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练着箭术,一个太监脚步匆忙而来,道:“太子殿下,今日曲江池办游园,今天休朝。” 李承乾颔首道:“孤知道了。” 太监躬着身子退下。 李承乾拉弓搭箭,当弓弦震动,箭矢的呼啸声传来,吓得太监一个哆嗦,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了箭矢没有落在自己身上,而后心惊胆战地快步离开东宫。 本来对朝中来说秋天应该是很休闲的,春天和夏天将该办的事也都办完了。 也不知道怎么了,今年的秋天很忙。 朝中各部都忙得不可开交。 天刚刚亮堂,皇城内就有了不少人。 李承乾刚结束了早上的练习,有一队立政殿的宫女快步走来,她们手捧着衣服。 “太子殿下,这是皇后准备的新衣。” 除了当今太子的,还有给各位公主皇子的。 李丽质刚洗漱完,快步走来,与以前一样,这些衣裳都放在一个个木盆中,木盆上写着名字。 接过一个个的木盆,李丽质又道:“母后说什么时候去游园?” “皇后说了,午时便可以过去,午时在曲江池用膳。” “告诉母后就说女儿知晓了。” “喏。”一队宫女点着头,应声退下。 今年江南进贡了不少绸缎,正好能用来给弟弟妹妹做新衣裳,其实宫里的用度已宽松了不少了。 这一次秋日游园是母后主持的,儿子当然是赞成的。 李承乾换上新的外衣,转了一圈道:“觉得怎么样。” 宁儿回道:“很合身。” “可能是最近个子长得有些快了,是不是显短了?” “奴婢倒是没觉得,很合身。” 如今的太子殿下比两年高了不止一星半点,十六岁的男孩子每天都在长高,三两个月就要换一双鞋子,衣裳也会常常穿不下。 这一身黑色的衣裳显得太子殿下更有贵气了,殿下的身体经过这两年的锻炼结实了许多,穿衣也更好看了。 宽阔的肩膀与挺拔的身形,不免令人想要多看。 尤其是太子的眼神与当今皇后一模一样,五官又更像年轻时候的陛下。 不多时弟弟妹妹也换好了新衣裳,李丽质与东阳,清河,汝南四姐妹穿着马面裙,齐腰马面裙,长长的裙摆一直到脚踝,上身穿着短袄。 四姐妹的衣裙颜色都是不一样的。 年纪稍小一些的高阳还穿着襦裙。 穿着新衣裳的李治脚步匆匆跑过,就被李丽质揪住了耳朵。 “皇姐,姐!”李治侧着脑袋道:“疼!疼!” 李丽质揪着他的耳朵,道:“母后好不容易做好的新衣裳,不许弄脏了,去曲江池前胆敢有一点尘土,饶不了你。” 她脸上原本笑容已消失,此刻神情上都是对弟弟的严厉。 李治怕得要死,连忙道:“弟弟不敢弄脏。” 如此,李丽质这才松开拧着他的耳朵,又道:“看好高阳妹妹。” 李治连连行礼道:“喏。” 李慎看着好笑的一幕憋着笑意。 早晨,李丽质给弟弟妹妹讲着课,午时就要去曲江池游园,这群孩子早就收不住心。 至于姐姐早晨讲了什么,李治与李慎都心不在焉。 直到姐姐摇了摇铃铛宣布下课,李治与李慎率先跑出了东宫。 李承乾坐在崇文殿外,道:“爷爷,当真不去吗?” 李渊品着葡萄酿道:“你带着孩子们去吧,朕在这里还舒坦一些。” 李承乾气馁地站起身,对一旁的两个太监道:“照顾好爷爷,孤天黑之前会带着弟弟妹妹回来。” “喏。” 承天门外,李绩大将军已准备好了皇子公主们的车驾。 先让弟弟妹妹排好队,李丽质领着她们依次坐上马车,李承乾坐在单独的一驾马车上,是大将军亲自赶着马儿。 李绩道:“听说这一次去曲江池,皇后请了不少女眷。” 李承乾斜靠着坐在马车内,闭着眼道:“母后是要给孤挑选东宫太子妃了吗?” 李绩笑了笑,道:“多半是的,听说各家姑娘都有好好打扮,她们想着能否见太子殿下一面。” 李承乾的身体随着马车的颠簸摇晃,还能听到身后马车中,弟弟妹妹的嬉笑声,淡淡道:“想要做孤的妻子,可不好当。” 也不知道太子的话有何深意,李绩心情很不错,若是太子殿下能够有了妻子,这才是大好事。 因太子平日里太过孤僻了,似乎从未考虑过儿女情长。 平时与太子走动的,也都是朝中大臣。 因此在坊间,东宫太子又是个极为神秘的人,鲜有走在同龄人面前,而这位太子还主持朝政,为人孤僻,不好交友,行事严苛。 这无疑又给长安城内不少适龄女子心目中,多了许多的神秘感。 太子就是这么一个人,李承乾心里本就不想去扭转这些风评,风评而已与国事无关。 马车缓缓停下,李承乾身形也终于停下摇晃,睁开眼走下了马车。 宫女与太监早就在这里这里准备好了,有人会领着公主皇子们进入曲江池。 李承乾见到眼前的宫女与太监都是父皇母后身边的熟面孔,问道:“父皇与母后到了吗?” “回殿下,已到了,只是没有在人前走动。” 现在的曲江池很热闹,一群皇子与公主从曲江池的后院而入,这里可以避开绝大多数人的视线。 父皇与母后所在的楼台处于曲江池的最高处,这也是当初第一次与舅爷,还有舅舅会谈的地方。 李承乾站在楼阁下,身边跟着宁儿。 此刻的曲江池热闹非凡,穿着华贵的少年人不少见,因此李承乾站在这里,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只是远看像个权贵家的公子打扮。 而这里的权贵家公子太多了,还有富贵人家的女子,有的手执圆扇,半遮着脸,因此太子在这些人群中,也是极为普通的一个。 楼台内,李世民正在与高士廉下着棋。 长孙皇后陪在舅父与丈夫身边,正在烹茶。 近来朝中事事不顺心的皇帝,想要来与这位舅父谈谈心。 高士廉见到孩子们都到了,便问道:“太子没来吗?” 李丽质回道:“回舅爷,皇兄在楼下,说是要走走看看。” “丽质过来。” 听到母后的话语,李丽质懂事地坐在母后身边,与母后一起烹茶。 李世民手里拿着棋子,缓缓道:“舅父离开了朝堂,朕近来心里总是六神无主的。” 高士廉抚着花白的胡须道:“陛下这是忧虑太重了,多半是在忧虑太子。” 楼台处,有一个画师,他是将作少匠阎立德,与阎家的阎立本才是兄弟,兄弟两人都精通匠作与画术。 现在的阎立德所处的位置便是曲江池的高点,他抚须下望就能将此处游园的热闹情况一览无余。 皇后吩咐要将这里的热闹景象画下来,阎立德心里清楚,不仅仅如此,说不定皇后还要从画中挑选未来的太子妃。 太子妃的人选迟迟未定,而太子殿下也已是及冠的年龄了。 楼台内,李世民低声道:“有件事想要与舅父商量。” 高士廉叹道:“陛下凡事做主便可,不用问老朽的。” “但这件事要问过舅父,朕觉得才更妥当。” 高士廉抚养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长大,从身份与情感上来说皇帝便是女婿。 女婿有难事,作为舅父能帮忙还是要帮的。 高士廉看了眼一旁的长孙皇后,点头道:“能让陛下为难的事不多了。” 言外之意是如今的李世民早已完成了对整个朝堂的控制,哪怕承乾这个孩子多么地有能力,终究还是在掌控中的。 细想之下,让这个女婿为难的事很少很少。 李世民落下一颗黑子,低声道:“药师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前些天朕亲自去看望过他,如今只能养在家中,朕还让甄权治疗,留在了药师的府上。” 李药师,李靖? 高士廉长出一口气,能让女婿为难的除了药师,应该也没别人了,又问道:“陛下打算如何打算?” “药师是朕的右仆射,自贞观四年之后就长年不在朝中了,现在他要因病逊位,朕不知该如何安排,而且当年跟随药师的麾下将领,有苏定方,李道彦,薛万均这些将领又该如何安排?” 高士廉抚须道:“李药师也年事已高了,唉……”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沉默了许久。 高士廉沉吟片刻,道:“陛下觉得药师当年所领的麾下将领如何?” 李世民道:“苏定方,薛万均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将领。” “自陛下登基以来,对朝中将领也好,谋臣也罢,向来是给予优待的,这很好。” 李世民颔首:“朕与药师是同袍兄弟,朕忘不了当年的结义。” 高士廉又想了想,也没了心思下棋,低声道:“现在的药师已是右仆射,往后封爵依旧,给予麾下吏卒将领的赏赐与俸禄依旧,命他安心治病,封其平章政事。” “舅父安排向来妥帖。”李世民重重点头。 “老朽能够帮陛下的不多了,内政吏事还能说上一二,其余的事还是全凭陛下决断。” 李世民颔首低声道:“西突厥咄陆可汗死了。” 高士廉笑道:“西突厥的可汗又换了?” 李世民感慨道:“今年已换了三个了。” 楼台内,高士廉忽然又笑了起来。 李治站在楼台上,指着下方道:“皇兄在那儿。” 高阳双手抓着楼台的栏杆,目光看向走在曲江池边上的皇兄,皇兄揣手走着,身边跟着宁姐姐。 这一次曲江池游园是皇后主持安排的。 而且用度也都是皇后出钱的,平时节俭的皇后忽然会花用这么多的银钱来办这次游园,还能是为了什么。 有人猜测是为了给太子寻一个太子妃。 当所有人都有了这个猜测之后,这个猜测也渐渐传成了真相。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此番游园皇后就是为了给当今太子寻太子妃人选的。 而且太子今年有十六了,再有三两年,就要年满二十,也就这三年间恐怕就会让太子成婚。 各家权贵闻风而动,就算是自家女儿不愿意出门,此刻也要穿着最漂亮的衣裳,被家里人领着来曲江池走动。 而此刻各家女眷都在打量着这里的适龄男子。 就算是不能被皇后选为将来的太子妃人选,给女儿寻个好人家也是很好的机会。 皇后选择太子妃不会只选一次,应该是挑选几家,而后在几家之中再挑选。 而到目前为止,这位传闻中的太子还没在人前露面。 李承乾走在曲江池边,沿着湖走着。 杜荷笑着走上前,道:“殿下。” 李承乾低声道:“你也来啦。” “是呀,族中人让在下来曲江池走动。” “泾阳怎么样了?” “养猪场扩建之后,养了六百七十头猪,已驯服,圈养起来了。” 李承乾抬首看着远处,沿着湖边的水榭都坐满了人,还有女子在湖边荡着秋千,水榭中央有一群太常寺的女子舞动着双袖,随着鼓声正在起舞。 唐人的舞蹈多有豪迈之意,长袖挥动多有汉时的意境。 “如此说来往后的泾阳不缺原料了?” “嗯,肥皂的原料在没有找到替代品之前,只能如此掩人耳目了。”杜荷有些担忧,接着道:“往后恐怕肥皂渣不能再用来卖了。” 李承乾道:“随着泾阳的作坊扩大,生产力不断提高之后,这种情况是必然会发生的。” 杜荷道:“泾阳往后多生产香皂。” “泾阳的作坊是你在主持,那么也都按照你的意思办。” 杜荷恭敬行礼,道:“喏。” 能让杜荷公子这般恭敬相待的人不多,杜荷是京兆杜氏的公子,更是杜如晦的后人,这等人物就连京兆府尹李道宗,或者是各县的县丞都须放低身份的人物。 有人猜测着,站在杜荷公子身边这位俊朗的少年又是什么人?他为何能让杜荷公子这般行礼。 眼尖的人先发现了端倪,默默注视着。 他们一边还要应付走动的各家权贵与之友好问候。 一场秋日游园,就快演变成大唐权贵家之间的选婿与选儿媳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