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今日之事,谁如果出手弄什么幺蛾子,真正得罪的不是别人,而是皇帝。 “太子大度,但其实,魏王若是换个时间进献《括地志》,其实也是一样的,毕竟他在洛阳龙门,还有两座佛龛今年揭幕。”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今日,他多少有些做的不妥。” 今日是文德皇后的生辰之日,李泰在今日进献《括地志》,多少有些利用这一天的意思。 这本来应该是长孙无忌安静的纪念妹妹的日子,但却被李泰全部都给打乱了。 李承乾淡淡的点头,说道:“舅舅说的是怎么回事,其实不只舅舅这么想,东宫也有臣子这么想。 有人曾经建议外甥,等到朝廷将来发邸报昭告天下的时候,想办法将姑丈,还有其他魏王府群臣的名讳隐掉,只留下青雀的名讳……” 长孙无忌的脚步一顿,然后惊讶难以置信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淡淡的摇头道:“但是外甥明白,这种事情其实没有必要做。 青雀终究是外甥的亲弟弟,他能够做的好些,外甥,还有父皇,都是乐意看到的。” 长孙无忌面色凝重的微微颔首。 如果按照李承乾那种做法,只留下李泰的名字,而将魏王府其他朝臣的名字隐去,那么天下文人很快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括地志》虽然是挂的李泰的名头,但实际上,真正在主持这一切的人是苏勖,还有其他的魏王府诸臣。 李泰除了名头,其他的作用并不大。 不要看起来李泰文名很盛,但实际上,李泰在文坛的真正的声望并不高。 无非就是看在他是皇子的份上,能够拉来皇帝的资助,抛开这些,李泰在经史子集上的认知甚至比不过一名普通的大儒。 李承乾的这一手,如果李泰一开始发现不了其中的猫腻,广泛的传扬开来,那么立刻就会被天下文人认为李泰是在贪天之功为已有,他们会恨死李泰的。 这样一来,李泰编修《括地志》不仅不会带来什么声望,反而会将自己的一切全部都毁掉。 太子的这一手,真的很狠。 当然是太子,这种想法根本就不是什么东宫臣子提出来的,而是李承乾自己想出来的。 但是他没做。 “所以,外甥否了东宫诸臣的种种建言,今日是母后的生辰,母后也希望看到外甥和青雀兄弟友爱相处。”李承乾停下脚步,看向长孙无忌,认真的说道:“外甥也希望和青雀兄弟友悌,安稳而处。” “难为太子了。”长孙无忌感慨的点点头。 面对李泰的挑衅,李承乾不是没有办法,只是他为了皇后,为了皇帝,直接忍了下来。 然而相比李承乾,李泰就差的太远了。 长孙无忌的心中,李泰的名字彻底的暗淡了下去。 …… 是夜,皇帝下旨。 调魏王司马苏勖,为国子司业。 调谏议大夫刘孝孙,为魏王司马。 调国子司业薛元敬,任吏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