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我在大唐当太子> 第四百四十七章 相聚西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七章 相聚西州(1 / 1)

李奉诫道:“你就是白方?” 一头褐色头发,蓝眼睛的白方行礼道:“李将军!在下崇文馆主簿白方。” 李奉诫拿出一卷文书道:“朝中看过军报了,葱岭一战你很骁勇,大唐不会薄待你的,看看吧,这是陛下的旨意。” 白方愣在原地,脑子忽地轰一声炸响。 他回头看向裴行俭,见裴行俭正大声笑着,似乎早就有预料。 这一刻白方什么都听不到了,呆愣在原地,直到李奉诫念诵完朝中下达的旨意,他的脑子还是一片空白。 好一会儿之后,才听清楚声音。 李奉诫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西域崇文馆主簿白方,现在是安西守备将军了,在我麾下任职,在此之前你要先去长安,去面见陛下,进了兵部名册,就来西域任职。” 白方双手颤颤巍巍地接过文书,低头看着这卷打开的文书,良久说不出话语。 后方,契苾何力翻身上马也要回家了。 裴行俭也翻身上马,跟上战马追着道:“凉公!” 契苾何力拉住缰绳,回首看去道:“何事?” 裴行俭策马到了近前,抱拳道:“多谢凉公为白方举荐。” 契苾何力抚须道:“老夫不要他这个义子,还不能让西域将领后继有人了?” “守约以朋友之情义,谢过凉公!”裴行俭大声道。 “哈哈哈!”契苾何力大笑着,策马离开了西州城。 狄仁杰策马追上来道:“其实在怛罗斯一战之后,凉公见到了白方的骁勇,就写了奏疏让人快马送去了长安。” 裴行俭惊疑道:“原来,早在两个月前就安排了。” 西州城内,白方怀中抱着这卷文书,他已泣不成声,虽说达不到契苾何力那样的功勋,但他的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 他要去长安了,要去面见天可汗了,还要成为西域的守备将军了,从此成了一个大唐的将军。 白方怀抱着文书,跪在地上,向着长安城方向朝拜着。 后方的唐军也悉数回到了西州城,相聚的情绪让城中的不少人都带着泪水。 裴行俭来到平日里常常用饭的酒肆,他刚坐下就见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如今留着山羊胡,穿着黑色的圆领衣袍,他的身后是一个个的弟弟妹妹。 “明礼大哥!”裴行俭大声道。 刚牵马而来的薛仁贵诧异四望,目光终于定在一个男子身上,道:“明礼!” 裴明礼道:“见过裴将军,见过薛将军。” “哈哈哈!”薛仁贵马也不拴了,丢了缰绳快步跑上前,抓着对方肩膀道:“明礼!” 裴明礼一副老成的模样,作揖道:“见过两位将军。” 裴行俭道:“明礼大哥不用多礼。” 一旁的妹妹道:“自从守约哥哥出征葱岭,大哥就来了西州,明天就在这里等着守约哥哥。” 裴明礼道:“平安回来就好,很好。” 当年裴明礼也有过心气,可他现在依旧是个商人,接着朝中发展河西走廊与西域,他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富商,现在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庆幸当年没有拜在杜荷公子门下。 再看眼前两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裴明礼觉得这两个兄弟已不是自己能够追赶上的。 守约与仁贵一旦回到长安,就会是军中新的翘楚。 裴明礼擦了擦眼泪道:“我们兄弟三人难得再聚,我亲自给你们准备饭食。” 这些年,裴行俭在西州一守就是七年,薛仁贵参加了东征,又西征葱岭,当年一起在河东长大的兄弟,守约与仁贵早已成了能够在朝中独当一面的将领。 薛仁贵看到了正在大哭的白方,询问道:“这人怎么了?” 裴行俭嚼着枣道:“别管他。” “怎么哭成这样了?” “高兴的。” 闻言,薛仁贵稍稍点头。 西州城的都护府内,李奉诫面前坐着程咬金与张士贵两位老将军,他递上文书道:“老将军,这是朝中的旨意,命程大将军为辅国大将军。” 程咬金问道:“老夫还在李绩之下?” 李奉诫咳了咳嗓子道:“小子也不清楚,伯父自己去问朝中,如何?” “哼!”程咬金拿过文书,冷哼一声。 李奉诫又劝道:“伯父,这不是陛下的正式旨意,是陛下在朝中草拟的,具体的旨意要回朝之后才能知晓。” 见大将军依旧板着脸,李奉诫只好转头,向张士贵大将军道:“张伯伯,这是朝中草拟的旨意。” 张士贵喝着茶水也没有搭理。 李奉诫好声好气道:“大将军看一看吧,陛下说了,要是有异议可以先提出来,陛下可以再定的。” 张士贵还在喝着茶。 李奉诫再道:“陛下亲口所言,我们的陛下向来是言出必行的。” 张士贵拿起茶碗,没有当即饮下而是抿嘴,鼻孔出气,道:“老夫回去就告老了。” “啊……”李奉诫走上前劝道:“张伯伯,看一眼吧。” 张士贵还是摇头。 “张伯伯,陛下为伯伯加勋上柱国,赐新野县开国公。” 张士贵神色了然道:“即便如此,老夫也要告老。” 李奉诫坐下来,苦恼地灌着茶水,该说的都说了,军中这些老将军真是年纪越大,脾气越怪,越来越难对付了。 干脆让朝中那些大臣去头疼,他李奉诫该说的话也都说了。 梁建方与薛仁贵命人将葱岭带来的人口安居在西域,让他们劳作。 这些人口刚到西域还有些不适应,可也由不得他们不适应,西域太需要劳动力,这些人口正好补足了西域人口不足的短板,而这些人都归安西都护府管。 再者说安西都护府还要大力开垦天山以及伊犁河两岸,种更多的棉花。 狄仁杰,李治,李慎,裴炎看着痛哭流涕的张柬之。 “晋王!纪王啊……”张柬之捂脸痛哭道:“你们总算回来了,从秋天到现在,我在安西都护府日思夜想。” 李治扒拉开他的手道:“要哭到别处哭,如此男儿哭成这样,真是丢人。” 狄仁杰也推开了张柬之,道:“我们在战场都没哭,你哭什么!” 李慎点头,“对,柬之要是去了葱岭战场,恐怕站都站不稳了。” 张柬之抹了抹眼泪,忽然大声道:“将来,我也要手拿长弓,纵马疆场,为社稷!为大唐杀敌。” 李治冷哼一声。 李慎一脸怜悯地摇头。 新任安西都护府的都护李义琰带着一卷文书而来,行礼道:“晋王,纪王,有旨意,还有书信。” 李慎先拿过几卷书信,打开看着有姐姐的,还有母妃的,一边看着又拿出几卷,道:“这是皇姐与父皇给皇兄的。” 李治拿过几卷书信,还在看着旨意。 李慎拿着母妃与姐姐的书信,坐在一旁独自看着。 “这是给狄参军与裴参军的书信。” 几个少年人各自坐在一旁,看着各自的书信。 狄仁杰看到了父母的书信。 唯独张柬之没有书信,他本就一直在安西都护府,没有去战场,便问道:“仁杰,你家中的书信说什么了。” 他像是没话找话,又没事找事地问了一句。 狄仁杰道:“家父说我已到了赐字的年纪,往后叫我怀英。” “怀英?狄怀英?”张柬之重复着,似乎在想这个名字好不好。 裴炎也看罢家书,起声道:“晋王,朝中的旨意如何说?” 李治依旧看着家书,将旨意递给他,自顾自依旧看着书信。 裴炎拿过文书,看着上面的内容,道:“即刻去朝中任职?” “任职?任什么职?”张柬之道:“我们不是要在西域支教两年吗?才过去一年。” 裴炎道:“我们有军功,不用留在这里支教了,直接去朝中任职。” “啊!”张柬之夺过文书,瞪大眼睛看着,念道:“狄仁杰任京兆府书令身兼大理寺狱丞,裴炎任兵部郎中……” 念完朝中的文书,张柬之捂着心口,神色痛苦道:“怎会……” 李慎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柬之,我们要回长安了,你在西域多留一年,一年后我们在长安相聚。” “不!”张柬之大喊道。 李治冷笑道:“你当时与我们一起去葱岭,说不定也立下军功了。” 裴炎的官职提拔得很快,科举时狄仁杰才是进士。 狄仁杰与裴炎如此年轻,将来说不定能位列尚书。 李治道:“或许皇兄是想让仁杰执掌京兆府。” 李慎不解道:“那为何还要给了大理寺的官职?” 这一点李治也想不通,但这是朝中草拟的,正式的旨意还未下达,此事还有待商榷。 可不论怎么说,科举及第的众多人中,狄仁杰与裴炎是最快得到官位的,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已如此,这两人将来当真不简单。 李治又看向还在痛心疾首的张柬之,如此一比倒是与他拉开很远,人生高度差太多了。 张柬之还在痛苦地哀嚎着。 李慎劝道:“万一你以后立下大功,说不定也能当个将军,我们也能理解,你家就你一个儿子,你爹为了你煞费苦心,你不去葱岭冒险是出于孝道。” 张柬之捂着脸不敢面对现实。 李治抬脚要踹,又收了回来,又道:“哭吧,哭得再大声也没用。” …… 慕容顺先一步离开了西州,他只是一个商人不用听军中安排,可以独自走动。 西州地界以东,这里以前是吐谷浑的地界,青海以西的伏俟城下。 在城北的一处荒原上,立着一块石碑。 慕容顺伸手拂去石碑上的尘土,而后用水打湿了布巾,好好地擦了擦石碑。 石碑上的字迹这才显现,这是昔年吐谷浑王的石碑,也正是慕容顺的父王。 父王死在了长安城,但慕容顺悄悄让人在这里立碑,并且将父王的衣冠葬在了这里,朝中肯定是知道这件事的,天可汗默许了。 慕容顺将四周的沙土都打扫干净,石碑的底座也显现出来了。 他又从背囊中拿出一壶酒水,浇在了石碑上,低声道:“父王啊,我根本不想成为吐谷浑的王,也不想活成父王的样子,现在我有很多孩子,我也成为了一个商人。” 慕容顺自言自语着,道:“我会让我的孩子们来祭拜你的,我现在很富有,我轻易买下了白水城,将来我说不定可以买下整个小勃律国。” 他的话语一顿,又道:“如今的天可汗不是当年那位了,否则我也不敢为父王立碑,现在的天可汗是一个十分开明的人,现在的天可汗拥有一群十分勇敢的臣子与将军,我相信这位天可汗雄才大略,他们一定会图谋小勃律国。” 慕容顺拍了拍石碑道:“我很富有,富有到可以买下葱岭的几座城,一两个小国,我会去买下那个小国,为天可汗效命。” 言罢,他将酒壶放在了石碑前,重新翻身上马,独自一人前往河西走廊。 吐蕃地界,茹来杰从当年的乌孙古道穿过了天山,从葱岭的碎叶城,一路途经青海,回到了吐蕃。 桑布扎身边只有一匹马,他孤身一人站在这里。 茹来杰的身后的吐蕃孩子策马穿行而过,快马进入了吐蕃地界,也回到了家。 而茹来杰坐在牛背上,慢悠悠地而来。 桑布扎道:“你一走又是一年,还以为你带着孩子们不回来了。” 茹来杰盘腿坐在牛背上,道:“唐人打退了大食人。” 桑布扎牵着马走在一旁,与他一起走着道:“之后你打算做什么?” 茹来杰望向布达拉宫方向,现在还看不到布达拉宫,只能看到远处的巍峨的雪山。 “你想回吐蕃吗?” 茹来杰道:“我会与吐蕃的僧人修建布达拉宫,等待着唐人朋友来看我。” “你的唐人朋友。” 茹来杰点头道:“嗯,我有唐人朋友,你与赞普的唐人朋友是天可汗,我的唐人朋友是大唐的将军。” 只要茹来杰不再想着扶持吐蕃赞普,桑布扎心中还是宽慰的,哪怕他心中想要扶持,至少现在没有付诸行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