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壮和小九两人同时一愣,随即眼中露出希望的光芒,期待地看向杨林。 他们也觉得,这件事有点不对劲儿。 杨林虽然向来一心为民,但为了百姓做事,和赚钱之间,并不冲突。 而修铁路要耗巨资,短期内又看不到明显利益,杨林他为什么非要孤注一掷,一意孤行呢? 这当中,必然有自己看不懂的原因! “你们呀,只盯着花钱。” 杨林指了指二人。 “这世上绝大多数的生意,想要赚钱,就必须先要投入。” “六千万两银子的投入,看似巨大,但所带来的收获,也绝对更加超值!” “首先,你们说,制约我们靠山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 杨林望向两人。 听到是东家要考自己,高大壮想了想,连忙回答道:“是咱们村子太小了?” 杨林摇头:“如今靠山村的规模已经堪比江河县了,而且我们还在继续向外扩张,靠山村只是名字,它会越来越大!” “那是……新鲜技术?”高大壮连忙补充道,“东家您的每一个奇思妙想诞生出的新鲜技术,都能发展出一个巨大的产业!若是没了新鲜技术咱们靠山村和其他地方,也就没什么两样了。” 杨林却再次摇头,并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道:“新技术,我这里还多的是,十年二十年,都用不完!” “那会是什么呢?” 高大壮挠了挠脑袋。 小九却灵机一动,连忙道:“是人口?哥你曾经说过,人与科技结合,就是第一生产力!” 杨林微笑着点头,后又摇头。 “小九你说的对,也不对!人与科技的结合,确实能带来强大的生产力,但你说我们靠山村现在,还缺人吗?” 小九和高大壮都下意识摇头。 靠山村虽然一直在发展,一直在吸纳着周边,乃至于其他郡县,甚至千里之外的百姓,但因为靠山村的待遇实在太好了,无数人趋之若鹜,因此只要靠山村扩大产业规模,需要招新工人的时候,都会立刻招满。 所以靠山村根本就不缺人! 小九嘟着嘴:“哥你既然说不缺人,不缺技术,也不缺继续发展的土地,那还缺啥?总不能就缺这六条铁路吧?” “呵呵,还真被你说对了!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这些铁路,或者说是铁路带来的运输能力!”杨林认真地说道。 “啊?” 小九和高大壮,都目瞪口呆。 一时间却又都不太明白。 杨林本来没打算解释的。 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就让他们彻底明白铁路的意义。 “就拿纺织机来举例吧,我们机械厂每个月能生产出两千台织女纺织机,其中部分我们自己的纺织厂来使用,剩余的出售给客商,我们每个月卖出纺织机的数量,大概都在一千台以上。” “那你们说,我们的纺织机为什么只能卖出一千多台,而不是五千台一万台?” “是因为我们造不出来那么多纺织机吗?不是!只要我愿意扩产,下个月咱们机械厂产能就能翻倍!” “那么是没那么多人需要我们的纺织机吗?也不是!我们的纺织机是紧俏货源,外地客商数不胜数,甚至他们都愿意加价购买!” “那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市场和运输!现在的市场,看似一片大好,实则十分有限!我们纺织机的客户大多都是周边郡县的,或者江浙一带那些纺织家族的,再远一些,就很少了。” “所以,现阶段只要咱们全力生产,最多一年半载,现有的市场就饱和了。” “而外面的市场呢?因为距离问题,哪怕千里之外的人们,知道咱们的纺织机好,可也没办法买!一来运输成本巨大!运输成本,都够再买一台纺织机了;二来,那些没有水路运输的地方,纺织机一路颠簸太容易坏了!” “所以,咱们纺织机现在能覆盖的范围,只是以咱们为中心,千里范围之内。” “而咱们之外,还有两千里、三千里、乃至一万里的巨大市场!对于这大片的市场,咱们某些商品,很难运送出去,即便运送过去,成本也很大很大,也就失去了价格优势。” 小九和高大壮此刻,终于恍然大悟。 特别是小九,连忙说道:“我明白了!哥我记得你以前说过,想致富先修路!路修的越远,生意才能做的越远!” “没错。”杨林点点头,“路如果只在咱们村里通行,那咱们只能做一个村的生意;路如果能在一个州贯通,咱们就能做一州的生意;路只有修到了全国,咱们的生意才能做到全国去!” “纺织机只是我举得一个例子,除了纺织机之外,咱们还有新纸、还有各种金属制品、玻璃制品,咱们的雪花精盐……这些商品若是能卖到大乾的每一个角落,你们说我们的产业还能扩大多少倍?” “百倍不止!” “我们的所有产业,规模全都能再提升百倍不止!” 杨林的这个数字,再次让小九和高大壮震惊了。 小九粗略的计算了一下。 靠山村目前一年的纯利润,差不多是两三千万两银子。 若是提升百倍…… 一时间小九只觉得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