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拥兵自重> 第166章:朝局暗流涌动,吴王朱橚入御书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6章:朝局暗流涌动,吴王朱橚入御书房。(1 / 1)

“臭小子,谁让你坐在龙椅上的?” 朱元璋刚一踏进御书房,便是看见了坐在龙椅上的朱棡,当即皱起眉头道。 “怎么?” “我不坐在这里,怎么处理政务?” 朱棡则是头也不抬地回道。 “你就不能搬个椅子?” 见状,朱元璋依旧没好气道。 “我凭什么要搬个椅子?” “老大求我来处理政务,我还能委屈了自己?” 朱棡仍是头也不回道。 “这是皇帝的位子,要是被别人看见,还以为你会有别的心思。” 对此,朱元璋的眼中也是闪过一抹无奈道。 这倒不是舍不得自家儿子坐,但要是被别人瞧见了。 传出去的影响也不好。 毕竟太子能坐得了龙椅,那是朱元璋允准的。 可朱棡坐上了龙椅,那就是有违礼制。 反正破规矩贼多,可即便是不想守,也不行。 因为身为皇室,就是这大明朝的天,所以要是连天家都不守规矩,老百姓就更不会守规矩。 这也是为全天下做一个表率,只是面对这样一个胆大妄为、嚣张跋扈的儿子。 朱元璋也很无奈,罚吧,舍不得,不罚吧,这臭小子容易蹬鼻子上脸。 有时候真的弄得人脑壳都疼。 “放心,能在御书房的都不是乱嚼舌根子的人。” “至于外臣想要觐见,怎么也得经过通禀,担心什么,有什么好担心的。” 朱棡轻轻摆了摆手,还是毫不在意道。 “随便你了,别闹得人尽皆知就好。” 闻言,朱元璋还是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 “您老人家怎么会来御书房?” 朱棡的脸上也是升起了笑容,便是抬起头打趣道:“毕竟您这个甩手掌柜的,不好好在坤宁宫享福,怎么也想尝尝处理政务的苦?” “臭小子,你可别挖苦咱,咱不吃你这一套。” “咱本来是来找老大的,既然老大不在,那跟你说也行。” 朱元璋直接坐在了下面的椅子上,也没让朱棡的屁股挪窝,方才沉吟道。 毕竟这御书房之中,都是老朱家的心腹,也都知道老朱家的相处规矩,况且父子俩,也不用写的过分拘谨。 况且那只是个位子,没必要太过于较真,所以只要是口头上告诫过,走走过场,也就行了。 “又出了什么事情?” 朱棡将手中的奏章合上,便是瞥过头看向朱元璋道。 “刘伯温的事。” 朱元璋也是想都没想,便是开口道。 “嗯?” “刘伯温的事情,朝廷上虽然都有猜测,但大多也都明白大哥的意思。” “毕竟此次牵扯进小明王案子的人员众多,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才没有朝臣开口质疑,同时也算是给了刘家一道恩典。” “削爵,让刘家举族迁往岭南,也算是保全了刘家,也算是对得起刘伯温。” 朱棡轻轻皱了皱眉头,便是看向朱元璋道。 刘伯温身为御史中丞,又是朝廷的诚意伯。 那身为诚意伯,又是御史中丞,却不能对朝廷尽职尽责,反而是有所隐瞒。 那这般处理结局,已经是对得起刘伯温的功劳。 至于其长子刘涟,的确有才,但也无德。 毕竟知晓朝廷内幕,还作壁上观,这就已经为法不容,根本不可能饶恕。 “咱知道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刘伯温的事情,就于此画上一个句号吧。” “而且咱也不是想为刘伯温求情,毕竟功是功,过就是过。” “但是刘家让其全族迁往岭南,给他们谋一份差事,让他们活下来吧。” “纵然不能富贵一生,也能温饱有余,咱也对得起这场君臣之情了。” 朱元璋轻声叹了口气,便是看向朱棡开口道。 “好。” 朱棡并没有反驳自家老爷子的意思,而是轻轻点了点头。 刘伯温的确有罪过,但他也有功德。 至于清正廉洁四个字,刘伯温配得上。 而且锦衣卫已经查明,从始至终,刘伯温只是知晓,但并未参与。 从这一方面而言,刘伯温只是对不起君,没有尽到一个御史中丞该有的职责。 但人无完人,总不可能揪着这一点不放吧? 那就当给朱元璋一个面子,饶过刘家,也全当是全了这一场君臣之情。 至于刘涟的死,一个正七品的小官,即便是刘伯温之子,史书上也是一笔带过。 可是这个罪责,可以换成别的名头,也不会有人去深究。 毕竟历史只有后世之人的猜测,还有无休止的推断,并不具备真相。 成王败寇的道理,自古以来显而易见,史书是由胜利者所书写。 肮脏龌龊也好,高光伟岸也罢,都不过是一纸青史,悠悠空叹。 王侯霸业,也并不能完全写尽。 所以刘家迁往岭南,就要从刘涟的身上做足功夫,这个交给御史台去办,肯定不会有丝毫的纰漏。 这也是政治下的阴云密布,所有的理由,也不过是为了遮羞。 毕竟你想想,堂堂大儒刘伯温,绝代谋臣,竟然会在这种事情上犯糊涂。 这要是传出去,不仅仅是刘伯温的名声扫地,更会连累到朝廷的声誉。 朱元璋就这么不受人爱戴? 哪个臣子都想欺瞒一下朱元璋? 这于国不稳。 “还有就是你徐叔叔家的闺女,谁都看不上,都是看上你了。” “所以咱决定赐婚你跟徐妙云,不过要等你跟钰儿成亲以后。” “再让徐达稀罕他闺女几个月。” 眼见朱棡答应了下来,朱元璋的脸上顿时闪过一抹满意之色,方才轻轻拍了拍头,又是开口道。 “以您的性子,这种事情怎么可能跟我商议?” “所以为了让徐妙云能嫁给我,您许下了什么承诺?” 朱棡已经见怪不怪,便是直接摆了摆手道。 朱元璋决定的事情,特别是儿子们的姻亲,几乎都是一手操办,绝不会允许儿子们拒绝。 那朱棡就挺好奇,堂堂魏国公之嫡长女,嫁给他朱棡作为侧妃,究竟是徐达做出了让步,还是朱元璋又许下了什么承诺? “正妃。” 朱元璋轻轻吐出两个字道。 “这不可能。” “钰儿与我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又是等了我三年,我就绝不可能负了她。” 朱棡果断摇头道。 “你听咱把话讲完,是同为正妃。” “至于礼法上面,就不用你这个猴崽子管了。” “咱自然有自己的主意。” 眼见朱棡拒绝,朱元璋这才瞥向朱棡,开口解释道。 “您老人家是皇帝,是这大明朝的天。” “所以您说什么就是什么,自然不敢有人违背。” 朱棡顿时露出一抹了然之色,便是点了点头道。 什么祖宗礼制,朱元璋只要一口咬定不合理,那哪怕是延续了上千年的礼法,也能推倒重来。 毕竟礼法,就是为了约束天下苍生。 但这个东西却约束不了皇帝,所以朱元璋只要力排众议,挑几个刺头,完全可以定下来。 况且那些穷酸腐儒,现在哪里敢反驳朝廷? “你就不问问别的?” 朱元璋倒是有些不满的看向朱棡道。 酝酿了这么久的情绪,朱棡突然不问了,朱元璋当然不满。 “至于封爵,因为老人家不用在意。” “儿子以后海外封国,那我的这些儿子,当然也有属于自己的爵位。” 朱棡当然知道朱元璋想说什么,便是笑着摆了摆手道。 “那是以后的事情,至于今日,你只要还站在大明,你就是大明的亲王。” “所以咱的恩典,依旧是恩典。” 朱元璋却是没好气的瞪了一眼朱棡道。 “那您就说吧,儿子听着。” 朱棡眼见有点小孩脾气的朱元璋,脸上又是升起一抹笑容道。 “你与钰儿的嫡长子,承袭你的爵位,依旧是晋王。” “至于你和妙云的嫡子,改为淮王,依旧是大明亲王。” “这可是独一份的殊荣,整座大明,就你这个臭小子可以有。” 朱元璋闻言,顿时满意的咧着嘴笑道。 仿佛十分的得意。 毕竟不仅保全了自家老兄弟的面子,更是给了自家最疼爱的儿子一个巨大的恩典。 这怎么能不得意? “谢谢爹。” 朱棡也是起身,看向朱元璋躬了躬身道。 “咱就不喜欢你这个臭小子胸有成竹的表情。” 眼见朱棡的脸上并无异动,朱元璋又是有些不满的开口道。 “那只能说明咱父子俩和睦,儿子更是你肚子里的蛔虫。” 朱棡依旧笑着道。 对于朱元璋的那点心思,从他一开口,就能猜得出来。 所以朱棡并不惊讶,毕竟朱元璋的骚操作,一直都挺多。 而且也不过是一个亲王之爵,未来海外建国,朱棡的儿子也会是亲王,没什么区别,就当是提前了。 “行了,别拍你老子的马屁了,你继续处理政务吧,咱回去跟你娘用膳去了。” 见状,朱元璋又是瞪了一眼朱棡,便是站起身子,准备离开御书房。 “等等,爹,您老人家既然来了,这份奏章,还是要您过目一下。” “毕竟除了您,别说是我,即便是老大来了,也会陷入两难的抉择。” 看向站起来的朱元璋,朱棡果断拿起一旁的奏章,出声道。 “什么奏章?”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抹好奇,便是走上前拿过了奏章。 只是这入目,朱元璋的面色,就是瞬间阴沉了下来,同时看向朱棡,沉声道:“这是什么时候传出来的?” “已经好几日了,并且不仅仅是应天府,身处江南各地的锦衣卫,也是纷纷上了一道奏章,还有凤阳的锦衣卫,也上了一道奏章。” 说话间,朱棡又是从桌子上拿起几封奏章,递给了朱元璋道。 可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源头可曾查出?” 朱元璋眯起眼睛道。 而这也表明,朱元璋已经有了想杀人的冲动,特别是这几封奏章,完全是在动摇大明的国本。 “锦衣卫从刚得知消息,就火速上了奏章,然后就是暗中调查,秘密走访,可是这股消息的源头,就好像长了翅膀,完全察觉不到一点踪影。” 朱棡轻轻摇了摇头道。 “真是一群饭桶!这么大的动静,到现在还没查出一点踪迹。” 朱元璋的脸上瞬间一冷道。 “这其实也不能完全怪锦衣卫,毕竟是先从孩子的口中传出,那又如何能记得住相貌?” 朱棡还是摇了摇头道。 若是从百姓的口中传出,自然有踪迹可查,可孩童不谙世事,所以散播谣言者,才会选择从孩子下手。 因为只有这般,哪怕是孩子们传不出去,他们也能在其中安插钉子,佯装百姓,将这则谣言散布出去。 所以其用心之险恶,心思之缜密,锦衣卫一时之间没有头绪,也是实属正常。 只不过,这则谣言一定要尽快杜绝,不然就会掀起大乱子。 可究竟是什么谣言? 能让朱元璋面色阴沉如水,就连朱棡与朱标两兄弟,都拿不定主意。 “竟然敢拿咱的儿子做文章,咱倒想看看这群狗东西,能不能扛得住咱的刀。” 朱元璋的眼中,散发出丝丝的杀机,便是冷冷的开口道:“王景弘。” “陛下。” 清冷的声音传出,站在门口的王景弘身子一抖,便是连忙入内,并且躬身道。 “锦衣卫的人既然查不出来,就将花鼓全部散出去,让他们查。” 朱元璋缓缓转过身,便是看向王景弘,轻声道:“咱只要结果,不要人,明白么?” “遵旨。” 王景弘又是躬了躬身,便是直接退出了御书房。 “花鼓?” 朱棡又是皱起眉头道。 “锦衣卫是锦衣卫,花鼓是花鼓,明白了么?” 朱元璋又是转过身,看向朱棡道。 “一个在明,一个在暗。” “阴阳眼。” 朱棡当然不可能不明白,便是道。 “锦衣卫是阳眼,花鼓就是阴眼。” “都是咱的眼睛。” 朱元璋眼神深邃的点了点头。 身为一个皇帝,而且还是有大作为的皇帝,自然不可能只有一双摆在明面上的眼睛,所以,这就是花鼓! 朱元璋的第二双眼睛,比锦衣卫还要恐怖的花鼓! “查是一定要查,但要是问题不解决,查出来也是无济于事。” 朱棡又是道。 “李恒,你去将吴王请来御书房。” 朱元璋点了点头,便是看向躬身而立的李恒,开口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