物。 货物质量都很好,充分证明了主人的能力。 叶卿不好开机动车去封建世界,去网买了一驾马车,还有一匹马。 还真给她在万能的某宝上搜到了。 为了顺利使用,叶卿直接坐车到了卖家的农场,学了一整天如何驾驶马车。 看到叶卿果然带着货回来了。 整村人都很高兴。 村长又热情的留叶卿在村子里呆了两天。 叶卿陆续把货卖出去,收获了满满一箱的铜钱。 叶卿卖货的时候,栓子就在一旁帮忙维持秩序,见她的铜线就那么散乱的堆着,还热心的找来绳子帮她一一穿了起来。 自从有了糖块的交情之后,栓子待叶卿明显的亲切了起来。 栓子是村长的小儿子,全名李铨栓。 那天叶卿救的王洋是他的好兄弟。据说是去隔壁镇子,没来得及吃饭,饿晕的。 王洋醒来后,被栓子扶着过来给叶卿磕了三个响头,口称恩人。 能够见到救的人醒过来,叶卿很开心,见他跪倒,连忙想把人扶起来。 “叶哥,你就让他磕吧。这礼你受得起。”栓子说。 叶卿于是坐了回去,安心受了洋子的礼。 洋子刚醒,走路还打飘,虚弱的紧。磕完头又被栓子连拖带抱的扶了回去。 村子里的人都很淳朴,叶卿卖货也顺畅。 叶卿于是多来了这村子几次。 到第二次,周围更远一些的村子有跟永丰村沾亲带故,过来走亲戚的知道了消息,便也来托叶卿带货。 亲戚又有亲戚…… 整整半个冬天,叶卿一直持续着:回去进货两天——在永丰村呆一天卖货——再回去,的过程。 生意做的可红火。 ………… “来来来兄弟,坐下来一起吃点儿。”村长热情的招待。 “那我就不客气了。” “客气啥,就跟自己家一样啊。我家儿媳熬的苞米面粥可香了。” “确实很不错。”叶卿尝了一口,深表同意。 看似简单的苞米面粥熬得粘稠适口,里面放了盐巴和少量青菜和蘑菇丁。清甜中带有一股咸香味,意外的很好吃。 “是吧?”村长骄傲的说,“不是我吹,我这大儿媳的手艺,在我们这十里八村都可出名。” 旁边另一桌,村长大儿媳妇闻言不好意思的笑了。 虽说是在封建社会,但这里已经接近边塞。 边塞人疼媳妇,女性掌家的也不在少数,地位十分高。 因此,老村长提起自家儿媳妇,也是一脸的与有荣焉。并不吝惜夸赞。 坐在村长一旁的村长媳妇闻言瞟了他一眼:“这老货就是贪嘴,天天惦记吃,没的累坏了我儿媳妇。” 叶卿笑了,也跟着夸上几句,直把村长老两口夸的开怀大笑。 一旁,栓子吃的头也不抬。 饭后,老村长拉着叶卿“唠闲篇”,说起了在镇子上当兵的大儿子。 “住在边疆的人,苦啊。”村长磕一磕手上的烟袋锅,说道:“北边儿的赤族人,东边的黑鬼,动不动就来打秋风。我们这儿,家家户户,世代都要出个壮丁,常年守在那儿,就为了防着这群蛮族入边。” “我们村儿在山这边,位置还行,冬日里倒是安生不少。可也不能不加小心。” 叶卿:“怪不得,村口就有瞭望的台子。” “可不是吗。”村长一拍大腿:“想当年,我李家也是个大户。我娘生了我们兄弟五个!大哥战死了,二哥上,二哥死了,三哥上……最后,就只剩下一个瘸了条腿的四哥,和我这个老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