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凤眼神一凛,伸手接过文件扫了一眼,随即皱眉:“这份通知书没有环保局的公章,只有个人签名,不合程序。”
瘦高个冷笑:“那是因为真正的公章文件被人拿走了。”
郑国栋见状,赶紧打圆场:“老陈,过去的事先放一放,咱们今天是来谈合作的!”
韩东来这才知道,瘦高个叫陈志远,是省环保厅的一名调研员。
当晚,江凤翻遍了周厅长留下的资料,终于在一份旧档案里找到线索——1998年,水泥厂的环评报告确实有问题,但篡改数据的并非韩父,而是当时分管工业的副县长李长河!
“李长河……”韩东来猛地想起,“他不就是‘巨丰农机’的幕后老板吗?”
江凤点头:“对,他下海后创办了巨丰,现在正想借政策东风吞并中小农机企业。”
韩东来终于明白,为什么“巨丰农机”一直在暗中阻挠他们的补贴申请——他们怕的不是竞争,而是怕韩东来翻出旧账!
与此同时,春花收到了伯克利实验室的正式合作邀请函。条款很优厚,但最后一页的附属协议引起了她的警觉——所有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改良作物,知识产权归实验室所有。
“这不就是变相的技术掠夺吗?”她拿着文件去找马克。
马克看完,脸色凝重:“这是跨国公司的惯用手段,先用合作名义拿到技术,再通过专利封锁市场。”
春花咬牙:“那我们不能签。”
马克却笑了:“其实,我们可以反将一军。”
他调出一份文件——中国农业农村部刚发布的《农业基因编辑技术自主创新指南》,明确规定:在国内研发的基因编辑作物,必须保留核心技术的自主权。
“我们可以用这个政策做筹码,重新谈判!
深夜,长庆披着棉袄在产业园巡逻,突然发现几个黑影在测量土地。他悄悄靠近,听见其中一人说:“这块地以前是水泥厂的排污区,按政策可以申请污染治理专项补偿……”
另一人低声回应:“李总说了,只要拿到地,就能卡死韩东来的农机厂扩建。”
长庆心头一震,赶紧摸出老年机,给韩东来发了条短信:“有人要动咱的地,速回。
第二天,韩东来直接找到郑国栋,开门见山:“郑局长,听说东北的黑土地保护项目正在招标?”
郑国栋点头:“对,你们的技术很合适。”
韩东来笑了笑,递上一份材料:“这是我们和农科院联合研发的黑土地修复方案,附带智能农机配套系统。”
郑国栋翻看几页,眼睛一亮:“好东西!不过……”他压低声音,“有人举报你们厂区有历史污染问题,这事不解决,招标怕有阻力。”
韩东来早有准备,拿出一份盖着红头文件的检测报告:“这是省环保厅最新的土壤检测结果——我们的厂区完全达标。”
郑国栋愣了:“那陈志远说的……”
“他手里的文件是伪造的。”韩东来冷笑,“真正该查的,是当年签字的那个人——李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