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人赴试,竟无一人合度。唯王林与一少女得入两丈之限,却也终未达标。
是日试毕,诸少年皆遣返山下,由恒岳派弟子各送其归。送王林者,正是携彼等来此之张姓青衣。同行者,尚有王卓、王浩二人。
青衣含笑揖之曰:“王卓师弟,恭喜你得入道虚师叔门墙,他日必成大器!“
王卓昂首负手而笑,傲然道:“此乃自然。家师已诺,待吾归家料理俗务,即传我玄法仙术。“
王浩嗤之以鼻,冷笑道:“自幼便厌汝沾沾自喜之态,徒有师尊耳!有何足道?小爷犹擅炼丹之术!“
王卓睨之,不屑与辩,转而睨视沉默向隅之王林,哂曰:“铁柱,吾早言汝非材,汝父子偏不信。今果见否?“
王林抬首,淡然睨王卓一眼,从容对青衣曰:“敢请仙长速送归家,家严家慈苦候久矣。“
王卓见王林默然不答,复冷笑曰:“竖子!终身困守村野,效你父亲操斤弄斧去吧!“
那青衣面作似笑非笑之状,目光巡诸三子,既而袍袖一挥,挟三人疾没于恒岳峰下。
归途罡风如旧,然王林心境,恍若隔世。初时满怀希冀,今则万念俱灰。
未几,王氏宅院巍然在望。
王林启眸远望,但见朱门之内,人头攒动,喧阗若市。佳肴美馔,较其父旬日前宴请戚属之席,犹胜十倍。
盈庭宾客,非远地采办木料之族人,皆已跋涉而归,共襄盛典。
觥筹交错,往来如织,欢声笑语直透云霄。
是夕宴集,主宾为王天水之长兄、天水及三弟,阖族亲眷皆环侍称庆,觥筹交错,欢声雷动。
诸戚睹三子得预仙试,无不艳羡交加,争相趋奉。或谀其仪态,或颂其德业,尤以王林之父为尊,众皆啧啧称叹,追怀往昔。
王林六叔,体态丰腴,举觞高声道:“二哥!此番令郎必入仙籍,此后可免斧斤之劳。他日踏云归来,阖族谁不尊一声#39二爷#39耶?“言罢抚掌大笑。
天水五叔眯眼偎坐王林父侧,举杯谄曰:“当年老夫早断言,二哥骨相非凡。果不其然!今观铁柱,仙缘天授,令郎成仙,尊驾亦当垂范乡里,非寻常父执可比。“
三叔王天水引觞至前,朗笑道:“二哥!犬子与铁柱并试,此别十数载未聚。今日喜饮此觞,必当尽欢!“言未竟,满座已哄然叫好,竞相劝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